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企业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如何将技术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业务价值。
然而,现实情况是:73%的企业数据利用率不足40%,60%的AI项目因技术与需求脱节而搁浅,80%的企业因老旧系统导致运营成本激增……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一个核心矛盾——单靠技术供应商或企业自身,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数智化转型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华为将如何携手客户、伙伴共同跨越数智化鸿沟?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郭振兴在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上给出了答案。
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副总裁 郭振兴
"伙伴+华为"构建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创新引擎
郭振兴在演讲中强调了"伙伴+华为"体系对于华为政企业务的核心价值。这一表述并非简单的口号,而是华为在多年行业深耕中形成的战略共识。在数智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任何单一企业都难以独自满足行业客户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唯有通过深度协同的伙伴体系,才能打造真正契合行业痛点的解决方案。
据数据显示,2024年华为与联盟级伙伴的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同完成了45个行业数字化转型咨询规划;与86个头部客户进行联合创新,深耕120多个价值场景;打造了68个行业解决方案样板点。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伙伴+华为"体系已经从简单的供需关系升级为能力共生、价值共享的深度合作关系。
以金融行业为例,伙伴与华为共同推进的分布式新核心系统改造项目,在2024年底已经参与了30多家银行客户的改造工作,包括光大银行、天津滨海农商、江苏农信等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
郭振兴特别分享了天津滨海农商银行的案例,通过伙伴与华为共同打造的金融云平台,该行实现了应用开发上线周期缩短到数周,业务变更操作时间缩短至30分钟,核心业务TPS提升20倍的显著效果。
这一成功并非华为单打独斗的结果,而是多方专业能力融合的产物——华为提供云平台IaaS、PaaS、DaaS三层技术能力,合作伙伴贡献金融行业专业知识,客户提供业务场景需求,三方协同才造就了这一标杆案例。
在制造领域,"伙伴+华为"体系同样展现出强大生命力。郭振兴提到,到2024年底华为已携手伙伴完成全球超过8000家制造企业的数智化转型项目。
在汽车行业,华为基于自身研发实践推出的"汽车制造研发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构建大模型数据管理引擎、软硬件开发工具链,帮助广汽、长安等车企实现整体研发效率提升30%以上。这种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各方优势:华为提供数字技术底座,合作伙伴贡献行业know-how,最终为客户创造真实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郭振兴宣布2025年华为将在更多行业发展联盟级伙伴,主要在半导体、医药、智慧储粮、电视台、城商农信、保险、新能源等20多个细分子行业,发展65家以上行业联盟伙伴。这一扩展计划表明华为正在将"伙伴+华为"体系复制到更广泛的行业领域,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同创新,共同应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挑战。
AI大模型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从技术探索到规模化落地
如果说2023年是AI大模型的爆发年,2024年是探索年,那么根据郭振兴的判断,2025年将成为"行业大模型平权、普惠化之年"和"AI重构企业全业务启动之年"。这一判断揭示了华为政企在AI领域的战略重心——推动大模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业务场景,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
郭振兴在采访中多次提到DeepSeek大模型,认为其"普惠、优质、开源"的特性加速了AI大模型市场的进度。但他同时强调,大模型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如何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华为的策略是通过盘古大模型和与DeepSeek的深度合作,打造面向不同行业的专业化解决方案。
在金融领域,郭振兴分享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工商银行利用AI大模型赋能客服业务,实现客服效率提升18%;中原银行依托大模型分析生成能力,将信贷报告生成时间从2周缩短到10分钟;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AI技术直接切入业务痛点,带来可量化的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
在油气矿山领域,传统行业的转型案例尤其值得关注。郭振兴介绍,华为携手东方物探、昆仑数智、胜软科技等合作伙伴为中国石油打造的昆仑油气大模型,将地震数据处理周期从3-6个月缩短到2-3周,断层自动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工作效率提升10倍。
在生物医药领域,华为的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与国内头部药企合作,以每周3亿个药物小分子的速度进行筛选,仅用一个月就发现了一个有效的抗生素分子,而传统方法可能需要数年时间。这些案例证明,即使在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传统行业,AI大模型也能带来颠覆性的效率革命。
郭振兴特别强调了昇腾计算平台在AI大模型落地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昇腾与DeepSeek的深度优化是DeepSeek行业落地的"更优解"。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华为提供了从蒸馏版一体机到大规模训推集群的系列化解决方案,这种分层递进的产品策略大大降低了各行业客户采用AI大模型的技术门槛。
基础设施升级:构建支撑数智化转型的双引擎
在郭振兴的演讲中,有两个关键词反复出现:"云化数据中心"和"AI大模型平台"。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华为对行业数智化转型底层支撑体系的战略思考。
笔者看来,华为正在构建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双引擎"——以华为云Stack为代表的云化数据中心和以昇腾为基础的AI大模型平台,二者共同构成数智化转型的技术底座。
华为云Stack被定位为"行业数智化的坚实底座",郭振兴介绍其已服务超过65家超大型央企、800多家政务云、5家国有大型银行以及TOP10中国车企中的8家。这些数字背后是华为云Stack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金融行业,华为云Stack已连续六年保持中国金融自建专属云市场份额第一,这与其在低时延、高可靠方面的技术优势密不可分。
写在最后
通过与郭总的交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在2025年的战略蓝图。以"伙伴+华为"为核心合作伙伴体系,华为正通过三大战略方向推动行业数智化转型:构建联合创新引擎、深化AI大模型应用、升级数智化基础设施。
笔者看来,在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华为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不追求通吃市场,而是通过"伙伴+华为",构建能力共生、价值共享的数字体系;不满足于技术供应商的角色,而是与伙伴一起,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同路人和赋能者。
这条道路或许不会最快产生规模效应,但从以上分享的众多成功案例来看,它确实能够为各行业客户创造真实、可持续的价值。而这,正是共赢数智化未来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