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曙光联志合并 服务器产业酝酿新变局

    【IT168 独家报道】记者洪莘官    今天,记者从曙光公司内部人士了解到,曙光计划在6月份完成对包括航天联志在内的数家计算机企业的系列收购案,其位于天津市高新区的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产业化基地也即将启用,预计年产能达30万台。

    而就在6月7日,曙光控股股东深圳科技发布公告称,以9500万元人民币的总价,向天津曙光出售曙光天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权益及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50%权益,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上述说法。

    记者认为,一年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航天信息收购曙光服务器案”很快会水落石出,不同的是,这次是“国内三大服务器厂商之一的曙光并购航天信息下属的航天联志”,而且牵扯到曙光自身股权改制和生产线启用等重大事件,尽管这一判断尚未得到曙光官方的证实。


与圆明园仅一墙之隔的曙光科技园

计算所重掌帅印 曙光走出资本阴霾?

    知情人士透露,尽管曙光公司发源于中科院计算所,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也一直担任曙光集团的董事长,但计算所并没有对曙光的控股权。

    早在1993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出了曙光服务器的第一个里程碑产品——曙光一号。为了实现以曙光一号为代表的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产业化,1995年,曙光信息产业公司成立,总部设在深圳,但主要业务一直在北京。其中,中科院计算所以技术作2000万元无形资产入股,当时科委下属的招商公司出资500万元,深圳市政府通过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出资2000万元,广州白云山出资2000万元,科委通过桑夏集团出资1000万元,注册资本总共7500万元。从股权结构来看,当时正处在转制期间且囊中羞涩的计算所实际上已经开始失去对曙光的控制。


十年前,曙光从这里起步

    到了2001年,处于腾飞初期的曙光引起了同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下属的深科技的注意。深科技自1999年买得香港创业板的一个壳资源后,并无太多业务。据该公司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1999年营业额为1.07亿港元,但到2000年降到了2714万港元,下跌75%。主亏损额也达到了8180万港元,较上年上升2.4倍,经营业务亏损达1.8亿港元,同比上升1.4倍。曙光服务器俨然成了深科技糟糕业绩的救命稻草。2001年9月,深科技通过配售新股筹得2亿港元,并正式宣布悉数收购曙光的全部权益,2002年3月8日,收购工作完毕。至此,深科技一跃成为曙光的最大股东。令人遗憾的是,在曙光人庆祝成功借壳上市的同时,计算所在资本层面对曙光的控制权却已经丧失殆尽。

    在随后的数年中,曙光在总裁历军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科研院所企业向市场化企业的成功转型,在教育信息化、科研计算等领域的运作也非常成功,曙光一跃成为与联想、浪潮并跻的本土三大服务器厂商之一,并掌握了高端产品的技术话语权。中科院计算所和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一直是曙光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双方相继研制出了曙光3000、曙光4000L和曙光4000A等里程碑式的拳头产品,并通过曙光公司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和市场化。然而,“深科技只把曙光当成‘造钱机器’却不追加投入,并导致中科院计算所与深科技之间积怨日深”的说法也开始在坊间流传。甚至有消息称,深科技还在曙光董事长李国杰院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一部分股权转让给了香港的一位珠宝商。

    面对如此局面,计算所与曙光如何重整山河?记者了解到,在2005年7月,中科院计算所与天津高新区宣布要共建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产业基地,总投资额达6.6亿元,以实现曙光4000A和曙光4000H的产业化,进一步推进国产品牌的发展,有效促进自主创新产品的规模产业化。高新区领导与李国杰院士出席了签约仪式。同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也在津考察,并出席了中科院与市政府全面科技合作座谈会暨签字仪式。尽管这一消息当时并未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但在今天看来,上文深科技公告中所称的天津曙光应该就是这一产业化基地。

    因此,记者认为,在中科院和天津市政府的支持下,中科院计算所已经通过深科技向天津曙光出售权益的方式夺回了对曙光的控股权,这无疑将有利于其旗下最大两块业务——曙光服务器和龙芯CPU的后续整合发展。虽然详细的股权结构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在资本市场上走过弯路之后,相信曙光将一扫多年笼罩在头顶上的资本“阴霾”,迎来灿烂的明天。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