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ICT优异国际盛会之一,全球最大科技产业大展德国CeBIT 2015于3月16-20日在德国汉诺威举办,本届展会的主题“数字经济”凸显当代国际时势,所有IT及ICT领域最重要的趋势在CeBIT上呈现。
中国IT、ICT厂商不仅在政府组织下“组团参展”,让中国成为CeBIT历史上“最强大伙伴国”。此外中德双方还通过“中德ICT峰会”共同探讨中德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合作前景,以谋求展会之外的“创新、融合、合作”。
中国厂商悉数出席 大谈“软件定义世界”
CeBIT上合作伙伴国的重要活动--中德ICT峰会是该盛会上的重量级看点。曙光、TCL、华为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科技企业的代表,与德国施耐德、SAP实验室、威图(Rittal)三家顶尖企业展开高峰对话,围绕“软件定义世界”主题,畅聊信息产业发展。
曙光总裁历军作为代表之一,与在座杰出的企业家共同探讨了“工业4.0、数据开发与利用、网络安全”等内容,并阐述了相关看法。历总主要谈的三个方面如下:
软件定义世界
“软件定义”的内涵其实是“按需定制、按需调配”.因此,我们关注软件在深刻转变IT产业格局的同时,更应看到这种转变的本质是“需求”,这是转变的根源。而今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能让我们更快的理解“需求”,且将“需求”了解的更加透彻,更加精准。曙光作为在IT产业深耕多年的中国企业,深感时代为我们创造了机遇,我们期待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促进“软件定义世界”进程,助推中国全面进入数据时代。
信息安全
近两年来,随着“棱镜门”事件的爆发,网络安全问题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各国都将信息安全也已上升到国家主权的高度。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数据、信息的交互与汇集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断加快,这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作为IT企业,我认为,从产业角度上说,我们有义务加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领域合作,增进技术交流,推动产业创新,以更安全、更可控的产品与服务,保障各类客户信息安全。曙光也正积极参与中国信息安全保障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信息化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业4.0
说到本次大会重要议题的工业4.0,历军表示,“工业4.0”倡导的产品定制化和多元化,必将产生海量需求。未来中德合作很可能实现24小时交付定制产品,这就需要智慧工厂、智慧制造、智慧物流等,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ICT市场之一,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存储与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都将在此需求下迎来井喷式增长。
最后历军表示,工业4.0时代将带给中国工业及信息产业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助力中国在工业4.0时代华丽转型,打造数字化的中国,既是曙光的愿景,也是曙光的使命,并与曙光即将发布的全新企业战略紧密耦合。曙光将通过行业的合作与带动,共同打造中国的数据版图。
历总CeBIT 2015有感:
中国的现代工业产业,起步远远晚于欧美。幸运的是,中国人有着世界上公认的聪明灵活的头脑、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几十年来,工业产业才能保持高速发展。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光靠模仿和低价,带来的回报毕竟有限,而且永远只能走到别人后头,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契机,完成一次华丽转型,不止走上世界舞台,还要一跃到世界舞台的前面,工业4.0,给了我们一次这样的机会。
这次去德国,深刻感触是,德国的工业和信息产业结合的太紧密了,几近耦合。
举个小例子,德国的一家公司承接摩托车定制化,建立了线上生产线。用户通过电脑、手机、PAD就可以完成定制化订单,比如10万美元一辆摩托车,喜欢什么样式的仪表盘、什么结构的机架、什么型号的发动机,都可以拿起鼠标,尽情搭配。之后完成线上支付,再等24小时--一辆个性化的摩托车就送到家了,而这个个性化定制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软件定义”.
通过软件定义与智能化的制造业相结合,前端依靠软件定义,后端依靠智能工具,将软件这些虚拟产品和现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结合,用信息化促进传统工业升级发展,这可以说是“工业4.0”的关键。而在这方面,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
重庆有大量的摩托车工厂,但据我所知,尚没有一家厂商能够实现在线定制。一辆摩托车原本卖2000元人民币,但在网上进行软件定义后便能卖到2500元,这对摩托车厂商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而中国的IT企业,也在软件定义的过程中,获得了利润,实现了双赢。
我们在软件定义方面的技术水平并不比德国差,乃至德国很多工业企业纷纷向中国信息化企业抛出了橄榄枝。可以说,中国的信息化水平比工业化水平更高一些,但我们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却远远不足,导致工业产业发展后劲匮乏,而信息产业趋向产能过剩。
不管是“软件定义”,还是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重要的是能够理解行业、理解产业,而理解行业、产业的基础是通过计算对大量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共性及数据相关性。曙光一直在发展计算,将高性能计算硬件做到世界先进水平,将高性能计算商业化发展到中国知名的水平。同时,曙光经营多年的云计算中心积累沉淀了大量的数据。未来,在秉承原有优势的同时,曙光也会加大对数据的融合使用,也会发布相关的企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