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生于2000年 刀片服务器迎来多元化时代

刀片的起源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当时8位微处理器推出后不久,开发人员就把整个微型计算机做到了板卡上面,然后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架中。在当时,这种架构主要是用来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充当小型机控制系统的替代品。早期的机型将程序存储在EPROM中,而且只局限于单一功能,可以执行小型的实时程序。

    到了1981年,出现了VMEbus计算机总线标准,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标准定义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接口,即由机箱背板提供多个插槽,允许热插拔多个板卡级的计算机系统,从而提供计算、内存和I/O能力。随后,PICMG组织为当时新兴的PCI总线(CompactPCI)开发了一种机箱/刀片架构。这些基于机箱的板卡级的计算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外显现出来的是一个单一的系统。尽管在一个机箱里面,可能会包含多种计算组件,以满足不同级别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但总是有一个主控板,这个主控板负责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

    后来,PICMG组织允许在背板上的板卡之间使用标准的以太网连接,从而扩充了CompactPCI规范。2001年9月,PICMG 2.16 CompactPCI包交换背板规范得到了采用。这一规范首次为装有多个服务器的机箱提供了开放式架构。随后,PICMG又制定了内容更全面、功能更丰富的AdvancedTCA规范,旨在满足电信行业对高可用性和高密度计算平台(产品寿命长达10年以上)的需要。尽管AdvancedTCA系统和板卡的售价通常高于刀片服务器,但AdvancedTCA供应商声称,较低的运营费用和总体拥有成本使得基于AdvancedTCA的解决方案对于构建下一代电信网络来说,都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替代产品。

    互联网数据中心是刀片服务器最早的用武之地。.com时代促使WEB主机托管之类的业务激增,进而带动容易安装,体积小的服务器的需求。而也在这个时代,诞生了第一台刀片服务器。


高密度互联网数据中心:刀片服务器的用武之地

    2000年,由于全球(尤其美国)主机托管业务持续成长,客户也逐渐无法满足于WEB托管的简单网站功用,因此ISP/IDC只好提出Dedicated Web Hosting(简称DHS)服务,过去是200个客户的网站共享一部服务器,之后变成一个客户网站一部,而机房空间有限,如何让每个客户都有一部独立的Web Server,只好将服务器的外型体积尽可能缩小,使的过去至少6U、7U高度的服务器,纷纷降至1U、2U的水平。不过1U、2U依然不够,ISP/ICP面对持续暴增的DHS申请,需要在原有机房与机柜上能装入更多的服务器,如此2001年由COMPAQ转投资的RLX公司提出了Server Blade,将每个服务器的体积更加缩小,约等同于一张适配卡大小,然后将Server Card插置到符合机架尺寸的机箱(Chassis)中运作,这样的模块设计其实已经在电信机房的设备或工控自动化的计算机(称为单板计算机,Single Board Computer)等领域中采用,刀片服务器只是将相同概念移植到ISP/IDC的机房中。

    以最早发表的RLX Server Blade而言,一个刀片机箱为3U高度,可以插置24片刀片服务器,每一片即是一部独立服务器,一片服务器即是一个公司机构的Web Server,如此ISP/IDC便能提供比1U、2U更高密度的DHS。以3U为例,置放1U服务器(称为超薄服务器,Ultra Slim Server)只能放3部,但换成刀片服务器便可放24部,多出7倍数目,同样的机房空间可以多承接7倍的客户业务。 2005年,惠普公司收购了RLX公司。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