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鲲鹏的“开放”答卷:中国算力如何打破生态困局?

  2024年,全球科技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局:AI算力需求井喷,国产化替代加速,而我国尖端技术被管制持续加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计算产业面临一个根本性命题——如何构建既自主创新又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算力体系?

  据最新数据显示,鲲鹏服务器已占据中国市场份额20%以上,openEuler系操作系统装机量累计突破1000万套。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场关于“真国产化”的实践——从硬件到系统迁移,从生态构建到全球布局,中国科技企业正在用不同方式探索自主创新的边界。

  开放授权与自主创新:鲲鹏的ARM生态战略

  鲲鹏计算产业自2019年启动以来,始终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的十六字方针。这一战略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ARM架构的开放授权模式,构建完整的自主创新生态链。

  鲲鹏作为ARM架构在中国的关键实践者,获得了指令集级别的授权,这意味着它能够像“获得一块地皮”一样自主决定“盖毛坯房、商品房还是别墅”,拥有处理器核设计的完全自主权。

  鲲鹏的自主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处理器、部件研发和整机开放。在处理器层面,鲲鹏自主开发了高速模块和总线技术;在部件层面,构筑了网卡、RAID卡、SSD、DPU等全链条自主研发能力;在整机层面,鲲鹏通过开放主板,使合作伙伴能够快速生产自有品牌服务器,目前已有13家整机伙伴加入。

  这种开放模式与X86架构的封闭性形成鲜明对比。要知道,当前拥有X86指令集授权的仅有英特尔和AMD两家,且两家公司通过交叉授权协议维持着对这一架构的控制。笔者认为,ARM架构的开放性使其成为未来通用计算的主流选择,特别是在中国推动国产化替代的背景下。

  值得关注的是,鲲鹏通过openEuler和openGauss两大开源项目,构建了从操作系统到数据库的完整软件生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openEuler在中国新增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的份额已达50%,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套;openGauss在新增线下集中式关系型数据库市场份额达到30.2%。这种"根植中国,面向全球"的开源策略,为鲲鹏计算产业提供了坚实的软件基础。

  系统迁移与生态构建:鲲鹏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国产化替代的实际推进中,系统迁移是客户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鲲鹏拥有全链条迁移能力,与仅关注应用层迁移的方案形成对比。鲲鹏提供的DevKit工具不仅能够解决应用代码从X86到ARM架构的迁移问题,还与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厂商合作,集成了他们的迁移工具,形成系统级的一站式迁移解决方案。

  据了解,鲲鹏的迁移工具能够实现编译型语言单应用天级迁移,解释型语言如Java和Python甚至可达小时级迁移。对于没有源码的遗留应用,鲲鹏还提供了二进制指令动态翻译软件ExaGear作为托底方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鲲鹏针对Windows.NET应用的迁移挑战,通过openEuler团队对.NETFramework兼容层的优化,实现了在Linux系统上运行Windows应用的能力,这在国产化替代中具有独特价值。

  笔者认为,真正的国产化应该是从底层硬件到上层软件的完整替换,而非仅停留在应用层。为此,鲲鹏不仅提供迁移工具,还开发了IT-planning规划工具,帮助客户评估迁移工作量、费用和节奏,形成完整的改造规划。这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思维,体现了鲲鹏对国产化本质的深刻理解。

  AI时代的通用算力:鲲鹏的异构计算布局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快速发展,AI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鲲鹏在AI时代的战略思考:通用算力仍是刚需,且将与AI算力形成融合发展的态势。

  鲲鹏展示了两种面向AI的部署方案:一是基于鲲鹏处理器+GPU的服务器,可部署类似DeepSeek671B的大模型;二是基于鲲鹏模组的服务器,适合32B以下的小模型部署。这种灵活的产品策略,使鲲鹏能够覆盖从大型互联网企业到行业客户的多样化AI算力需求。

  笔者看来,鲲鹏的定位不是服务器厂商,而是通过提供处理器、主板、模组等基础硬件和openEuler、openGauss等开源软件,赋能合作伙伴构建有竞争力的产品。这种"使能伙伴"的战略,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产业分工。

  在全球化方面,openEuler已开始走向国际市场,与非洲等地及主流开源基金会展开合作。当然,鲲鹏的目标不仅是服务中国市场,而是要成为全球计算产业的新选择。这种全球化视野,建立在自主创新的技术根基之上,与依赖外部授权的技术路线形成对比。

  中国计算产业的未来:多元竞争与开放创新

  在中国计算产业的未来格局方面,我们预测,ARM架构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服务器市场的主流地位。

  数据显示,鲲鹏系服务器在中国市场份额已超20%,覆盖金融、运营商、政府等关键行业,并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突破。

  在AI与通用算力融合发展的趋势下,鲲鹏计划进一步拓展教育、医疗、制造等长尾行业,目标成为“中国算力的底座”。这一愿景的实现,不仅依赖技术实力,更需要开放共赢的生态策略。鲲鹏的实践表明,自主创新不等于封闭发展,通过硬件开放与软件开源,中国计算产业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既安全又充满活力的新路。

  写在最后

  在AI算力爆发的背景下,通用算力底座的重要性不降反升。鲲鹏通过持续的技术演进和生态建设,正在证明ARM架构在服务器领域的巨大潜力。其系统级迁移方案、面向AI的异构计算布局以及全球化发展视野,展现了中国计算产业的另一种可能——通过开放创新实现超越。

  笔者认为,中国计算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多元技术路线的良性竞争与合作。鲲鹏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参考: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保持开放心态,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共建产业生态。这种平衡之道,或许正是中国科技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