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8月27日刚刚结束的英特尔虚拟化媒体强化班上,来自IDC咨询公司的研究经理周震刚先生从研究数据出发,详细解读了中国x86服务器虚拟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虚拟化的进度。他表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虚拟化主要有三方面的新变化,而最终虚拟化技术将成为信息产业的基础。
▲IDC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企业系统与软件研究组 研究经理 周震刚先生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三新”
在周震刚先生看来,后金融危机时代主要有新常态、新兴市场和新兴技术三个新方面是值得我们在研究虚拟化时关注的。随着金融危机的触发者美国不再是世界消费的发动机,经济重心正逐步向东转移。中国这样生产率高、率先采用新技术和经济转型升级频繁的国家也就成为虚拟化技术的主要实践市场。
此外,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强势坚挺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率先复苏,加大了市场信心(尤其是IT市场)。而随着国内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R&D投资在国内的增加,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公认的新兴市场(也几乎是最大的市场)。
由于国内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概念代表的一系列新兴技术和理念的迅速崛起,虚拟化技术在国内几乎成为了业内各领域人才关注的焦点。从周震刚先生的角度来看,未来的IT架构必然建立在虚拟化平台上。而虚拟化技术将成为整个IT产业的基础,又由于信息产业正在成为各行业的基础架构,因而虚拟化的影响将渗透到其他行业中去。
周震刚先生认为:“下一代的经济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服务,而未来所有的产业都是IT的‘转基因’产业。”
虚拟化将成为未来基础架构 四步进化为云
如果说虚拟化发展到最终阶段是云计算的话,那么中间有四个不可少的过程:整合、虚拟化、自动化管理和灵活的动态部署。
从国内用户现状来看,目前有45%的用户正在进行第一步的虚拟化整合,这涉及了系统管理等最初步的虚拟化步骤,以期将后台所有的物理资源和架构整合在一起。第二阶段有90%的用户在做动态迁移的工作,意即可以让虚拟机业务动态的在不同物理机的虚拟化环境中迁移,为容灾、灵活性等方面进行铺垫。第三阶段的用户则加入了自动化管理的功能,从而使得按需收费和自动计量虚拟机等成为可能。第四阶段引入了动态部署,将灵活性最大化,物理机集群被虚拟成虚拟资源池,应用负载或客户可以定制化的从其中分的相应的虚拟化资源进行部署。
其实进化到第四步的虚拟化已经可以叫做云了,区别就在于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周震刚先生表示,目前国内的虚拟化用户已经度过了整合资源进行虚拟化部署的阶段,全面进入了动态迁移和自动化管控的阶段。
另一方面,虚拟化应用也在不断的扩张:从早先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到后来的网络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等等。“虚拟化技术可以成功地减少物理IT设备。”周震刚先生表示,“虚拟化技术发展的过程,就是要将不同架构的硬件统一起来,形成存储池、计算池、网络池等等。”
x86市场增长迅速 成本、效率和管理是驱动因素
从中国2009年虚拟服务器市场的出货及深入情况来看,后经济危机时代的虚拟机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服务器市场的整体增长率。而相应的,随着其高速增长,增长率则有所减缓。周震刚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虚拟化的基数越来越大,任何高速增长的必然趋势就是基数增大, 增长速度放缓,但这也表示市场成熟起来。
从上图可以看出虚拟化服务器的出货量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12500台到年末已经达到了33000台左右,翻了1倍多。而虚拟化服务器的渗透率则稳速递增(2%左右速率),到2009年底已经达到14.6%。
从IDC的数据来看,中国用户采用虚拟化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减少硬件设备的采购成本,而并列排在稍后位置的是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简化管理。可以看出,与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用户也在意采购成本,但是在提高设备利用率上的需求比其他国家都强烈。这说明了中国用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正在认识和改善自身IT系统效率,并将其列入了主要考虑因素。
从虚拟化管理工具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简化管理目前更多指的是简化系统补丁、简化服务器部署配置等两方面,而可用性仍然位居虚拟化用户关注的第二位,系统备份和恢复是最常用的管理措施。系统管理和可用性方面的工具如此之多的使用,也证明了现在用户对于业务灵活性和系统可维护性方面的强烈需求。
如果说虚拟化1.0是以封装、整合系统资源为代表的虚拟化初期阶段的话,那么虚拟化2.0时期则是利用虚拟化技术解决宕机问题(迁移),并且具有可移植性;虚拟化2.5阶段则是现在的阶段,用户普遍在进行自动化虚拟资源池的管理和负载均衡、热备等多重应用部署;当虚拟机自动化以及服务为导向的虚拟资源池形成,就迎来了虚拟化3.0的黄金时期。那时,我们也许离云计算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