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降温技术新突破 打造节能数据中心

    【IT168 专稿】虚拟化技术虽然方兴未艾,但已被认为是数据中心节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虚拟化,厂商希望开发出运行成本更低的数据中心,或是改进现有的数据中心以达到显著降低成本的目的。然而他们未曾预料的是,布局不合理的虚拟化数据中心也许会造成更大的潜在能源消耗,这部分消耗主要有可能变成了热能。

    试想一下,一台功率为2kW(千瓦)的虚拟服务器相当于12台1kW物理机的处理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单个虚拟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要超过其所虚拟的任何一台物理机。当多台采用虚拟化的服务器进一步被集成为一个高密度的数据中心后,这个数据中心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点”。它散发出来的热量不但会影响周围的其他服务器,还会影响整个机房的环境温度。这种应用里,刀片服务器的问题最为突出,因为其本身高密度体积意味着更大的能源供应和更好的散热装置。所以说,采用虚拟化的确是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决不是功能较多的灵丹妙药。

In-Row模块化局部定位降温系统

    目前的数据中心一般都用大型空调机组来降温,这种制冷方式不但耗能颇多,而且噪音巨大。对于寻求降低能耗、减少成本的企业来说,一种名为In-Row的新一代制冷系统正在迅猛地推广开来。

    APC北美市场部的负责人Robert Bunger谈及In-Row的发展说道:“我们当初只想设计一种制冷方案来解决数据中心,尤其是刀片服务器的局部热区问题。没想到的是In-Row大受欢迎,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预计。实践证明,它们的确行之有效,这主要得益于制冷系统可以非常的靠近热源——也就是服务器本身。”

    相比于传统的制冷设备,In-Row制冷系统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从背面吸入热空气,而在正面将冷空气排出。而由于制冷单元紧邻热源,热源被制冷系统包围,热交换仅在方寸之间,因此提高了制冷效率,与以往对整个环境降温相比,大大减少了能耗。更为重要的是,区别于以往温度受控于中央热控器,In-Row制冷系统的每个单元都独立自动运转,并通过散布于热源周围的探头来监控温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一旦发现服务器负载增加导致的温度上升,即可以立刻全力予以降温。

    作为一套适应于企业级的局部定位致冷系统,APC的In-Row单元能采用风冷和水冷两种不同的模式,致冷功率大致在8kW到80kW左右。小型的APC产品,如ACRC100和 ACSC100,高度和长度上与标准的42U机柜一致,但只有一半的宽度。大型的如ACRP系列产品,尺寸上与42U相当,但致冷功率上远远超过小型致冷系统。

    另一位制冷界的巨头Leibert公司也提出了局部定位降温的方案。它的XD系列产品和SpotCooling系统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功能上都与APC的相似。 APC和Leibert都采用了后置式机架通风和致冷单元设计,从通风口吸入热空气,通过制冷转换,再将冷空气从另一口排出。

    模块化是上述制冷系统的另一大优势,它能节约大量的启动成本。相对于传统全局制冷的解决方案,局部定位制冷单元能按需布置。如果一间大型的机房最初只布置了占用空间30%的服务器,那么制冷设备也只需原来的30%,并不像传统的需要全局大规模制冷,由此降低了初始制冷设备的投入成本。

    当然,新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比如,水冷系统比传统中央制冷需要更多的管道,并且水管需要布置于楼层之内;风冷系统虽然可以吸收数据中心顶面大量的热能,但由此带来气流和排热量的问题。而最主要的是,以上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实时制冷的方式,只要有一个制冷单元无法工作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综上可知,无论你是否打算为数据中心采用新型的节能型制冷系统,在布置任何局部定位制冷系统前,你都必须对机房的建筑结构、环境、数据中心预计的发热量等情况有一个细致的了解,这样才能有更好的规划。

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