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上周五,IT168服务器频道对戴尔虚拟化实践执行官罗恩.奥格尔斯比(Ron Oglesby)先生进行了专访。
有着15年行业经验的罗恩从5年前开始涉入服务器和应用虚拟化领域,已经被看作是虚拟化领域的思想主导者。在加入戴尔公司之前,罗恩是GlassHouse技术公司(全球最大的独立存储咨询公司之一)的X86和虚拟化服务总监,为超过20个知名企业提供过虚拟化实施服务。在过去的8年中,罗恩还撰写了5本技术书籍,其中包括2本非常畅销的有关VMware虚拟架构软件的技术设计指南。
虚拟化知识产权与案例分享
记者:作为虚拟化的实践执行官,您在戴尔公司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工作?
罗恩:我主要负责监督戴尔公司虚拟化方法论和实践的知识产权发展。同时也负责戴尔公司战略性客户在虚拟化和企业整合方面的工作,并领导戴尔全球基础咨询团队实施戴尔全球客户在虚拟化的相关需求。
记者:戴尔这些虚拟化知识产权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罗恩:戴尔公司的dell.com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我们已经成功进行了大规模的虚拟化部署,同时我们在全球也有很多成功的虚拟化项目。通过对以往这些项目进行总结,戴尔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虚拟化方法论和非常好的实践指南。虚拟化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形成一系列的工具和模版,来帮助用户更好地实施虚拟化项目。比如,我们有一个工具可以用来分析什么样服务器适合做虚拟化,根据服务器各项资源的利用率来定制硬件的配置;还有戴尔自己开发的用来计算TCO-ROI的分析工具,可以对5年服务器生命周期内的投资回报进行分析。虽然其他友商如VMware、思杰也有自己的ROI模型,但不同的是,我们的方法是完全共享给用户的,和用户一起来分析,可能其他厂商只是告诉用户一个结果。
记者:刚才您提到戴尔自身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虚拟化,效果怎么样?
罗恩:2008年,dell.com自身已经部署了5000台虚拟服务器,根据财务统计,大约可以帮助我们节约2900万美元;2009年我们的目标是10000台虚拟服务器,预计可以节省5200万美元。
记者:据您了解,戴尔公司目前在美国市场上有哪些较大的成功案例可以和我们分享?
罗恩:我们已经成功实施了多个虚拟化项目,但很多案例还不便于公开。我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之一,因为看不清未来几年的投资回报,为降低风险,他们之前做虚拟化是抱着“试水”的心态,一边测试一边做,这样无法做到快速部署,工期很长。我们引入了戴尔的方法论,借助我们的TCO-ROI分析工具,让用户对未来几年的报资回报看得很清晰。目前这个客户正以每月350台虚拟机的速度在做迁移,预计2009年可以实现6000台的规模。还有一个例子是一家制造企业,现在已经部署了3000多台虚拟服务器。戴尔在其中不仅是帮助他们部署虚拟机,还包括之后的虚拟平台的简化管理。戴尔与客户之间完全采用“互动”的方式,我们的全球咨询服务部门不仅和客户一起去做实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把知识转换给客户,这样可以让客户有能力去维护日后的工作。
不同方案与标准化
记者:戴尔具体是如何为不同需求的客户定制方案的?
罗恩:我们在看一台服务器是否适合做虚拟化时,主要看四种资源:处理器的利用率、内存的利用率、I/O的利用率和带宽的使用率。通过分析这四种资源情况,然后结合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我们会给出不同的方案。比如,有的用户希望快速IT部署,同时又要降低成本,虚拟化就是个很好的方案,它不仅能加快IT对业务需求的响应速度,而且可以节省硬件和机房空间成本;但有的应用并不适合做虚拟化,比如SQL、Oracle数据库,我们会推荐用户采用集群的方案。再比如,有的用户希望看到服务器投入越来越少,这时我们的虚拟机整合比例就会比较高,而有的用户希望虚拟化的同时做好容灾,那整合比就比较低。
记者:目前戴尔和VMware、微软、思杰这些虚拟化软件厂商都有合作,那么,你们是如何向用户进行推荐的?
罗恩:众所周知,目前VMware仍然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戴尔做的VMware方案也是最多的。但我们也同时提供微软、思杰的方案。对于强调高可靠性的用户,VMware比较适合;从去年开始,微软、思杰针对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高性价比方案。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在欧美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微软Hyper-V和VMware ESX共存的应用模式,比如把核心业务放在VMware平台上,把测试研发应用放在微软平台上面。
记者:这种共存模式是否会增加管理的复杂度?
罗恩:确实有这个问题,因为现在还没有一个第三方的管理平台可以管理不同的Hypervisor,所以管理上会有些麻烦。我相信未来Hypervisor应该是通用的,厂商最终挣的就是管理费用。
记者:现在用户面临多种X86虚拟软件平台选择,未来虚拟化有没可能实现标准化?
罗恩:我个人认为虚拟机(VM)是可能实现标准化的,但Hypervisor很难实现标准化,因为VMware、微软、思杰、红帽等都有自己各自不同的内核。但是在虚拟机层面,实现网络、磁盘、安全、处理器以及数据库配置的标准化是完全有希望的。另外,虚拟化性能的基准测试还没有一个第三方的标准,现有的VMMark也主要是偏重VMware平台。但我知道现在已经有一家非赢利的第三方机构正在与上述虚拟化软件厂商商洽,在做虚拟化性能的基准测试标准工作。
虚拟化成本分析与关键因素
记者:面临经济危机,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缩减IT投入。虚拟化到底能不能帮助用户切实降低成本?
罗恩:虚拟化完全可以降低硬件采购、散热制冷、空间占用方面的成本,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它的软性价值:优化流程,简化管理。一个用户以前有新业务产生时,服务器采购和部署上线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而通过虚拟化平台,5分钟就可以了,能够快速的响应业务需求。在管理方面,据我了解,美国一个工程师最多可以管理几台硬件服务器,但现在可以支持40多台虚拟服务器,人力成本也大为减少,IT人员可以从日常的运维过程中抽出时间做更多有价值的工作。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谈一下,虚拟化到底是怎样节省成本的?
罗恩:我们举个例子来分析一下。假设某个用户2008年需要100台硬件服务器,每台服务器按5000美元售价计算,总采购成本就是50万美元,再假定平均每台服务器一年电费是700美元,总电费支出需要7万美元。那么在2009年,假设该用户还需要100台服务器,如果采用虚拟化方案,按10:1这样一个比较保守的整合比来看,那么需要购买10台更高端的硬件服务器,每台服务器按1.5万美元售价,总采购成本就是15万美元,仅硬件采购成本就可以节省35万美元。相应地,10台服务器的总电费支出也只有7000美元,可以节省6.3万美元。节省出来的40多万美元,用来支付软件费用、评估实施费用已是绰绰有余。注意,虚拟化软件费用的比重并不大,比如VMware ESX按5000美元售价计算,购买10个也只有5万美元;何况微软Hyper-V的定价仅有区区28美元。
记者:据我了解,您涉入服务器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领域已经有5年时间,那么在您看来,决定用户能否成功实现虚拟化部署和应用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罗恩: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管理层要有足够的重视,因为做虚拟化往往要对各种应用软件进行迁移,但下面负责这些应用软件的技术人员可能不愿意去做迁移,这样会导致最终的整合比例很低;第二个就是要有全局规划和设置好清晰的目标,不然用户在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会停止下来,这会导致用户看不到预期的投资回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