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从封闭到开放 解读Sun战略转型之路

    【IT168 专稿】早在20年前,IT界一位偏执的首席执行官常常说: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前瞻性的预言正是出自Sun 前任总裁斯科特·麦克尼利之口。虽然Sun只是一家综合的服务器供应商,但是凭借其传奇式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说Sun的历史就是互联网的历史。

    成立于1982年的Sun公司曾经创造了计算机时代的众多奇迹:SUN推出的开放源代码的JAVA开发工具,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就成为了互联网最流行的开发工具;在服务器领域,Sun公司始终坚守UNIX服务器阵地,从RISC架构处理器到服务器硬件再到操作系统全部自行生产,即Solaris+SPARC服务器,这一策略曾经非常成功地将Dell、惠普甩在身后,90年代末稳坐UNIX服务器领域的头把交椅,在整个服务器行业排名也升至第二,其销售收入仅与第一位的IBM相差5%。这也是Sun公司创立20多年来中最辉煌的时刻。然而到了2000年,随着互联网泡沫破裂,互联网运营企业大批破产,剩下的也都不得不精兵简政,采用廉价的网络设备,对于高端服务器的需求大幅减少,使得以中高端服务器为主的Sun公司遭到重创。2005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灭4年之后,Sun销售收入锐减40%,其股价由2000年的80美金跌至2美金,股票评级被评为“垃圾”股。2006年初的季报显示,Sun公司自从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累计亏损超过50亿美金,股票价格仍然在个位数徘徊,生死存亡之际,掌管Sun长达24年的首席执行官麦克尼利宣布离职,由乔纳森·舒瓦茨(Jonathan Schwartz)接任总裁权柄。

    这位温文尔雅的新任总裁,与火爆的麦克尼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这位梳着小辫子的新总裁,以他特有的温和方式逐渐改变着Sun这头迷失的巨兽,并正试图将其带出亏损的深渊。他能成功吗?

服务器篇:从固步自封到拥抱X86

    服务器市场在过去10年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CISC X86阵营, Intel与AMD永无休止的竞争像风火轮一样迅猛的推进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32bit指令位宽在2003年间由AMD发起的64bit攻坚战开始摇身成为64bit,随后,多线程、双核、四核、多路CPU也在两巨头的竞争中渐渐成为主流。这些原本属于RISC专用的技术一个接一个地被CISC采用,给x86阵营带来了腾飞的力量。x86服务器凭借其成本的比较优势成功地抢占了大量原本属于RISC阵营的服务器市场。

    反观RISC 阵营,经历悲惨许多。首先是MIPS由于CPU的销量长期低迷,不得转型以专注其它业务——不再生产CPU。而DEC的Alpha 芯片虽然拥有最好的技术,但长期希图建立的Alpha联盟一直差强人意,加上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久DEC就被Compaq并购,而后者又被HP吞并,为节约成本Alpha CPU在2004年之后停产,Alpha的技术大量转到英特尔。HP的PA-RISC虽曾辉煌一时,也因为成本因素跟着同门师兄Alpha一起停产。此后,HP服务器大量采用与英特尔合作生产的Itanium处理器替代自行生产。 RISC阵营在Alpha消失后明显人气不足,只剩下了IBM的Power和SUN-富士通的SPARC系列。

    至此,我们可在技术层面上比较一下剩下的这几大厂商的最新款高端服务器处理器。

    IBM Power6高达4.7GHz的主频无疑令人惊叹,由于解决因主频过高导致的过热问题具有很高的难度,因而在主频上IBM的优势使得CISC阵营难以望其项背。而IBM官方在POWER6发布会上也透露,Power6主频在测试时更是高达6~7GHz。

    比较而言,Sun的UltraSPARC T2在主频上则是没有多大进展,仅仅比 UltraSPARC T1多了200MHz,但是SPARC的优势在于多线程技术和多核心。与英特尔的Hyper-Thread 超线程技术不同,T2的单核线程数突破性地达到了8个,一颗CPU有总共64个线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UltraSPARC T2拥有8个浮点运算单元,在浮点运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总体而言,IBM和Sun对比Intel和AMD在主频、线程、核心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传统上CISC处理器对虚拟化的支持也稍弱,只是近年来英特尔和AMD才开发出虚拟化技术如EPIC的VT-i和CISC Pacifica、VT-x等。CISC处理器在虚拟化的实施过程往往要损耗掉更多的CPU资源。因此AMD和Intel在虚拟化上也稍弱于Sun和IBM。但即便如此,无论是AMD和Intel的x-86处理器,还是一直叫嚣着要取代RISC的安腾系列,相比5年前已是不容小觑。另外,根据SPEC评测,就这两款RISC CPU而言, UltraSPARC T2要比Power6略占优势。

    可见,无论是跟英特尔和AMD的X86处理器相比,还是同IBM的Power6相比,Sun的UltraSPARCT2在技术上还是拥有一定优势的。但技术优势并不意味着成本优势,更不意味着市场优势。

    事实上是,搭载Sun的Solaris+SPARC的服务器份额不断下降:以全球Top 500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为风向标,2000年,Sun占据其中80个以上的席位,而2006年麦克尼利下台前,席位减至不足8席,而其中使用SPARC的系统比例更是少于1%。SPARC+Solaris的捆绑策略曾经在90年代缔造了Sun的辉煌,而在今天这个成本集约的年代已然成为Sun发展的绊脚石。道理其实非常简单,虽然Sun能够控制自行开发的SPARC和Solaris,但成本高昂,虽然X86 CPU和Linux/Windows不如RISC和UNIX来得稳定,但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X86的生态圈已经日臻完善,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令人遗憾的是,直到麦克尼利卸任之后,Sun才从历史的辉煌和包袱中醒悟过来。新总裁舒瓦茨上台不久,便与Intel修好,07年初与Intel结成战略联盟,一方面Intel将开始支持Solaris系统,另一方面Sun也开始提供基于Intel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结盟的范围更是扩展到工程、设计、营销等各个领域。加上三年前Sun已经与AMD结盟。至此,Sun与两大x86芯片制造商都结成战略同盟。

    但是这个步子显然有些慢,IBM、HP、Dell等服务器厂商早在数年前已经完成了与x86芯片商的结盟。Sun的姗姗来迟跟麦克尼利醉心于SPARC+Solaris架构,偏执于闭门造车不无关系。事实上,x86+Linux/Windows架构的服务器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增长。据IDC统计,2006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的54.7%都为x86架构。由于x86技术发展迅速,连极为注重性能而对价格不敏感的Top 500超级计算机也在过去4年间大量采用了Intel和AMD的处理器——由2002年的少于10%,增加到了2006年的76.4%(包含x86和安腾EPIC)。虽然SUN在这几年间也一直辛勤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包括持续不断研发SPARC系列芯片,推出更新的Solaris,甚至今天SUN在 UNIX市场的霸主地位还是无人动摇。但正如前文所说,UNIX整体份额江河日下,崛起的Linux和Windows使得Sun在UNIX上做的努力事倍功半。老对手IBM很早便与x86结盟, 在八路以上x86服务器已经占有超过50%的绝对份额,轻松的的把固执己见的Sun甩到了后面。不过,在新总裁舒瓦茨的领导下,Sun开始迎接x86架构,也大踏步的拥抱了Linux和Windows服务器的崛起。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