IT业从来不缺少新技术和新名词,人们对新概念普遍有了“防忽悠”的识别能力。云计算也难逃这一定律。因此,我们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对其长处和挑战给予全面的认识,让人们仔仔细细地审视这片新飘来的“云”是否能和自己的实际应用对接。
可喜的是,热衷于云计算的厂商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与谷歌强调未来几乎所有的软件都可以搬上网,以服务取代软件不同,张亚勤认为,存储和计算完全在网络上进行不太可能,业界需要更均衡的观点。因此微软提出了“云-端计算”的概念,即“云”和终端都会具备很强的计算能力。张亚勤认为,很多人习惯将其电子邮件保留在Web一端,但对于个人财务记录,大多数人都希望将其置于书房或家用办公 PC上。而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拥有成百上千个应用程序,并非所有应用程序都适合于远程使用。当然,所有应用程序都在本地终端上使用也不一定合理,因此他强调“云”和终端的均衡将是一种合理的方式。
王文汉也明确表示,云计算百分之百不是“唯一”的发展方向,因为总是有很多应用用户怕到云端上面,轻飘飘地踏不到地。“你敢把税务资料放在云端上吗?你敢把跟人家打官司的文档放在云端上吗?可能飘走了,证据不见了就得坐牢去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生活在人间,在云里面总是有一点害怕、不踏实。因此将来的世界,可能有云计算,有网格计算,甚至更传统的设置、大型的机器都存在,只是数量有变动,但是每一个计算模式都有存在的意义。”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中国大区总裁杨叙甚至不同意“云计算”会导致终端性能被削弱的观点。杨叙认为,原来的互联网主要以文字为主,对终端要求可能不高,而进入包括视频、视频流等大量应用的第二代互联网以后,虽然计算模式已和PC时代很不一样,也导致了新的应用和服务层出不穷。 “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处理经济时代,数据量增长迅速对独立机器的要求反而更高了。”
其实不难想象,短时间内,如何能让银行、电信这些视数据安全为生命的企业乖乖交出自己数据中心的钥匙呢?因此,有分析师预言,云计算最先瞄准的应是个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用户。由于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公司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因此它们在云计算领域拥有领先的优势。
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IBM要和谷歌结盟,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推动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业内人士认为,IBM 和谷歌联手的一大原因就是要共同对抗微软,IBM 熟谙企业级计算机的运行之道,而谷歌悉知大流量数据传输和高速网络链接的不二法门。两家公司的合作应该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成为“狙击”微软的重量级组合拳。
由此我们不难预料,虽然云计算不会如乐观者估计的那样在未来形成大一统的格局,但终将会成为IT厂商竞技的主战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