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2007年3月,总部位于美国的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ransaction Processing Performance Council)宣布批准了名为TPC-E的全新服务器测评标准。一经推出,便受到诸如IBM、DELL等大型服务器厂商的追捧。如今TPC测试模型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熟悉和接受,尤其是TPC-C测试模型,更是在IT圈中“家喻户晓”。那TPC组织又是缘何推出新测试模型TPC-E?同样是针对OLTP数据库模型的测试标准,这个测试到底跟TPC-C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云起云落,推陈出新,TPC-C与TPC-E的内容与关联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大家一一阐述。
曾经雄踞OLTP测试历史舞台的TPC-C
OLTP测试模型一直是TPC组织的重点测试标准,TPC-C的前身TPC-A就是TPC组织发布的第一个测试标准。TPC-C发布于1992年7月,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TPC-C测试模拟了一个比较复杂的OLTP应用环境,其操作环境由一系列仓库组成,每个仓库有若干个终端,分别代表销售站点和查询站点,并给出两个基准测试指标——性能指标tpmC和性价比指标$/tpmC。
TPC-C测试的系统所执行的事务处理包括3种“前台”交易和2类“后台”事务处理。3个“前台”交易分别为:送入新订单、查询订单状态和支付款项。2个“后台”事务处理分别为:库存水平查询和产品发送。每个“后台”事务处理的工作量比“前台”交易大得多。例如,库存水平查询需要扫描仓库的整个库存,从中找出已经脱销或即将脱销的货品。每个终端上都需要运行远程终端仿真程序(RTE),用于在性能测试期间内按照规定的混合比例连续向服务器发送5种作业。系统通过连续执行各个终端上RTE发送的5种作业,模拟企业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系统。每种作业都有一个时间阈值,规定相应类型作业最长的系统响应时间。例如,送入新订单作业的阈值为5秒,即送入新订单的系统响应时间不能超过5秒。系统在保证执行各类作业的时间都不超过阈值的条件下,每分钟所执行的送入新订单作业量即为系统的tpmC基准测试指标。系统的总成本除以tpmC值,即为每个tpmC的价格,称作量度系统的性价比。
TPC-C逼真的模拟了OLTP应用,在发布后逐渐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使用tpmC作为其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价体系基础的用户数量逐年上升,这大大地鼓舞了软硬件厂商参与TPC-C测试的热情,纷纷斥巨资进行这一测试,随之而来的是测试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中以磁盘数目为最,以目前排名第二的HP测试成绩来说,其中使用了7000多块硬盘,总成本达到了将近1200万美元。
不过,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TPC-C的一些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首先,随着B2B、B2C等新型应用逐渐兴起,TPC-C现有的仓库管理系统测试模型已经距离目前的OLTP用户应用模式越来越远,5种作业需求也不足以覆盖用户现有的典型操作;其次,众多的测试设备投入使得TPC-C测试给厂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这并不是TPC组织愿意看到的,因此TPC组织于2007年3月推出了全新的OLTP测试标准——TPC-E,意在用这个测试标准取代TPC-C测试,从而对上述问题起到解决作用。但取代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状态是TPC-C与TPC-E测试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