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Smart Cloud,从数据中心开始

  一、 云计算时代来临,粗放成长的IDC面临痛苦的“转型期”

  摆在传统IDC面前的三道难题

  云计算的魅力在于,用户可以快速部署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而实现云计算美好梦想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承载云计算的基础平台——数据中心。随着云计算应用的迅速普及,各类基于云计算的业务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无论哪种云计算业务模式,如果希望提供大规模、高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IT服务,都需要有规模化、弹性化、低成本的数据中心来支持。

  1、云计算需要规模化的数据中心:

  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G)预测,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20亿美元。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2亿美元,未来将以接近4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4年其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

  云计算发展所带来的业务量、信息量及用户数量的快速膨胀,迫切需要规模化的数据中心来提供平台支持,中、大型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据IDC统计2009年中国地区的各类数据中心和机房的总数量达到519,990个。到2012年中国的数据中心数量将以复合年增长率为1.3%的增长速度达到约540,777个左右。其中,中型数据中心(约500平米到2000平米)和大型企业级数据中心(2000平米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增长率。

  2、云计算需要弹性化的数据中心: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给用户业务模式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业务低谷期,闲置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需要智能化软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新业务、新应用(如SNS社交网站、团购模式)的上线,以及当前业务的突发性变化(google退出中国,带来google香港的访问量突增, google数据中心将不得不同时面对这两方面的压力)势必带来巨大的后台压力,要求设备必须具备快速扩容的能力,使数据中心更具弹性与灵活性;

  3、云计算需要低成本的数据中心:低成本的数据中心是低成本的云计算服务的必要因素,从运营者角度看,压缩成本是永恒的话题。最终,信息服务将同其他服务一样,都必须物美价廉。数据中心构建完成以后产生的成本主要集中在功耗及运维管理方面,降低这两方面的成本是保障用户享受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关键点。

  传统数据中心“照猫画虎”的代价

  当前,传统的数据中心都是按照原有的通信机房的规格规划和建设,执行的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设计标准,该标准不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对外服务能力为出发点,而是以业务保障,避免社会影响为出发点,导致数据中心投入高、能耗高、灵活性差,成本难以控制,管理困难,很难应付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弹性、成本等方面的挑战。在近几年需求的挑战下,尤其在云计算时代发展要求下,上述的问题日趋紧迫。

  1、整体建设“吃力不讨好”

  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当前,传统的数据中心都是按照原有的通信机房的规格规划和建设,需要经过立项、规划到验收等10多个环节,手续繁琐,仅是设计和履行行政手续,就需要6个月。从而导致整体建设周期过长,最短不会少于1年,一般都要数年时间,而且工程投入大、技术复杂;

粗放成长的IDC面临痛苦的“转型期”

  建成后弹性差——机房建设完成后,设备部署也十分原始,传统模式是以单台产品为单位,上架、上线等部署工作繁琐,部署速度受限。 如果遇到突发的需求,特别是出现新的商业契机(例如微博),扩容能力就成为IDC的的一大挑战。

  部署密度低——当前部署产品已机架为主,集成度低,电源等辅助模块占用大量的物理空间,使得部署密度受到限制,限制了数据中心固定投资的使用效率

  2、部署与管理呈现“僵化”

  项目的部署,数据中心僵化——传统的数据中心,通常采用“一项目一部署”、甚至“一机一应用”的模式,应用与物理服务器严格捆绑,而服务器又与制冷、供电等相关辅助模块严格捆绑,从而导致服务器、网络、存储甚至制冷等资源都与项目和应用静态地捆绑在一起,信息中心不仅存在逻辑上的信息孤岛,也存在物理上的设备孤岛,在这种基于项目的紧耦合的僵化基础架构下,整个数据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很难作任何改变;

  针对设备、静态、手工化的管理——传统数据中心对服务器的管理是静态的,目的还是停留在“不出事,出事后别影响业务”,对网络和存储系统的管理也是如此。数据中心的空间、电力、制冷、设备之间的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关系,新设备的采购和老设备的淘汰……,一系列的问题让很多的IT管理者头疼不已。目前数据中心的维护成本,已经超过了购买设备的支出,一台1U服务器的运维成本高达采购成本的2倍。

  3、低效运行的生命周期

  能源效率低——数据中心部署的产品都是机架式通用服务器,散热、供电分散,效率难以提高,IDC的PUE通常在2-2.5之间,冷却耗电远远超过了计算用电,而且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5倍,能源已经占到IDC总成本的12%以上;

  资源利用率低——基于项目的部署造成了僵化的数据中心结构,封闭了各个应用系统之间资源共享的可能,而基于手工的管理,也很难实现不同应用之间的资源流转,因而当前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通常10-20%,浪费严重;

  TCO效率低——数据中心整个生命周期都在一种低效运行状态:建设过程繁琐导致的冗长周期;建成后,分散、基于项目的原始部署方式,不仅带使得部署密度低从而导致的固定投资效率低,也成为整体能源效率不高的先天基础;原始的管理方式,也导致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的低效率;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