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前发布谈AMD研发制造流程的革新
早在上海与去年年底发布的时候,就已经打破了路线图的时间计划,提前了3到4个月。而这次发布的"伊斯坦布尔"也比原计划提前了5个月的时间。据梁先生介绍,这主要是因为AMD公司从研发到生产,再到与厂商的供货流程方面作了革新和优化。
在AMD拆分完自身的芯片制造业务之后,其主要经历集中到了研发新品和优化营销模式上。年初AMD首席营销官访华时也曾表示过这一点。(详情请见:“核心业务在中国” AMD首席营销官访华)从AMD最新的路线图上看,在发布"伊斯坦布尔"之后,又将于明年发布拥有12颗核心的"马尼库尔"处理器。相比以往,研发、制造的速度大大提升,已然有强势回归的征兆。
梁先生表示,AMD的产能和研发测试流程与OEM厂商配合做了很多优化,其之后每代新产品的推出也都将保持最快的速度。
OEM厂商鼎力支持 积极跟进为哪般
梁先生表示,"伊斯坦布尔"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全球主流服务器厂商的大力支持。就在前不久,惠普刚刚发布了基于"伊斯坦布尔"处理器的服务器785-G6(详见:多核心 大智慧 HP推出ProLiant DL785 G6 )。"在未来的几周之内,还会有更多的服务器厂商发布合作产品。"梁宏伟先生说道。
对于有网友提出的新老皓龙架构之间的兼容问题和应用迁移的问题,梁先生表示,"伊斯坦布尔"是处于保护用户投资的角度设计的,因而其管脚接口与上一代产品相同,用户只需要升级Bios即可完美升级到六核皓龙。
另一方面,基于"伊斯坦布尔"的系统和"巴塞罗那"、"上海"的系统整合在一起,不论是容灾还是扩容,都可以无缝的连接--处理器的设计就是如此。对于数据中心来说,可以保证在业务不中断的情况下升级自身系统--逐步享受"伊斯坦布尔"带来的低功耗高效能。"同样功耗下34%的性能提升,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梁先生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