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开放计算正在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数据中心的创新主力,通过全球化协作的创新模式,解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如能耗、高速网络通信、智能运维及循环利用等。
近日,第三届OCP China Day 2021在北京举行。会上,希捷科技解析了未来云架构的主流趋势,以及优化服务器振动设计的最佳实践操作。会后,笔者采访到了希捷科技中国区产品线管理高级经理刘嘉,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了希捷科技为开放计算做出的努力及贡献。
希捷科技中国区产品线管理高级经理刘嘉
解读超大规模数据架构演进的三大方向
在超大规模数据架构的演进方向上,希捷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刘嘉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优化QoS和性能;存储与计算分离和Composable Open Data Center架构。
如今,随着硬盘容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客户可以用到更大容量的硬盘,不断降低TCO。但这样或许带来一个矛盾: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加,单TB性能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客户很多性能敏感类的业务没有办法用到最大容量的硬盘。
针对这个挑战,希捷前几年就推出了多磁臂的硬盘技术,通过多磁臂技术可以把性能双倍提升,目前14TB的产品已经落地,可以更好地为客户降低TCO并提升性能。
希捷努力的方向是,提升性能的同时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容量点,以及很好的QoS,最重要的是丰富产品的落地场景,包括CDN、大数据、云存储等等。
根据IDC统计,在未来的云数据中心,90%的数据仍然会存储于大容量HDD。对于云数据中心而言,HDD不仅是承载当前海量数据的容量担当,未来仍将是云架构中的主流。
此外,存储与计算分离也是发展方向之一。刘嘉表示,随着容器技术不断普及,业务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Composable Data Architecture通过应用NVMeoF和Gen-Z/CXL技术可以把计算和存储资源以更细颗粒度进行动态解耦合和连接。
在NVMe2.0规范中,业界会考虑把硬盘的支持加入到其中。软件命名层可以将不同的存储设备的协议做一个整合和优化。除了软件以外,在硬件的设计上也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NVMe的硬盘也能够帮助OCP的成员进一步降低TCO,希捷也是在积极的探索一些标准的落地。
携手伙伴,共同完善系统智能性
随着硬盘磁记录技术的发展、硬盘容量的大幅提升、封装技术的革新等,硬盘内的盘片间距、磁道间距越来越小。举例来说,一张纸的厚度就能容纳高达1600条磁道。
硬盘通过增加碟片数和磁道密度来提升容量,以及愈加精密的工艺设计,导致硬盘对外部环境的振动、噪声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为持续保持硬盘的性能稳定,希捷和浪潮等合作伙伴进行技术创新,优化硬盘与服务器机箱设计,并进行了相关测试,让硬盘在服务器风扇高速转动下产生高频噪音、振动以及其他外部干扰等严苛环境下,仍然保持稳定的性能。
据刘嘉介绍,在机箱设计的初期,希捷跟服务器厂商一起联合进行设计。尝试把一些Surrogate Acoustic Drive放置到服务器里面,可以通过麦克风捕捉到噪声的振动,从而对服务器的设计做出优化。
在定位到具体的问题之后,如何解决呢?希捷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系统的设计:避免在服务器内部使用一些容易晃动的部件;减少硬连接带来的机械振动的传导;给风扇做适当的隔音和减振。经过不断的优化,希捷与合作伙伴一起可以进一步提升硬盘的性能。
写在最后,新基建、边缘计算以及5G等的发展将会带来庞大的数据洪流,这对于数据中心产业来说意味着新起点、新挑战、新征程。只有以前瞻性视角洞见产业发展趋势,与行业伙伴紧密协作,才有机会更深层地挖掘数据的价值。
未来,希捷将携手OCP社区以及各位业界伙伴,继续在硬盘设计与系统架构方面进行技术协作,聚合生态之力,赋能开放计算,进一步带动数据中心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