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评论:英特尔是否重新找回了自己?

    【IT168报道】几乎在每个人看来,英特尔和AMD都是一对生死冤家。在20世纪下半叶的三十年中,AMD象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一样,顽强地活在英特尔近乎垄断的阴影下。直到2003年,AMD推出了至今还让英特尔后怕的皓龙,把战火从DIY市场燃烧到了企业级服务器、甚至超级计算机领域,并撼动了英特尔在OEM市场上多年的绝对领导地位。AMD甚至计划到2008年要拿下全球服务器市场30%的份额。但四年后的今天,随着英特尔Bensley新一代服务器平台、Dempsey和Woodcrest双核处理器、新一代Core微处理器架构的推出,后发制人的英特尔是否重新找回了自己?
 
真假双核之争
 
    尽管在服务器专用CPU市场上,AMD是后来者,但绝对是值得英特尔尊重的对手。2003年AMD推皓龙处理器架构和兼容型64位策略、2005年首推双核处理器,都打了英特尔一个措手不及。

    众所周知,2003年以前的32位计算时代,AMD一直“惨淡”地生活在英特尔宠大身躯的阴影下,除了在DIY市场上赢得发烧友的崇拜外,在OEM市场尤其是企业级领域鲜有成就。但2003年是个转折点,当英特尔大推安腾,企图带领下游厂商从32位一步到位地跨入64位时,安腾与32位不兼容的弱点被AMD抓住了。AMD凭借皓龙对安腾成功地实现了阻击,进而迫使英特尔推出NOCONA来弥补32位与64位之间的鸿沟。到了2005年,AMD在双核处理器上再次发难,英特尔不得不“仓促”地发布了奔腾D、Paxville DP、Paxville MP等一连串明显带有过渡性质的产品,并且因为“两个内核共享独立总线”的设计被对手指责为假双核。

    很明显,AMD在皓龙上一连串的技术创新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兼容32位、64位内存寻址空间、直连架构、集成内存控制器、HT总线、预留双内核空间等。

    但这次,英特尔有史以来第一次用酷睿来统一台式机、笔记本和服务器的CPU架构,通过设置双独立总线消除了一直被AMD紧抓不放的话柄——前端系统总线瓶颈,并通过内置4M缓存来提升CPU的处理能力。显然,随着Dempsey和Woodcrest的发布,英特尔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告诉AMD的拥蹙:我们都是双核,只不过实现方式不一样。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