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服务器等定制化领域热点事件回顾
云计算作为时下正火的IT理念,其技术和产品牵扯到了服务器、存储、网络、数据中心乃至软件管理,虚拟化,操作系统等各个层面。回首2010年,我们看到芯厂商、服务器厂商在云计算领域推出了针对性产品。
产品一:戴尔C系列云计算服务器
戴尔C系列服务器是年初专门针对超大规模云计算环境精心设计的兼顾性能与效率的服务器。在戴尔看来,当前的大型数据中心,尤其是一些大型网站,采用的服务器基本是定制的。它们的特点是:用途明确,结构简单,性能和效益比较高。
C系列服务器主要拥有三类机型:C1100具备高内存和低功耗,是一款专为集群优化的计算节点服务器;C2100具有非常高的存储扩展空间,是一款高度支持高性能数据分析的云计算平台和云存储服务器;C6100在2U空间里支持4路处理器,是专为云和集群优化的4节点共享型基础设施服务器。
笔者认为,戴尔长期以来坚持的为用户定制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策略在云计算时代终于积淀出了光环。凭借对客户数据中心的理解与独有的定制化经验,打造出C系列这样一款面向云计算环境的独特服务器也就不奇怪了。
想了解关于戴尔C系列服务器产品细节的读者,请点击这里。
产品二:戴尔Viking超高密度系统
9月,戴尔推出了代号为Viking(海盗)的3U服务器,该系统由12个名为“Sleds”、类似刀片的模块组成。据称只为全球大约30家拥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的企业而设计。
Viking系列超高密度服务器在3U空间内安装了12片名为“Sleds”的类刀片,而每个“Sleds” 模块采用1颗英特尔四核至强3400处理器,另外还有4条DDR3插槽。据称跟12台普通1U服务器相比,装满12个模块的Viking在散热电力上可以节省50%,风扇数量少80%。
笔者认为,这种模块化的高密度“类刀片”满足了企业既追求刀片服务器密度,又碍于机房供电、散热等方面改造困难,寻求到了一个用户能接受的中间点。而作为高密度计算系统,Viking还保持了传统机架服务器的一些特征,在易用性上和管理性上也提供了方便。
想了解更多关于Viking超高密度服务器细节的读者,请点击这里。
产品三:惠普SL390s G7超高密度系统
惠普于2010年秋推出SL可扩展系统的最新服务器SL390s G7,可以在4U机箱里最多可放入8个1U双路节点,支持主流的至强5600处理器和NVIDIA GPU。
SL390s G7有两种机型,其中,1U半宽的版本主要针对通用高密度计算,就是上述的可以加入8个双路计算节点,使4U空间计算密度增加一倍。而另一种2U半宽版本则针对专门需要GPU计算的用户,如科学计算模拟,不仅支持两颗CPU,还支持3块最新的NVIDIA Fermi GPU处理器,从而实现CPU+GPU的异构并行协同计算。
笔者认为,SL390s G7系列极大的彰显了惠普主导的“超可扩展”理念,两个版本分别适用于对计算密度敏感的应用以及时下开始愈发流行的GPU计算。最新一期Top500榜单中的日本东京工业大学TSUBAME 2.0即使用了这款系统的GPU版本,排名第四。
想了解更多关于SL390s G7系统的读者,请点击这里。
产品四:浪潮天梭TS850高端容错服务器
随着4月中旬国家863计划“高端容错计算机”战略论坛的召开。以浪潮为代表的企业提出了“高端容错计算机将主导云计算时代话语权”的理念。与传统认知上云计算服务器是由“廉价中低端”的服务器通过集群虚拟化实现计算资源池的想法不同,新理念更看重云计算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容错性能,进而保证云计算的“可靠”与“安全”。[详见专题]
浪潮天梭TS850是一款八路容错服务器。系统内可最大支持8颗英特尔至强7500系列处理器, 9个PCI-E接口,18块2.5寸硬盘。作为信息化战略重要装备和云计算核心服务平台,天梭TS850定位于银行交易结算、证券定价交易、电力调度、民航空管、超级计算中心、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关键应用。
笔者认为,与目前相对火热的“云计算”理念相比,浪潮的“高端容错”服务器是对云计算业务需求的一种冷静——从用户的需求出发,逆向分析云计算环境中的关键因素,进而推出了“高端容错”产品,也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八路“高可靠”、“高可扩展”服务器产品之一。
想了解高端容错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机的区别,请点击这里。想了解浪潮TS850高端容错服务器产品细节的读者,请点击这里。
产品五:曙光TC3600刀片服务器
2010年6月份,曙光发布了基于TC3600模块式刀片系统的超级计算机“星云”,并在6月份的Top500中获得第二名(年底top500排名第三)。[详见专题]
曙光TC3600是基于SSI标准打造的模块化刀片服务器,10U机箱内最多可支持 10 个支持Intel 四核或六核CPU的计算刀片混插。此外,TC3600还提供了强大而又灵活的网络和IO扩展能力,用户可通过IO Blade实现IO扩展,为计算刀片提供更多的磁盘和标准PCI-E接口。
与TC2600刀片机箱相比,TC3600由于采用了SSI标准打造,因而具有独立的管控模块和电源冗余——真正将可靠性做到了节点内。TC3600的模块化安装与维护也极大的方便了用户部署。
笔者认为,曙光TC3600是本年度最具特色的刀片服务器之一。不论是国内第一个采用SSI标准的刀片服务器,还是曙光在其上融合HPCSC双重标准,都打破了服务器厂商间互相割裂的“孤岛”局面未用户提供了更多产品选型空间。
想了解更多关于TC3600刀片服务器细节的读者,请点击这里。想了解基于TC3600刀片服务器打造的超级计算机“星云”的读者,请点击这里。
产品六: 英特尔至强5600处理器
3月中旬英特尔发布了32nm工艺六核至强5600系列处理器(代号Westmere-EP),作为首批采用32nm工艺的处理器,除了比至强5500多继承两个内核外,其性能相比上一代也提升了60%,并且可以从至强5500平台无缝升级。
至强5600系列处理器主要用于双路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可为分布于不同行业和专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用户带来更加出色的计算性能及能效,尤其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和其他数据密集型应用环境,可在这些环境中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解决他们在服务器部署、应用及维护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发布会专题]
笔者对于这款处理器没有什么特殊的评论。只有六个字:“先进,高效,主流”。顶尖工艺,6核12线程,支持至强5500平台无缝升级这三大关键词都可以说是至强5600在2010年的成功法门——合作伙伴的大量新品服务器和相关应用案例也证实了至强5600在双路领域的强悍(云计算环境目前普遍使用双路服务器)。
对于至强5600具体规格和性能测试感兴趣的读者请点击这里,对于至强5600相关案例和应用导购有兴趣的读者请点击这里。
产品七:AMD皓龙4100处理器
6月末AMD发布了45nm工艺六核皓龙4100系列处理器(代号:里斯本),是业内第一个专为云计算、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以及寻求高度灵活性、可靠性和高能效单路和双路系统的中小型企业客户量身定制的服务器平台。
与六核“伊斯坦布尔”相比,皓龙4100采用了改进后的45nm工艺制造,并且与皓龙6100一样拥有第二代直连架构,并支持双通道DDR3内存,平均功耗最高只有75瓦,比上一代降低24%。
笔者认为,皓龙4100最具意义的地方在于是第一款主打云计算服务器市场的处理器。其性能、内存支持以及高能效几乎是为云计算数据中心量身打造的——由此可见AMD对于用户市场的把握,以及在产品设计时的大胆施为。
想了解皓龙4100具体规格和产品型号的读者请点击这里,想了解更多关于该平台信息的读者请点击这里。
以下是云计算服务器领域大事时间表:
7月7日,曙光与北京计算中心达成合作,共同联手建设“北京市计算中心&曙光 云计算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云计算联合实验室)。
8月28日,IBM在成都举行了主题为“风起云涌聚英杰,双雄合壁胜乾坤”2010年Power 应用开发商大会。
9月3日,IBM在四川成都召开了“2010年IBM虚拟化与云计算高峰论坛”,主题——智慧虚拟行 畅享云起时。
10月18日,北京计算中心建成国内最大的工业云平台。
10月28日,英特尔宣布了2015年云愿景及相关计划,包括“互通性、自动化与终端设备自适应”。
12月1日~3日,TechED2010微软宣布启动云的力量,全面扑向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