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浪潮K1+K-DB助力哈尔滨银行互联网转型

  【IT168 资讯】哈尔滨银行是一家典型的城市商业银行,在美国《环球金融》杂志2016年“中国之星”评选中首次荣获“非常好的小企业信贷银行”大奖,领跑全球小贷市场,并入选中国银监会推出的城商行“领头羊计划”,成为12家“领头羊”之一,同时哈行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家上市银行,中国第三家登陆港股的商业银行。

浪潮K1+K-DB助力哈尔滨银行互联网转型

  从最初的账务电子化,到内部信息化,到传统互联网时代,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银行信息系统服务对象一直在拓展和延伸,由此带来的系统访问压力、数据处理压力也在同步上升,当移动互联网来临时,量变变成了质变,而质变的到来仅用了2年时间。

  哈尔滨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姜岩说,互联网对银行信息化建设最直接的挑战是各个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量设计,如何让系统面临不确定性并发和持续高压时,能够稳定运行,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日前,哈尔滨银行通过对历史数据查询系统和网银中间件系统的改造升级,实现了传统业务向信息化的转型。

浪潮K1+K-DB助力哈尔滨银行互联网转型

  数据仓升级改造:解决震荡型交易数据带来的问题

  银行的核心数据平台一般有两类:交易类和分析类,前者主要支持转账交易、存储款等客户服务,后者主要支持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等各类银行内部业务。哈尔滨银行统一的分析数据平台系统已经建成多年,采用了单机数据库方案,这个平台将各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和整合,为各类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准确、统一、全面的基础数据。

  从2014年开始,哈尔滨银行的总交易量快速攀升,日均交易量可达300万至500万笔。随着交易量数据的增长,交易时间的集中,后台同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抽取的压力变大。与此同时,相关系统的数据抽取时间不断延长,多次在交易高峰日延误了统一报表报送。除此之外,平台接入了柜面、信贷、财务、综合前置等十几个业务系统,负载很高,易发生过高负载导致相关系统宕机事件。哈尔滨银行决定将整个架构进行调整,系统进行拆分升级:部署新的历史数据查询系统,将历史数据从原有平台迁移到历史数据查询系统中,承担历史数据查询功能,让两个系统共同支持柜面、信贷、财务、综合前置等业务系统。

浪潮K1+K-DB助力哈尔滨银行互联网转型

  历史数据查询系统采用了浪潮基于天梭K1主机的K-DB双机集群方案保证业务长期运转的时候系统不出现任何问题,同时避免后端经营分析系统拿不到数据。测试结果显示,浪潮K1+K-DB系统在CPU利用率60%左右时,就可以达到每秒20万条数据查询扫描、6万条数据更新的能力,最大可支持1500TPS用户大并发访问。在大并发的性能上以及可靠性、效率、爆发性上都得到了验证, 至少可以满足哈尔滨银行未来2年业务的发展。

  中间件升级:从柜面业务到互联网金融

  解决了震荡型交易数据带来的问题,哈行还针对传统业务和在线业务占比对调(现在线上业务每天百十万笔,而传统业务下降了一个数量级)的情况作了应对。

  姜岩表示,由于传统渠道设备和柜员的数量明确,所以此前交易峰值很容易估算。但是线上业务不一样,交易的随机性太大,例如双11、开售抢手理财产品等业务高并发情况下,之前使用的传统网银中间件会产生严重的业务阻塞,导致应用节点失去响应,此时只能对应用节点进行重启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整个过程需要十几分钟,对业务影响很大。

  哈行之前使用的中间件产品是针对传统业务设计的,当业务模式由传统柜面交互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变时,中间件产品已明显不适应业务的发展,必须进行相应的二次开发和调整。哈尔滨银行数据中心总经理姜岩说,中间件的深度开发离不开厂商工程师的深度支持,国外厂商很难提供理想的原厂技术服务,所以,用浪潮中间件来替换国外产品是非常自然的,而且浪潮中间件的反向链接、自然流控、双重负载均衡等技术能够很好的提升整个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分享经验,供中小银行借鉴

  在评价系统表现时,姜岩更习惯于用“容量”而不是“性能”,银行并不追求极短的系统反应时间,而是高并发的承受能力,需要业务系统具有极大的并发容忍空间,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的承受高并发压力。

  姜岩说,哈尔滨银行通过K1+K-DB抽取前端生产系统的交易数据,同时为后端经营分析系统提供数据,提升了业务系统高并发承压能力。我们也希望通过浪潮软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目前数据库中难以解决的单点问题。

  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426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超过4000家,哈尔滨银行信息化升级经验可以为这些机构互联网化转型提供具体参考和借鉴。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