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早在20年前,IT界一位偏执的首席执行官常常说: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前瞻性的预言正是出自Sun 前任总裁斯科特·麦克尼利之口。虽然Sun只是一家综合的服务器供应商,但是凭借其传奇式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说Sun的历史就是互联网的历史。
成立于1982年的Sun公司曾经创造了计算机时代的众多奇迹:SUN推出的开放源代码的JAVA开发工具,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就成为了互联网最流行的开发工具;在服务器领域,Sun公司始终坚守UNIX服务器阵地,从RISC架构处理器到服务器硬件再到操作系统全部自行生产,即Solaris+SPARC服务器,这一策略曾经非常成功地将Dell、惠普甩在身后,90年代末稳坐UNIX服务器领域的头把交椅,在整个服务器行业排名也升至第二,其销售收入仅与第一位的IBM相差5%。这也是Sun公司创立20多年来中最辉煌的时刻。然而到了2000年,随着互联网泡沫破裂,互联网运营企业大批破产,剩下的也都不得不精兵简政,采用廉价的网络设备,对于高端服务器的需求大幅减少,使得以中高端服务器为主的Sun公司遭到重创。2005年,在互联网泡沫破灭4年之后,Sun销售收入锐减40%,其股价由2000年的80美金跌至2美金,股票评级被评为“垃圾”股。2006年初的季报显示,Sun公司自从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累计亏损超过50亿美金,股票价格仍然在个位数徘徊,生死存亡之际,掌管Sun长达24年的首席执行官麦克尼利宣布离职,由乔纳森·舒瓦茨(Jonathan Schwartz)接任总裁权柄。
这位温文尔雅的新任总裁,与火爆的麦克尼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这位梳着小辫子的新总裁,以他特有的温和方式逐渐改变着Sun这头迷失的巨兽,并正试图将其带出亏损的深渊。他能成功吗?
服务器篇:从固步自封到拥抱X86
服务器市场在过去10年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CISC X86阵营, Intel与AMD永无休止的竞争像风火轮一样迅猛的推进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32bit指令位宽在2003年间由AMD发起的64bit攻坚战开始摇身成为64bit,随后,多线程、双核、四核、多路CPU也在两巨头的竞争中渐渐成为主流。这些原本属于RISC专用的技术一个接一个地被CISC采用,给x86阵营带来了腾飞的力量。x86服务器凭借其成本的比较优势成功地抢占了大量原本属于RISC阵营的服务器市场。
反观RISC 阵营,经历悲惨许多。首先是MIPS由于CPU的销量长期低迷,不得转型以专注其它业务——不再生产CPU。而DEC的Alpha 芯片虽然拥有最好的技术,但长期希图建立的Alpha联盟一直差强人意,加上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不久DEC就被Compaq并购,而后者又被HP吞并,为节约成本Alpha CPU在2004年之后停产,Alpha的技术大量转到英特尔。HP的PA-RISC虽曾辉煌一时,也因为成本因素跟着同门师兄Alpha一起停产。此后,HP服务器大量采用与英特尔合作生产的Itanium处理器替代自行生产。 RISC阵营在Alpha消失后明显人气不足,只剩下了IBM的Power和SUN-富士通的SPARC系列。
至此,我们可在技术层面上比较一下剩下的这几大厂商的最新款高端服务器处理器。
IBM Power6高达4.7GHz的主频无疑令人惊叹,由于解决因主频过高导致的过热问题具有很高的难度,因而在主频上IBM的优势使得CISC阵营难以望其项背。而IBM官方在POWER6发布会上也透露,Power6主频在测试时更是高达6~7GHz。
比较而言,Sun的UltraSPARC T2在主频上则是没有多大进展,仅仅比 UltraSPARC T1多了200MHz,但是SPARC的优势在于多线程技术和多核心。与英特尔的Hyper-Thread 超线程技术不同,T2的单核线程数突破性地达到了8个,一颗CPU有总共64个线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UltraSPARC T2拥有8个浮点运算单元,在浮点运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总体而言,IBM和Sun对比Intel和AMD在主频、线程、核心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传统上CISC处理器对虚拟化的支持也稍弱,只是近年来英特尔和AMD才开发出虚拟化技术如EPIC的VT-i和CISC Pacifica、VT-x等。CISC处理器在虚拟化的实施过程往往要损耗掉更多的CPU资源。因此AMD和Intel在虚拟化上也稍弱于Sun和IBM。但即便如此,无论是AMD和Intel的x-86处理器,还是一直叫嚣着要取代RISC的安腾系列,相比5年前已是不容小觑。另外,根据SPEC评测,就这两款RISC CPU而言, UltraSPARC T2要比Power6略占优势。
可见,无论是跟英特尔和AMD的X86处理器相比,还是同IBM的Power6相比,Sun的UltraSPARCT2在技术上还是拥有一定优势的。但技术优势并不意味着成本优势,更不意味着市场优势。
事实上是,搭载Sun的Solaris+SPARC的服务器份额不断下降:以全球Top 500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为风向标,2000年,Sun占据其中80个以上的席位,而2006年麦克尼利下台前,席位减至不足8席,而其中使用SPARC的系统比例更是少于1%。SPARC+Solaris的捆绑策略曾经在90年代缔造了Sun的辉煌,而在今天这个成本集约的年代已然成为Sun发展的绊脚石。道理其实非常简单,虽然Sun能够控制自行开发的SPARC和Solaris,但成本高昂,虽然X86 CPU和Linux/Windows不如RISC和UNIX来得稳定,但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X86的生态圈已经日臻完善,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令人遗憾的是,直到麦克尼利卸任之后,Sun才从历史的辉煌和包袱中醒悟过来。新总裁舒瓦茨上台不久,便与Intel修好,07年初与Intel结成战略联盟,一方面Intel将开始支持Solaris系统,另一方面Sun也开始提供基于Intel的服务器和工作站,结盟的范围更是扩展到工程、设计、营销等各个领域。加上三年前Sun已经与AMD结盟。至此,Sun与两大x86芯片制造商都结成战略同盟。
但是这个步子显然有些慢,IBM、HP、Dell等服务器厂商早在数年前已经完成了与x86芯片商的结盟。Sun的姗姗来迟跟麦克尼利醉心于SPARC+Solaris架构,偏执于闭门造车不无关系。事实上,x86+Linux/Windows架构的服务器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迅猛增长。据IDC统计,2006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的54.7%都为x86架构。由于x86技术发展迅速,连极为注重性能而对价格不敏感的Top 500超级计算机也在过去4年间大量采用了Intel和AMD的处理器——由2002年的少于10%,增加到了2006年的76.4%(包含x86和安腾EPIC)。虽然SUN在这几年间也一直辛勤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包括持续不断研发SPARC系列芯片,推出更新的Solaris,甚至今天SUN在 UNIX市场的霸主地位还是无人动摇。但正如前文所说,UNIX整体份额江河日下,崛起的Linux和Windows使得Sun在UNIX上做的努力事倍功半。老对手IBM很早便与x86结盟, 在八路以上x86服务器已经占有超过50%的绝对份额,轻松的的把固执己见的Sun甩到了后面。不过,在新总裁舒瓦茨的领导下,Sun开始迎接x86架构,也大踏步的拥抱了Linux和Windows服务器的崛起。
操作系统的战争丝毫不比服务器来的轻松。环顾服务器OS厂商,Linux 、Unix、Windows都无所不用其技希图击败对手。
首先看一下UNIX OS,其实,现在的UNIX系统和Linux系统 都是源自早期的贝尔实验室的UNIX V1,只是在开源问题上走了不同的道路。两个最大的UNIX OS厂商,Sun 的Solaris和IBM 的AIX都属于UNIX V6的分支。SUN和IBM在90年代辉煌的时候,发货的OS都只支持自己的芯片,服务器也都只与自己的UNIX OS做捆绑。但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双方则有着相当不同的策略。IBM表现的相当圆滑:IBM在90年代末就看准了Linux的崛起,在2000伊始就开始暗地里推动IBM的Linux联盟,参股了Linux巨头Novell,加上早期投资的Red Hat,IBM在Linux OS领域的决心可见一斑。另外,IBM 凭借其出众财务实力,挑选出了200余人杰出Linux工程师在开源社区编写Linux程序,这些工作IBM 赚不到一分钱,而只为了让开源的Linux迅速普及。当然,对Linux声势浩大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IBM AIX UNIX OS 的出货,由于IBM Linux联盟之中还有Sybase数据库企业,又进一步对IBM 自己的数据库出货产生了冲击。但是,IBM对于Linux的崛起坚信不已,并且IBM也算清了一笔账:只要搭载Linux OS能使自己的服务器设备卖得更多,多过不采用自己OS和DB软件所造成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再看看服务器巨头HP,虽然HP没有IBM那么狂热的拥抱Linux,但是HP也一直在悄然行动,数年前HP已经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捆绑销售Novell 的SuSE LinuxOS,如果仔细观察HP的服务器宣传推广,也会发现HP对Linux真是在努力——根据IDC统计的数据,目前HP在x86架构Linux服务器市场以近3成的市场占有率力拔头筹。
再看一下微软。微软Windows在服务器OS的战争中,虽然加入时间不如Sun、IBM长,但是到目前为止表现不赖。06年的服务器Windows OS份额达到34%,已经非常接近UNIX 35%的份额。微软这个传统上只在桌面OS 有所作为的巨头过去几年悄然将重心压向服务器OS ,虽然不像Linux那样声势浩大,但是却踏踏实实地将利润赚进了口袋。Windows Computer Cluster Server 2003经过几版本之后,显示了其比肩UNIX的强大功能、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美国大气物理研究中心等传统UNIX 大户纷纷开始转向Windows。
最后看看Sun。Sun不仅在x86兴起时无动于衷,在Linux兴起时其反应依旧相当木讷。面对IBM、HP、Novell、Red Hat等百余家硬件、软件企业已然崛起的强大Linux联盟,Sun竟然在2002年还在讨论是否应当推出基于Linux OS的服务器,虽然后来在强大外部压力下也推出相关产品,但仅限于几款低端服务器,而且所搭载的Linux OS也只是功能有限的免费版本。可见,这样的Linux服务器其实形同虚设,在IBM 的Linux联盟成员面前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面对Linux汹涌大潮,前任总裁麦克尼利所选择的是不是合作,而是对抗Linux。要对抗Linux,Sun实力显然不够,于是2004年,Sun找到了同样对于Linux崛起十分头痛的Windows。Windows和Sun是宿敌,双方冗长的诉讼历史长达10年,但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Linux,经过艰苦谈判,微软最终支付了Sun 20亿美金的赔偿,Sun和微软握手言和。两家公司宣称将在UNIX和Windows平台开发工具之间进一步融合。比如增加JAVA的兼容性,再比如在服务器上用UNIX的后台,加上Windows控制端的技术,或者干脆由Sun出售Windows Server OS服务器。对于Windows而言,之所以选择和Sun修好,一方面是害怕Linux阵营崛起的惊人速度,不得已作出让步,另一方面与Sun修好可以增加将来搭载Windows OS的 Sun服务器的比例。但是,Sun与Windows的关系亦敌亦友,这种合作固然是对Sun有所帮助,但是能有多大帮助,却不得而知。
面对老对手Windows的步步高升,Sun在过去几年内忧外困,新总裁舒瓦茨上台伊始,面对的只是一个固步自封、暮气沉沉的Sun。举个例子,早在5年前,服务器操作系统方面的变革趋势已经十分明显,Linux系统由于开放源代码的特性加上本身功能越来越强大,开始逐渐赢得原本UNIX系统的市场。Sun 公司当然意识到了这个转变,但是Sun的态度非常的暧昧。早在2001年,Sun的高层已经开始讨论Solaris支持x86的事宜,支持x86版的Solaris 9被写入了公司议程。2002年5月,SPARC版的Solaris 9率先发布,然而令人错愕的是, Sun公司同时也宣布无限期搁置x86版的Solaris 9。官方找的借口很牵强——要节约成本。
面对败局,舒瓦茨力挽狂澜——他上台做的首要部署,就是彻底的开源。开源的范围包括SPARC芯片控制程序、Solaris10操作系统,还有JAVA。开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更多的程序员和厂商可以进入开源社区进行修改与合作。为了推进开源,Sun聘用了Linux Debian创始人默多克(Ian Murdock)来做开源项目主管,并于今年3月份推出了(Project Indiana)印第安那开源计划:争取短时间推出OpenSolaris的二进制产品。按照默多克的话来说,就是让Solaris越来越像Linux。当然我们知道,由于内核不同,版本不同,Sun目前的做法只是改一些程序接口。UNIX内核并不被修改,短时间之内各个厂商的兼容问题还不能100%得到解决。但不管怎么说,开源计划已经是非常务实的一步棋。按照舒瓦茨的盈利规划继续往前走,也许有一天Sun机器上会全部都是Linux系统。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Sun盈利。
另外在服务器的各个层面——OS、硬件、网络、存储、虚拟化技术近年都发展迅猛。从产品发布角度看,除了早期Container之外,Sun在虚拟化大潮的起点似乎又没什么突出表现。好在舒瓦茨的另一个重要部署是全面拥抱虚拟化。2006年末起推进虚拟化策略,发布黑盒子计划、并且开始支持VMware。到2007年10月18日,Sun高调宣布了xVM平台计划,这个计划旨在全面进军虚拟化:在自己的软硬件产品、网络存储方面上大规模的推进虚拟化,另外,Sun也将适当参股虚拟化企业。
存储篇:孤注一掷的41亿美元并购案
近年,Sun的金融境况非常糟糕。让我们做一个类比,2000年时利润与之在同一级别的微软,在区区五年之后的2005年就有了超过500亿美金的现金储备,而Sun由于连年亏损,在2005年仅剩下70亿美金。甚至Sun将要被并购的传闻也不绝于耳,先是Oracle,后来是Google,然而令人咋舌的是,Sun不但不怕被并购,在2005年竟然拿出了最后的41亿美金并购了StorageTek。这起并购是由舒瓦茨主导的。StorageTek并不是什么革命性的企业,这不过是一家存储系统生产商,长期给Sun做OEM的存储系统。
早先,存储所指的不过就是服务器的硬盘或简单外挂DAS。当服务器硬盘无法容纳不断增加的数据的时候,诸如SAN或者NAS的存储设备和存储系统才应运而生。很自然的,传统上,生产服务器的企业在存储市场有着天生的优势。显然,不用特意的营销,企业采购服务器设备的时候也很容易一道采购存储设备,服务器企业介入存储市场可谓向阳花木早逢春。像IBM、HP这样的服务器生产商也是如此,他们轻松的占据了存储市场的2、3位。当然,存储的老大仍然是EMC。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虽然Sun公司在服务器领域有领导地位,但是它存储系统市场地位一直非常低,有时甚至进不了Top 8。这也不难理解,早期的存储备份多依赖磁带库,磁盘存储备份需求并不大。另外存储市场总容量也并不够大,技术变革的速度也比较缓慢,这块市场并不那么诱人。但今天,存储市场早已今非昔比。截止到2007年,存储市场连续5年高速成长。而且由于磁盘价格连年下跌,各种磁带的替代技术应运而生:虚拟磁带库、近线磁盘等,逐渐替代了部分属于磁带的市场份额。“变革才有机遇。”舒瓦茨曾经这么评估Sun的未来。“在这个激烈变革的存储市场,有Sun的参与,我们将来才有翻盘的可能”。除此之外,Sun非常善于营销造势,比如过去20年,你总能看见麦克尼利在报纸头版,因为各种原因——被起诉、攻击对手或被对手攻击。而StorageTek则恰好缺乏这方面的天赋,尽管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金,但多数是给人做OEM,自己的品牌不够响亮。而Sun在存储方面也的确缺乏技术和成本优势,双方的结合也正好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尽管如此,StorageTek作为强势增长业务的障碍依旧存在,StorageTek只是在磁带市场有领袖地位。但是目前存储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磁盘及相关技术。但是不论怎么说,Sun现在已经不再木讷,开始积极准备,在赌盘上下注,以期未来翻盘。
关于未来
Sun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在舒瓦茨上任之后的一系列举措之下,开始了与各个厂商间的全面合作:2007年9月13日,Sun和微软签订OEM协议,Sun准备销售搭载Windows Server的服务器。并且Windows Longhorn与Sun的全面兼容的计划也被同时披露。基于AMD的服务器品种越来越多,并且从07年5月的Blade 6000系列开始,大规模发售各种基于Intel Xeon的服务器。开源计划和存储整合也在同步进行。2007年的10月中旬,也正式推出了基于Ultra SPARC T2的服务器T5120以及T5220。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舒瓦茨上任至今,能够交出一份这样的答卷:Sun利润连续5个季度盈利。2006财年,Sun的亏损还高达8亿6千万美金,2007财年结束时,净利润达到了4亿7千万美金。截止到2007年10月19日,Sun的股价已经由2年前的3.90美金回升到了5.85美金。Sun服务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7%,成为服务器行业收入增长最多的企业,Sun的各个业务销售收入全面增长,总收入在2007年财季统计时达到了创纪录的138亿7千万美金。
Sun的辉煌似乎正在归来。而08财年也已经到来。新的挑战已经开始。产业变革在继续,对手也越来越强大。但舒瓦茨在博客里自信的表示,09财年结束时,Sun的净利润将超过15亿美金。
虽然前途未卜,但我们还是祝愿这家曾饱受艰难但依然伟大的巨人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