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关键业务迁移这事儿 不是想干就能干的

  【IT168 评论】在近期英特尔举办的“鼎力一芯,舍我其谁”行业应用方案全国路演北京站上,有位媒体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关键业务的生态圈是否需要一定体量的合作伙伴才能够参与?对于小规模的合作伙伴,他们是不是在关键业务舞台上没有演出机会?”

  这个问题的确很棒,难怪现场的英特尔公司平台营销和销售支持总监Glenn Quiro称其为“Good Question”。在我参与的英特尔的这些站路演中,还从没有人提过类似的问题。再看看这些路演活动的合作伙伴,无一不是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巨头。以本次北京站为例,华为展示了其包括KunLun服务器FusionCube超融合基础设施,还有高端应用的PCIe SSD等产品。除此之外,华为还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2个关键业务应用解决方案与1个行业解决方案联盟(包括了IBM、SUSE、Oracle、RedHat等厂商参与),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在华为IT产品线服务器总经理邱隆看来,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心态——“华为愿意跟我们企业的价值客户一起,在他们的关键业务上帮助他们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华为有一句话叫“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满意了,就会为我们的产品买单。”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其实每家厂商都在讲“以客户为中心”,我相信这些厂商也知道这么做的重要性,正如每家饭店都知道自己的菜炒不好就没人吃一样。可是前几天青岛天价大虾依然证明了知行合一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或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知难而进才是厂商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华为服务器这几年的飞速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于是乎,正是凭借着这个指导思想,邱隆成功化解了记者有关近期业内大型收购的问题——对手并不是华为真正看重的,因为我们最终看的是客户。

  虽然邱隆一再强调本次会议主要是解决方案层面的内容,但媒体小伙伴们还是对华为最新推出的KunLun服务器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度。其实,这款服务器早在上个月华为HCC大会上就已经露面,甚至在更早的德国CeBIT展会上也有所动作,但迄今为止华为对此一直保持低调。

  对此,邱隆的解释是“对于昆仑这种关键应用服务器,我们需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通过产业链合作的形式,让产品真正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个可以持续使用并带来价值解决方案。”

  虽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目前KunLun已是为数不多采用至强E7系列产品的8路以上服务器,也是取代传统RISC服务器的理想平台。事实上在最近几年,x86服务器一直在逐步取代RISC服务器成为应用的主流,会上列举的天津社保和农业银行等案例也说明了这种趋势已经深入到金融、电信、民生等关键领域和部门。对此,邱隆认为这种替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并非意味着所有的传统RISC架构都要迁移到x86平台上来:“一些比较生僻的、小的系统,去迁移的话代价是蛮高的。所以我们的策略是在旁边新建一套系统支持同样的业务”。如此一来,不仅仅是硬件层面的替代,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和应用软件都是先了跨越式的发展。

  其实说起“小型机替代”这个话题,长久以来由于集中式架构具备了良好的稳定性和数据一致性,大部分银行系统都选择的是集中式架构。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交易终端的数量大规模的增长,使得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金融服务。在摆脱了交易平台只能在服务网点的限制之后,集中式架构的低扩展性就暴露了出来。在移动互联的时代,尤其是在中国,我们拥有全世界靠前的用户量,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已经难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海量数据,而分布式的架构的出现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中国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处长张升在大会上进行了主题为《中国农业银行关键业务系统开放转型》的演讲,其中提到:“2009年,农业银行启动了由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的策略,从应用服务层和数据服务层开始全面实施向x86转型。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大部分系统已经成功实现了转型,这其中包括很多重要的系统,例如银行卡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等。

  在迁移至x86架构后,农行的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没有出过一丝问题,运行情况良好。而且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大大降低了运维支出与拓展支出,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一套系统。在获得成功之后,农行在今年又启动了数据库整体的从RISC到x86的转型。

  “因为有了之前的良好经验,我们对x86架构,对华为公司的产品,对英特尔的处理能力就更有信心了。既然有这么好的物美价廉的东西可以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用呢?”张升反问道。

  下面让我们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既然x86替代RISC架构已经成为了关键业务的发展趋势,既然x86已经实现了通用化与标准化,中小服务商在迁移应用方面能否占据一席之地呢?对此,Glenn Quiro提到了技术、经验、服务等多方面的因素。“关键应用的迁移需要非常高的专业技术和知识积累,包括专业的支持和服务。所以目前看到的像华为这样在数据中心领域的一些大企业,他们有非常长的经验的积累,有非常好的研发团队,有在高可用方案上已经验证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可以比较顺利的实施。”

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