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1U机架Nehalem服务器产品横向对比导购

Click Here

    二、国内外产品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服务器,它们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在全新的Nehalem架构中,处理器都采用英特尔

    至强 5500系列,集成DDR3内存控制器,较之前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带宽(使用DDR3-1333可达32GB/s的峰值带宽,有四到六倍的带宽提升)。在内存类型上,HP的服务器可灵活支持两种模式,即寄存式 (RDIMM)内存和无缓冲 (UDIMM)内存,两者容量也不同。而其他大多数产品仅支持寄存式内存。在硬盘类型上,此次也有突破:多款新品采用了固态硬盘(SSD),如DELL 的R410、R610,IBM的x3550M2和联想的R510G7。虽然SSD硬盘容量还无法和传统的SATA硬盘相比,但其快速的存储速度和更佳的可靠性,也给了用户一种全新体验的机会。

    在扩展性能上,国内外产品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例如,在内存插槽的数量上,DELL、HP

    和IBM三家产品的槽位数量大致在8~18个,最高的是HP的DL160G6和DL360G6,可达18个插槽。而国内厂商的服务器中,曙光的I 610r-G内存插槽达到了12个;其次,硬盘的扩展性是严格受尺寸所限的,2.5'' 的小硬盘较3.5''大硬盘,在1U架构中能获得更多的空间,因此数量上占优。IBM的x3550M2 可容纳6块2.5寸SATA/SAS硬盘。HP的DL360G6附加升级4个之后,直达8块硬盘,其他产品的硬盘数大多在4块左右。对于PCI-E插槽,各大品牌服务器的插槽数普遍在1~2个左右。

    在可用性上,热插拔硬盘、冗余电源、冗余冷却、ECC 内存,都已司空见惯,普遍应用在现行的服务

    器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产品的设计上,几家公司在机架产品的面板上,增加了LED的液晶屏或诊断面板。可以轻松诊断,随时监控故障。代表产品有DELL的R410和R610,IBM的x3550M2。曙光配有系统监控指示灯。

    在管理性上,国内外厂商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各有特色。较具实力的厂家纷纷发力,面对不同的管理环境加以对待。如DELL首次引入了全新的命周期控制器,它是高级系统管理引擎,能实现直观的界面,来执行一整套配置功能。IBM则推出了集成管理模块(IMM),虚拟介质密钥可提供全天候远程管理功能。国内厂商,在原有的管理软件或技术上进行了升级或更新。如浪潮睿捷管理套件,能够实现故障自动报警,还提供远程管理和远程诊断功能。联想提升了慧眼IV专业版监控管理系统。

    在电源类型上,各厂商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主要集中在460~500W、600~675W两组功率范围中。

    有亮点的是,HP采用通用电源插槽设计,提供三款460/750/1200瓦可选电源。如果从能耗的角度上分析,电源大小及能效和处理器,以及负载配置情况、运转方式都会影响到能耗的高低。首先在电源的能效上,我们能看到新型高效能的电源(如80 Plus标志)得以采用。典型的有曙光的I 610r-G采用600W Plus电源,意味着电源效能达到80%以上。DELL的R610 采用的是502W PSU (智能节能)。IBM的则采用 675W高达 92% 的高效电源。在处理器上,由于各品牌服务器采用同一级别的处理器,即英特尔的架构采用低功耗比以及节能的英特尔 Core 微体系架构。加上多数产品使用了动态电源管理或动态功率封顶技术(如HP),可根据机器的实际情况设定功耗值动态调节管理组中的节点服务器的功耗。因此,耗能间差异还是存在的。

    在虚拟化上,国外厂商的技术和理念稍稍领先。DELL的R610和IBM的x3550M2,都充分考虑到了未

    来虚拟化的应用。DELL嵌入式虚拟机管理程序以及扩展的内存和 I/O,与以前相比,具有更高的整体系统性能,并增加了每台服务器的虚拟机容量。客户可以选择 VMware 、Citrix  和 Microsoft等企业提供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只需单击鼠标即可实现虚拟化。IBM在产品设计上,创新的支持 VMware ESXi 3.5 嵌入式虚拟机管理程序,精简的虚拟机管理程序体系架构独立于操作系统,并且能够优化虚拟化性能。而国内厂商也在新品中配合至强5500虚拟化的新特性加入了自己的优化。

    降噪方面,风扇的质量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虽然Nehalem产品上市时间不长,在实际应用中,对某

    品牌一款入门级产品,用户提出投诉:配备480w电源,"4号位风扇噪音过大,报修时达转数达13800转"。但愿这只是个别产品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IBM的在风扇的设计上独具特色,采用3组双向对转风扇,风扇叶片设计相反,恰好同一方向送风,即增加的了出风量,又不会对服务器本身产品离心力,还加强了稳定性。

    从以上扩展性、可用性、管理上、能耗、虚拟化和降噪等几点的比较,我们很难分出伯仲。整体表现,

    国际厂商因为技术先发优势,稍稍领先,而国内厂商也有着面向自身本地化应用的经验。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