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评论:英特尔是否重新找回了自己?

技术创新Vs.标准创新
 
    “一流企业出标准,二流企业出技术,三流企业出产品。”AMD皓龙凭借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但“一步领先,必然步步领先”吗?似乎未必。AMD与英特尔竞争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技术创新和标准创新两种模式的对抗。

    尽管英特尔从来没有宣称自己研制的产品是为了确定某种标准,但事实上,英特尔就是标准!从早期的286、386、486到奔腾III、奔腾四、至强和安腾,英特尔都在想方设法地让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以至于用户在采购招标书中都直接标明英特尔的CPU型号,不给AMD一丝机会,这也导致AMD以垄断的罪名在多个国家将其诉诸法律。

    除了在CPU领域,英特尔实际上还将这种“设置事实性标准”的做法引申到了其他部件。如在过去的三年中,因为不能支持DDRII内存和PCI-E设备,AMD引以为傲的皓龙产品的竞争力打了不少折扣。在新发布的新一代服务器平台Bensley,英特尔继续在全缓冲内存(FBD)、SAS硬盘、I/O等领域为AMD布下了多个局:要么跟上来,要么请另辟奚径。

    伴随标准创新的是英特尔的平台化策略。尽管在很多人看来,AMD双核皓龙看起来架构更先进,HT总线速度更快,但CPU毕竟不等于整个系统。英特尔在中国本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宝德科技董事长李瑞杰对记者说:“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颗性能多么强劲的CPU,而是一个均衡的系统。计算、I/O、存储、网络等方面的平衡才能真正发挥出双核CPU的性能。这也是英特尔在新一代平台中所强调的理念,其发布的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FBD、SAS、I/O加速、主动管理、虚拟化、低功耗等——都是为了均衡发挥双核CPU的效能和功能。”这种近乎公理和常识般的说法显然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同。这一次,英特尔反过来抓住了AMD的把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