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从“吐槽”到“代言”,四个故事看华为商业市场的“破圈”之路

  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千行万业的今天,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华为中国政企商业销售部部长刘勇与四位核心伙伴代表共同描绘了一幅"华为Inside"赋能产业升级的壮阔图景。

  在沟通中,通过安徽合力、杭州美图机电、杭州全诊科技和研扬科技四个典型案例,展现了华为如何通过根技术创新与"被集成"战略,与伙伴共同开拓智能物流、工业自动化、医疗AI和边缘计算等前沿领域,实现商业共赢与产业跃迁。

华为中国政企商业销售部部长 刘勇

  接下来,笔者通过四个故事,带大家看一看华为在商业市场是如何“破圈”的?

  安徽合力:从"一人一车"到"无人多机"的智能物流革命

  "现在的叉车方向盘都没有了,很科幻了。"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正在描述与华为共同打造的无人化物流解决方案时,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这家成立于1958年的老牌国企,正在华为技术的加持下,完成从传统叉车制造商到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华丽转身。

  合作始于2019年5G技术商用初期,双方联手打造了全球首台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叉车,成为行业里程碑。

  袁正特别分享了两个关键案例:在东南亚某项目中,当原有网络供应商出现故障时,华为的全球网络支持与Wifi7技术确保了30台AGV叉车的顺利交付;在金属剥落环境下信号传输难题上,华为天工实验室开发的双发双收设备彻底解决了信号覆盖问题,使搬运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的合力正推动业务从"一人一车一世界"向"无人多机无边界"转型。笔者看来,合力与华为的关系已从简单的产品买卖升级为联合创新,通过华为的物联网、云计算和边缘计算技术,构建智能调度系统,打破传统作业场景限制。

  据透露,国内传统叉车市场规模约500-600亿元,而智能物流市场已达1700亿元,双方正共同开拓这片蓝海。

  听完袁正总的分享,笔者很有深有感触:合力从购买标准产品的客户,发展为牵引华为进行工业交换机技术改进的伙伴。而华为的产品竞争力也已成为合力产品竞争力的一部分,这正是“华为Inside”价值的完美体现。

  杭州美图机电:从"吐槽大会旗手"到"华为代言人"的蜕变之旅

  "进步多了!"杭州美图机电总经理陈春荣这简单的四个字,道出了与华为合作历程中的酸甜苦辣。

  作为华为多年的合作伙伴,陈春荣曾在两年前的华为大会上担任"吐槽大会旗手",直言不讳地指出合作中的痛点。而今天,他却坐在媒体圆桌旁,真诚地为华为商业市场策略"代言"。

  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华为"以集成商为中心"战略的切实落地。陈春荣坦言,去年华为为美图配置专属伙伴经理后,合作体验发生了质的飞跃:"伙伴经理的KPI与我们的成长指标挂钩,他们不仅帮助我们理解规则,还根据项目需求精准对接资源,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在商业市场这一"散而复杂"的领域,这种深度陪伴式合作显得尤为珍贵。

  数据显示,尽管宏观经济环境严峻,杭州美图机电去年业务仍实现了67%的惊人增长。陈春荣将这一成绩归功于三大因素:华为商业经理的内部赋能、客户资源的精准梳理,以及团队意愿的显著提升。"华为的规则越来越清晰,资源投入也越来越大,我们愿意投入更多资源深耕商业市场。"

  刘勇笑着回忆道:"陈总从两年前的'放炮'到今天的代言,背后是华为不断倾听伙伴声音、优化政策的努力。"华为商业市场的口号是"做集成商信任的伙伴",并强调要从过去的"俯视"转为"平视",真正研究集成商的业务需求、技术困难和团队成长。

  笔者认为,华为在商业市场的好成绩是集成商+华为共同努力的结果,华为的使命就是服务好、支持好集成商,让他们能站在华为的肩膀上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

  杭州全诊科技:十个月跑出医疗AI大模型落地"加速度"

  "在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这样一个严肃的领域,华为的决心和信心非常足。"杭州全诊科技有限公司CFO潘守翔分享了一家年轻公司与科技巨头在医疗AI领域的"速度与激情"。

  虽然合作尚未满一年,双方已共同拿下了中国首个医院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医疗服务平台项目,并正在推进十余个标杆性项目。

  合作始于2023年二季度,当时大模型技术迭代迅猛,全诊科技需要强大算力支持。杭州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华为昇腾创新中心支持)成为其云端训练的主要平台,而医院场景的本地化部署需求则依赖华为提供的算力支持。

  潘守翔特别提到今年春节期间的"紧急行动":为确定华为800系列服务器能承载多大DeepSeek模型、并发数等技术参数,双方团队放弃休假连续攻关,体现了极高的协作效率。

  "医学是严肃的,涉及治病救人,需要面对伦理和标准问题。"潘守翔透露,未来双方计划在两大方向深化合作:联合推广医疗AI一体机产品,以及共同推动国家医疗AI行业标准制定。他认为,随着算力成本下降和模型开源浪潮,应用层企业将迎来爆发期,而华为的全栈能力能为伙伴提供关键支撑。

  笔者看来,医疗AI的最后一公里必须由像全诊这样懂行业的伙伴来完成。华为专注根技术,而伙伴专注场景应用,这种分工协作才能让AI真正解决看病难等问题。而华为正在加速构建覆盖研、营、供、销、服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帮助医疗AI解决方案快速落地。

  研扬科技:让大模型"工作栈"在边缘侧触手可及

  "现在订单和交货比例已达5倍以上,卖断货了!"研扬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栋兴奋地介绍其与华为联合开发的AI大模型推理"工作栈"。这款基于鲲鹏底座加昇腾算力的边缘设备,能以十万级成本实现32B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让中小企业也能轻松拥有专属AI助手。

  研扬科技成立于1992年,2018年战略转型all in AI时就跟昇腾在合作了。"我们需要自主创新且具备全栈能力的算力底座,在这个契机下我们找到了昇腾,合作得也非常好。"陈栋回忆道。从最初的小模型边缘计算站,到现在的大模型工作栈,华为在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甚至市场推广上都给予了全方位支持。

  陈栋分享了几个生动应用场景:在制造业,工作栈可加载企业安全手册,成为新员工培训的AI问答助手;在政府机构,它能快速解读政策文件并生成摘要报告。设备甚至被应用在船舶等特殊环境,展现了强大适应性。"关键是让客户以经济的方式,用适合自己的姿势拥抱AI。"陈栋强调。

  笔者认为,研扬的优势在于快速定制化能力,而华为提供肥沃的技术土壤。这种结合让创新产品能迅速迭代并推向市场。不仅如此,据了解,研扬正优化内部ODM服务流程,未来将帮助更多伙伴开发"物美价廉"的行业专属一体机,进一步降低AI应用门槛。

  众智有为:构建伙伴+华为的同路人文化

  四个故事,四种不同行业,却共同诠释了华为商业市场"因聚而生,众智有为"的理念。刘勇部长在接受采访时强调,2025年华为将坚定不移地"以集成商为中心",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供应体系、完善售后服务等举措,全方位支持伙伴成长。

  正如刘勇所言:"我不能抢集成商的生意,要让他们站在华为的肩膀上成长。"这种"伙伴先行,华为支撑"的合作哲学,或许正是华为商业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心密码。在数字化的大时代,“伙伴+华为”正携手书写一个又一个"华为Inside"的产业升级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