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大数据与商业智能 关键业务服务器选型

  【IT168 评论】伴随着云计算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迁往云平台,但还是有这么一部分“战士”在坚守阵地,像数据库、ERP、商业智能等这些关键业务以及虚拟化整合等,它们或忠实的坚守在小型机阵营中,或在观望、期待着X86服务器大刀阔斧的改革,伴随着新一代英特尔至强E7 v2系列处理器的面世,X86服务器真正又上了一个台阶。特别是新一代的E7 v2处理器拓展了对于大数据和商业智能的支持,为关键业务提供了新的生机。

  一、关键业务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业务(Mission Critical),是指那些部署在独立与优化的系统架构上的一系列特定应用,其典型的工作负载要求支持产生业务营收的关键业务流程,包括了商业智能分析、业务流程处理(交易处理和ERP等)、核心数据库等。通俗的讲,关键业务其实就是指企业和机构中那些不能在运行中出现间断的核心应用,特别是政府、国防、安全、电信、金融、交通、医疗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中的企业和机构所运行的这类应用。

关键业务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业务的特性决定了其应用的运行一旦出现意外中断就会造成极大的、甚至是无法弥补的不良影响及损失,这就对支持它的IT平台,特别是承载它的服务器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调研机构Qualix Group曾有一组数字说明不同行业关键业务中断带来的金钱损失:服务器宕机1分钟,平均会使运输业损失15万美元,银行业损失27万美元,通信业损失35万美元,制造业损失42万美元,证券业损失45万美元,这可是真正的一刻值千金啊!因此不论是什么行业内的企业用户,其对于关键业务承载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必须是非常严苛的,严苛到他们在采购相关服务器时都得用“5个9”(99.999%)、“6个9”(99.9999%)甚至“7个9”(99.99999%)的标准来加以评估,而这些标准代表的,就是一台服务器每年的非计划停机时间分别只有5分钟、30秒和3秒钟!

  除了如此突出的可靠性(Reliability)的需求外,关键业务的定义中还凸显了它的另一外特点,就是在企业应用中的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它处理的数据和信息都是用户核心的商业数据和信息,而且通常都是海量的。从目前关键业务领域最常见的三大类应用:在线交易、商业分析和数据库来看,即使应用于一家普通企业,其所处理的数据量可能也十分惊人,就更不用说它们在银行、电信、证券等行业运行时,动辄就要面对TB或PB级的数据量了。如此规模的数据量,又关系到商业用户的生产、运营和决策效率,势必要求其承载平台要有非常出色且易于扩展的高性能处理能力。所以,关键业务对于IT系统,特别是对于其中服务器的性能和可扩展性的要求也是远远超出其他普通IT应用的。

  最后,在高性能、高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的基础上,关键业务对于服务器的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可维护性(Serviceability)的要求也是与众不同的。可用性代表的是系统被请求使用时可能迅速反馈并被正确操作的可能性,可维护性则表明了系统出现问题后到回复正常操作这一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或能实现的效率,它们与性能和可靠性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如果我们把整个企业级IT应用比作一个金字塔,那么关键业务就相当于这个金字塔的塔尖。同样,它为什么在今天仍然需要独立的、专用的IT平台来支持也很清楚了,而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的缩写RAS,也成为企业判断IT架构是否适合关键业务的重要依据。

  传统意义上,在性能、扩展性和RAS特性上都备受推崇的RISC架构服务器往往被认为是运行关键业务的非常好的选择,但近两年来x86架构服务器的兴起,正在让这个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而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开始采用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则意味着开放架构与封闭架构在企业级IT市场上的一场影响未来走向的关键对决。

  今年2月,英特尔正式发布了面向关键业务应用的至强E7 v2处理器。作为面向关键应用的平台,至强E7 v2还将通过集成新的PCIe3.0提供更快的I/O,并提供更多可靠性特性,40多项功能,使采用该平台的系统更加稳定,减少宕机频率和成本。该系列处理器凭借性能、内存容量支持、 I/O 带宽及关键业务可靠性等方面的突破,紧密、广泛地结合软、硬件合作伙伴创新,成为英特尔重塑数据中心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业务与X86服务器市场

  英特尔通过X86架构实现Risc替换的战略从2011年推出第一代至强E7处理器就已经开始。第一代至强E7沿用了至强7500的Westmere-EX架构,并在原有至强7500处理器基础上,进一步在性能和关键业务应用所必备的RAS特性上给予了更大的提升。第一代E7处理器一经发布,很快给Risc阵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IBM、HP、富士通等传统小型机厂商均感受到了X86系统至下而上的渗透压力。可以说从E7处理器开始,英特尔建立了诸多高端计算应用,包括商业智能、实时数据分析和虚拟化的全新标准。

  不过关键业务应用的迁移,还意味着企业用户需要对原有的企业IT架构系统系统进行改造,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模式,同时会涉及很长的产业链。因而要在关键业务应用领域真正实现从封闭体系走向标准化的开放体系,需要产业链上的各个合作伙伴共同贡献。这也意味着,英特尔要在关键业务应用领域全面替代Risc架构尚需时日。

关键业务与X86服务器市场

  时隔3年,英特尔推出至强E7 V2处理器,不仅将E7处理器从Westmere-EX架构升级到了Ive-Bridge架构,并针对关键业务应用进一步强化其RAS特性,同时针对内存消耗严重的数据实时分析提供了大内存容量,进一步冲击关键业务应用。英特尔公司数据中心事业部副总裁,数据中心市场部总经理Shannon Poulin表示:英特尔本次发布的E7 v2处理器,在E7 V1处理器基础上通过内核增加大大提升计算性能,进一步提升存储容量支持和IO支持,此外RAS特性方面也进行了非常充分的优化,完全能够替代RISC。

  除此之外,英特尔还强调了新一代E7 V2处理器在内存计算方面的特殊优势。E7 v2包括40多项功能,提供3倍与上一代产品的内存支持,四路服务器系统最大可支持6TB的内存容量,八路系统则可以扩展到12TB。这对占用大量内存的内存计算应用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消息。

  来自IDC的调研数据就显示:1996年时全球服务器市场营收的规模是630亿美金,其中RISC架构小型机占了78%,x86架构服务器只占了22%。而到2010年时,这个比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x86架构服务器的占比提升到了63%,而RISC架构小型机的比例已缩减至29%v。由此可以看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将他们的应用系统、包括过去只选择以RISC架构小型机来支持的关键业务应用部署在x86架构的服务器上。

关键业务专家观点与用户访谈
▲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总裁谢朝阳博士

  在今年英特尔的关键业务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民生银行、亚信联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化专家们则分享了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平台为现有实际关键业务应用提供强有力支撑,以及构建未来关键业务计算平台的展望。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总裁谢朝阳博士在谈到使用X86平台构建虚拟机的时候欣喜的表示——X86平台大大降低了虚拟机的配置时间,能够真正的降低客户的5T,让客户得到技术的时间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缩短,产品转化时间缩短,推出新服务的时间缩短,最终让客户盈利的时间缩短。“在以前,我们一个新业务的开通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但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

关键业务专家观点与用户访谈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支撑所副所长段翔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支撑所副所长段翔先生则通过数字说明从RISC到X86平台成本的节约,他举例说目前中国移动某省数据中心有240台Unix小型机的业务可以迁移到x86服务器,经过测算每年电费可以节省270万,机架费用可以节省420万,人工成本每年可以省150万。一个省公司每年在进行Unix迁移以后,节约的成本会超过两千万。通过测算,我们对Unix应用向x86迁移有更多的信心和更多的驱动力。

关键业务专家观点与用户访谈
▲戴尔大中华区公共事业及大型企业事业部企业解决方案总监曹志平

  在谈到新一代至强E7 v2处理器性能及迁移的时候,戴尔大中华区公共事业及大型企业事业部企业解决方案总监曹志平表示——这是一款计算能力更强的CPU,同时它对于内存计算方面的支持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他也认为:随着E7 v2产品的推出,不仅促进整个服务器硬件的销售,同时也能推动数据分析这样一些相关的应用和软件的成长,能够给最终用户带来很多数据分析、关键业务管理方面的便利性,所以不仅能改变产业本身,我相信对于整个企业管理的系统安排,包括一些决策流程的设计等等也会起到相应的作用。

  在今年二月份,为了进一步推动关键业务、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创新,英特尔公司正式发布了英特尔至强E7 V2系列处理器。同样,面向关键业务应用的服务器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关注。应用的发展也促进了数据中心的变化,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BYOD和关健业务服务器等多种新应用的出现催动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如何搭建更适合未来应用的数据中心成为了企业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别进行此次调研,希望能为用户的选购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

关键业务应用方向用户调查

  本次我们调查的样本数量达到了417人,超过半数的调查用户任职于100-499人的中小型公司,只有24%的人任职于500人以上的中型公司。

关键业务应用方向用户调查

关键业务应用方向用户调查

  从数据来看,关键业务占据了本次调查85%的份额。从业务模式来看,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成为了客户关注的重点,在这基础上计算性能和RAS特性成为了补充。

关键业务应用方向用户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当下对于关键业务来说,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已经在积极部署,说明大众对于X86架构服务器的认知程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

  从以上的调查中我们看出,X86架构对于关键业务应用来说已经日趋成熟,在用户心中的口碑和信誉度都在逐步攀升,也有大量用户开始部署相关的解决方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X86架构在关键业务中的具体优势。

  高端的X86市场一直是英特尔进军的方向,这些涉及到关键业务应用的市场曾经是RISC系统的阵地,但多年来X86的不断蚕食使得格局的天枰慢慢倾斜,原本使用小型机的客户也开始向X86迁移,其中不乏关键的电信、金融客户以及核心应用。

  如今,至强E7 v2来了,在经过了3年的蛰伏期之后,全新的IvyBridge-EX架构让它丝毫不逊于任何的至强处理器,而结合大数据的趋势而增加的内存计算和管理功能更让它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RAS。

  IvyBridge是目前英特尔在至强处理器中的最新架构,前不久英特尔发布的至强E5 v2就采用了IvyBridge-EP架构,而IvyBridge-EX则是英特尔专门面向多路处理器的平台。相比IvyBridge-EP来说,IvyBridge-EX更强调了多路系统的协调工作,而特有的RAS属性也使得IvyBridge-EX具备了关键业务应用的特点。

至强E7 v2处理器架构分析
▲至强E7-4890 v2-架构示意图

至强E7 v2处理器架构分析
▲至强E5 v2三种核心模式示意图

  环形总线是英特尔在至强SandyBridge时代推出的设计思路,并且这个思路一直延续至今。在之前我们介绍至强E5 v2的时候就谈到过,高端12核心E5 v2处理器就具备了3个环形总线,而对于至强E7 v2处理器最高15个物理核心来说,这样的设计思路也得到了继承。有关环形总线的运行原理与方式我们曾经在之前许多文章中详细介绍过,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点击下面的连接。

  更多阅读请点击:英特尔至强E5 v2处理器解析与初步评测

至强E7 v2处理器架构分析

  和E5 v2类似,至强E7 v2也提供了多种版本供大家选择,依照处理器型号的不同其核心数量从6-15核心不等,这也是英特尔第一次采用单数核心(非技术原因)。核心数量的增加还带来了更多的L3缓存数量,双内存控制器和多达3条QPI通道。两代E7产品的差异如下图所示:

至强E7 v2处理器架构分析
▲两代E7产品的差异图

  通过参数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以下更新:

  1、制造工艺的改进,从原来Westmere-EX架构的32nm工艺升级到了22nm。

  2、核心数量增加所带来的L3缓存容量提升,从30MB升级到了37.5MB。但需要说明的是E7处理器最大核心数量为10个,而E7 v2升级到了15个核心。

  3、内存方面,由原来的16条内存插槽升级到了24条内存插槽,单插槽内存容量由32GB升级到了64GB。

  4、内存频率方面,由原来的DDR3 1066升级到了DDR3-1600,而且还提供了两种内存运行模式,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说明。

  5、由原来芯片组提供的72条PCIe 2.0通道升级到了每处理器插槽32条PCIe 3.0通道,因为从SandyBridge处理器开始英特尔在处理器内部整合了内存控制器,而以E7为代表的老一代产品还在使用处理器外的北桥内存控制器。

  6、QPI总线由原来的每处理器4条6.4GT/s提升到了3条8GT/s。

  7、其他RAS特性和软件应用程序上的更新。

  应该说,正是由于核心架构和核心数量的增加,为至强E7 v2处理器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3条环形总线的应用则保证了每个核心到缓存的时间一致性,可以有效的降低延迟。

  刚刚我们看到的是处理器的核心架构,鎼滅储应该说除了相比上一代E7有了明显更新之外,基本上在特性方面沿袭了IvyBridge-EP的规格,变化不太大。其实,新一代至强E7 v2看到了当下大数据的火爆市场,也预测未来数据分析将会成为商业应用的重头。为此,英特尔特别在至强E7 v2中增加了对于内存计算和分析的支持,我们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至强E7 v2处理器核外架构与内存应用
▲下一代可扩展内存互连通道

  在全新的至强E7 v2中,增加了一个名为JordanCreek的内存缓冲扩展芯片。至强E7 v2的每个插槽可支持四组JordanCreek芯片,每个JordanCreek可以支持两个“下一代可扩展内存互连通道”(SMI Gen2),每个SMI Gen2可处理3个DDR3 DIMM,以此计算,每个JordanCreek可支持6个DIMM,每个插槽总计24个DIMM。SMI Gen2的英文名称为Buffered memory protocol for Brickland platform,换句话说也就是提供了一种基于E7平台的内存运行的加速能力。

至强E7 v2处理器核外架构与内存应用
▲双重内存模式技术

  基于这样的能力,E7 v2平台可以实现一种名为双重内存模式的技术,实现相对于DRAM时钟的1:1或2:1内存互连模式,前者称为“锁步模式(Lockstep Mode)”,后者为“性能模式(Performance Mode)”。锁步模式支持1600MHz的DIMM,而性能模式支持1333MHz的DIMM(但因为后者可以2:1传输数据,其有效的内存带宽为2667MHz)。

  对于这两种模式的选择,锁步模式利用了镜像,更多地偏向于可靠性,因为锁步模式的存储系统有多个相关的镜像。所以得到的性能要打点折扣,但适用性更好。从应用方面来说,锁步模式是准确度要求高的工作负载,如高速交易和金融业务的首选。而在性能模式下,寻址能力更好些,在非锁步模式下可以访问更大的内存范围,吞吐量也更高,更适合高吞吐量工作负载,如流媒体应用。

  要说至强E7 v2的一大革新就是内存计算的应用(In-Memory Computing)。相比于传统的存储介质来说,内存的速度比磁盘块很多,而且即便是相比固态硬盘(SSD)来说因为传输的优势也更快一些。如今在至强E7 v2处理器中,使用内存计算技术可以将更多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进行计算,处理更快速更复杂的计算需求。同时,它巨大的内存支持能力也为内存计算提供了基础,在八路系统下整个E7 v2平台的最大内存支持能力已经扩大到了12TB,是上一代产品的3倍。

  对于多路系统来说,如何实现互联互通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服务器厂商难以在多路市场中有所作为的原因之一。对于这样的高端服务器来说,优秀的互联互通可以帮助服务器获得更高的运算能力。

QPI总线与PCIe总线
▲至强E7的多路应用QPI总线与PCIe总线
▲至强E7 v2的多路应用

  为了适应多路应用的需要,特别是迎合一些大内存用户的需求,至强E7在设计之初就提供了双路、四路和八路三种版本,而如果想实现更多处理器(比如32路)则要在八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相比上一代产品最大的不同就是,E7 v2在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之后不需要借助额外的IOH芯片完成互联,而且对比一下八路系统我们就发现,这样所带来的是连接上的更为便捷,确保了每两颗处理器之间都可以以最短的方式进行连接。

QPI总线与PCIe总线
▲QPI通道介绍

  在之前的对比中我们发现,至强E7 v2所使用的IvyBridge-EX架构具备了3条QPI通道,图中显示的是3条通道中,有2个通道具备了双缓存连接,另外一个是单连接。相比上一代的产品来说,QPI通道的峰值速度获得了提升,从原来的6.4GT/s提升到了8GT/s,当然也向下兼容7.2GT/s和6.4GT/s。这样的好处是为处理器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更大的带宽和更多的链接。

QPI总线与PCIe总线
▲PCIe通道介绍

  整合内存控制器之后,至强处理器的PCIe性能也在不断的提升,从SandyBridge开始已经支持PCIe 3.0通道。在这次的IvyBridge-EX架构中,每颗处理器可以支持32条PCIe 3.0通道,这些通道按照用户需求的不同可以划分为2x16、2x(8+8)、2x(8+4+4)等多种模式。除此之外,至强E7 v2处理器在I/O方面的增加主要是整合了Intel Integrated I/O、Intel Data Direct I/O(Intel DDIO),这都保证了更快的访问速度。

QPI总线与PCIe总线
▲全新的RAS特性

  除了刚刚我们介绍的内存计算技术之外,为了保障内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英特尔还在至强E7 v2处理器中增加了一款名为Run Sure的技术——英特尔确保运行技术(Intel Run Sure Technology)。这项技术针优化内存计算的弹性和稳定性,在提高系统速度的同时,降低系统故障频率,保护数据完整性,保证关键业务负载的连续性。通过一系列的优化,Run Sure技术确保数据能够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保存。

  在英特尔宣布发布最新的产品之后,各大服务器厂商纷纷跟进,发布了自家基于至强E7 v2的服务器。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目前采用这款新处理器的四路服务器产品。

  随着虚拟化技术被稳固地确立为主要的整合工具,服务器市场的竞争焦点已变为力求实现处理能力和内存密度的最大化。虽然关于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的承诺从来没有被真正地兑现过,但是诸如USB重新定向和视频保真度这样的技术却在稳步地得到改进。对于一个要满足VDI图形需求的服务器来说,它应需要配备尽可能多的GPU卡。

搭载英特尔E7 v2 惠普推ProLiant新品

  惠普ProLiant DL580 Gen8服务器的推出代表了该公司在满足这些需求上所作出的最新努力,同时该款产品还有助于降低长期成本。在官方产品正式发布之前,我们有机会拿到一个测试系统的产品,因此我们能够近距离地细细品味DL580 Gen8。

  硬件与设计

  毫无疑问地,电源与散热是服务器的两个最大头的运营成本。虽然减少服务器数量会有所帮助,但是如果把两台服务器与一台服务器相比,而两者的电源和散热需求都相同,那么这两者之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如果把惠普ProLiant DL580 Gen8 与老款的DL385 G7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最新一代服务器产品的电源表现明显更好。在24小时的测试周期内,DL385 G7的平均耗电量为183瓦,而DL580 Gen8则为280瓦左右。

  老款服务器DL385 G7有两个十六核AMD处理器和128GB内存,而新一代的产品配备了四个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和256GB内存。他们之间的差别在于,你能够把三台老款DL385 G7满负荷运行的所有工作量都让一台DL580 Gen8来承担,甚至后者还能够表现得游刃有余。

  惠普公司一直以来就是一家以卓越工程而着称的公司,而当你在看ProLiant DL580 Gen8的技术规格时你一定会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同样,当你打开机箱仔细看时,这一点依然是如此的明显。

  惠普ProLiant DL580 Gen 8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四条插槽可容纳英特尔最新款的多核CPU,特别是至强 E7-8800/4800v2系列处理器。我们的测试系统配备安装了四个2.80GHz E7-4890 v2的十五核处理器。在刚刚上市时这个系统可支持3TB内存,而在今年晚些时候它通过使用64GB DIMM可支持高达6TB的内存。

  在磁盘方面,这个系统可支持12Gbps的SAS,并且具有可容纳多达十个小尺寸硬盘的空间。数据安全是惠普Smart Array SAS控制器的另一创新领域。该款服务器的主板配备了4GB高速缓存、先进的数据镜像和惠普Smartdrive技术。DL580 Gen8还提供了共九条可兼容全高/全长板卡的PCI-e Gen3扩展槽。

  作为行业领先企业,戴尔公司不断在PowerEdge服务器系列产品中取得技术突破,来满足客户当今和未来的业务需求。近日,PowerEdge服务器家族再添新成员——R920.是戴尔最高性能的服务器,旨在处理极其苛刻、关键任务型的工作负载,例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电子商务、大型数据库。能够运行大型虚拟化企业应用程序,或作为主干设备支持多层级的基础架构。

戴尔PowerEdge R920服务器

  初步的工作负载测试显示:

  运行SAP工作负载时:

  创世界纪录的4路Linux性能基准测试结果:SAP SD 2级性能基准测试中,24,150名基准测试用户。

  相比上一个最高的E7-4800 4路 SAP SD性能基准测试结果,性能提升71%

  在SAP环境中提供几乎等于前代8路服务器的性能,为客户节省50%的软件许可成本;

  运行Oracle工作负载时:

  当与戴尔Compellent闪存优化型解决方案结合使用时,相比前代服务器配置,能处理超过两倍的 Oracle OLAP查询。

  处理大型Oracle OLAP数据集时,提供超过两倍的吞吐量,并使延迟时间缩短一半。

  这是一个企业级应用程序加速解决方案,其设计宗旨是:通过将最经常访问的业务数据放置在更靠近计算资源的地方,加快响应速度。当客户需要“即刻”式体验时,秒秒必争方能保持竞争力。如果您还记得Dell World上演示破纪录的高达500万的IOPS,那就是R920采用的Dell Fluid Cache for SAN技术。

  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款产品与前代产品和市场上其他产品的不同:

  更快地获得结果:提供多达60个核心的处理能力,并显著增强数据访问能力,使应用程序能在更短时间内处理更多的事务。例如,采用极高性能、极低延迟的PCIe Express闪存盘,提供远高于转轴硬盘的IOPS。新的H730P PowerEdge RAID控制器 (PERC)提供两倍于前代产品的高速缓存容量,实现最多高100%的IOPS性能。双PERC所提供的容量,使客户能从增多的可用固态硬盘中获取最高的性能。

  通过扩展应对更大的挑战:凭借6TB的内存容量和多达24个本地存储硬盘,R920使IT能够快速扩展以应对业务条件的动态变化。R920还能卓越地运行需要大量共享内存(SMP代码)的多线程高性能计算应用程序。这样的“肥节点”在大多数现代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因其能够运行纵向扩展式(而非横向扩展式)应用程序。R920还提供插件,使客户能通过Nagios(Linux控制台)管理或监控高性能计算集群环境。我们知道,客户想为应用程序提供尽可能高的CPU性能。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为R920集成了无代理带外监控功能,将关键性的CPU周期释放出来,实现更大的性能益处。

  无中断地运行:凭借内置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RAS)特性,例如戴尔独有的容错内存和英特尔Run Sure技术,使客户能够更有信心地运行数据中心。OpenManage Essentials和Dell AppAssure软件之间的新集成、iDRAC with Lifecycle Controller的自动化嵌入式服务器设置备份功能,也有助于加强服务连续性。这些改进为整体服务器堆栈(包括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了后备,使客户能够安心地运营数据中心

  浪潮英信NF8560 M3定位于中高端四路服务器市场,采用全新英特尔?至强?E7系列处理器及SAS 6G磁盘控制器,使之具备均衡的性能表现和良好的可靠性、可用性,针对联机事务综合处理、虚拟化、数据库等企业级应用特别优化,十分适合于虚拟化整合、云计算等前沿应用领域。

浪潮英信NF8560 M3四路服务器

  此款四路服务器适用于政府、教育、企业等行业对系统及数据安全、系统稳定性有着较高要求的关键业务应用领域。其产品特性主要有:

  1采用最新英特尔至强E7 v2系列处理器,单机最高达60个计算核心、1200个计算线程、120MB片内高速缓存,大幅提高应用处理性能;

  2.强大的内存扩展能力,64个内存插槽,支持DDR3 800/1066/1300MHZ内存,最大可扩展至2TB,支持内存交叉存取、内存镜像、内存热备份等高级RAS特性,全面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主板集成新一代SAS磁盘控制器,总线带宽高达6GB/s,全面提升了数据传输性能;

  3.5个 PCI-E3.0扩展插槽,可满足不同用户的IO扩展需求,提供更强大的IO带宽。关键部件如电源、系统风扇、硬盘等均支持热拔插冗余,使得客户在系统单点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不停机进行系统维护,保障用户业务系统的连续性;

  4.采用BMC+KVM管理模块,搭配浪潮睿捷服务器管理套件,可提供全面的远程系统监测、维护、管理、控制功能,确保客户的系统管理轻松自如,降低高昂的IT架构维护成本。

  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导者和云计算的领先企业,曙光公司正式推出新一代全自主研发的八路服务器——I980-G10,并以其超强性能优势刷新全球测试记录,整机可靠性达到99.999%。此外,I980-G10 还拥有60多项RAS特性设计,可为金融、政府、民生等可靠性要求更高的行业用户提供坚如磐石的应用支持,更是保障关键业务运行的稳定可靠,是大型数据库、商业智能分析、ERP等关键业务的理想选择。

实现高可靠 曙光I980-G10刷新性能记录

  “234,8”唱响性能评测“最强音”

  作为关键业务运转体系中的核心装备,多路服务器的性能,将直接决定下一代数据中心关键业务系统的整合密度和效率。而搭载Intel Xeon E7-8800 V2系列处理器的I980-G10,可支持高达8颗E7-8800 v2系列处理器,与上一代产品相比:计算性能提升2倍,内存容量最大提升3倍,IO带宽提升4倍。

  在多路产品的高性能方面,曙光公司拥有着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长期积累,尖端研发团队已经具备了世界最优异的技术实力,因此能够充分的挖掘英特尔至强E7 v2处理器的强劲性能,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效能。由此,I980-G10一经问世,便在SPECjbb测试中以214,961 max jOPS,23,058 critical-jOPS的成绩,创造了全球性能评测的新高。

  60多项RAS特性 全模块化设计确保关键业务永续在线

  至强E7 v2与生俱来的RAS特性使得存储效率、实时分析、商业智能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保证。而在此基础上,曙光充分融合了自身服务器产品高可靠性的独特设计,在所有关键部件采用全冗余设计,减小了因单一部件故障停机的概率。而60多项RAS特性,更实现了从操作系统到硬件FW,再到芯片级的全过程数据保护、纠错,为关键业务中提供了赶超小型机级别的可靠性。

  I980-G10还支持内存故障预警、内存镜像、内存热备、ECC、双设备数据纠正DDDC及DDDC+1等多种内存RAS技术。而使用曙光硬分区技术,用户还可以把I980-G10划分为2台四路服务器,这满足了许多关键行业用户需要灵活配置、自主管理的需求,大幅减低了采购成本。

  为了让客户业务永不间断,该整系统由计算模块、存储模块、IOE模块、风扇模块、电源模块、万兆模块、监控模块7大模块组成,完全摆脱传统服务器内部纷繁复杂的线缆连接方式,实现了全面在线维护拆卸故障部件、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保障客户业务不间断。

  “星空光通道”实现“高可管” 运维监控更智能

  曙光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服务器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产品拥有最广泛的用户群,并在各个行业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智能化运维支撑。为了协助用户在关键业务应用中实现更高水平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曙光I980-G10采用了业内领先的两项“高可管”技术:星空光通道、离线光诊断。

  曙光自主研发的智能BMC管理,可实现全方位设备管理、监控、配置、故障定位和分析。“曙光星空光”LED通路配合触控式液晶监控屏,可全方位监控机器健康状态,从CPU、内存、硬盘到PCI-E外插卡、风扇、电源网卡,均配置LED指示灯,机器健康状态尽收眼前。而业界领先的离线光诊断技术,更让计算模块即使在离线状态下,也可正常点亮星空光通道LED指示灯,轻松、精确的实现故障定位诊断,大大提升在线维护能力。

  作国内最早布局高端服务器市场的企业,曙光在多路服务器创新技术融合方面,与英特尔等全球领袖企业达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打造了一个信息高效协同、资源优化配置的产业链,构建了高效运行的服务器产业生态系统。而最新推出的曙光I980-G10亦将凭借以上这些创新特性,帮助用户应对数据存储、实时分析、商业智能、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更深、更广的应用挑战。

  近日,英特尔Xeon E7V2系列处理器正式发布,宝德科技作为深耕国内市场多年的服务器厂商,抢先业界感知客户需求以最快速度提供对应产品,与英特尔同步推出基于Xeon E7V2系列的宝德自主研发四路服务器PR4860R。该服务器采用十五核Xeon E7-4800V2/8800V2系列处理器,进一步强化其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等RAS特性,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应用的核心运算平台。

宝德E7V2服务器 自主研发四路PR4860R

  大数据引发服务器市场变革

  人们正在逐步意识到大数据的业务价值和商业价值,并且鉴于数据量的迅猛增长和大数据分析所带来的巨大价值。据调研机构预测,未来24个月内不论是企业级(78.1%)还是中小企业用户(71.8%),都将会在大数据分析上进行投入,通过部署新的数据分析方案来提高大数据创造价值的效率。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帮助企业以更低成本、更为可靠地运行业务支持系统(BS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关键业务应用,并提升响应速度。例如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可以帮助销售团队精确定位销售产品的非常好的时间从而实现营收最大化;在石油公司天然气行业,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客户寻找到非常好的的开采地带,并预测其钻井设备何时需要预防性维护等。

  宝德产品经理李祥磊表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催生了大数据服务器市场,大数据服务器需要具有海量、快速、多样性等特点。但目前的服务器技术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用户对大数据分析挖掘的需求,针对企业面临的数据处理困境,服务器厂商已加快产品研发,并激发起新一轮服务器变革热潮。事实证明,宝德PR4840R/PR4860R为代表的四路服务器将是大数据时代的非常好的选择。

宝德E7V2服务器 自主研发四路PR4860R

  宝德PR4860R是宝德自主研发的四路服务器,BIOS全中文界面,支持最新的英特尔Xeon E7V2处理器,较之此前的Xeon E7-4800系列处理器在性能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平均性能提升1.5倍,处理器同其它部分交换数据的能力是此前的四倍。宝德PR4860R领先支持四GPU设计,完美提供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和图形渲染能力。因此,宝德PR4860R是继PR4840R之后,宝德征战四路服务器市场的又一大杀器。

  宝德PR4860R四路服务器完美支持英特尔Xeon E7-4800V2/8800V2系列处理器,并采用Intel C602J主板芯片组,最大可支持1TB DDR3 1600MHz内存,并支持内存ECC/Lockstep/Mirroring技术,有力地保障了数据的正确性,加之与生俱来的RAS特性,使宝德PR4860R成为大数据分析基础设施的更优选择。

宝德E7V2服务器 自主研发四路PR4860R

  宝德PR4860R服务器提供了11个PCI-E插槽,最多可支持4个全高3/4长GPU卡,可以满足客户各种扩展需求和对计算能力和图形渲染能力的苛刻要求。宝德PR4860R还提供对PCI-E 3.0的全面支持,比上一代提高达四倍的I/O 带宽,并具有强大的存储和网络连接能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服务器还支持内存分析功能,该功能会支持在系统超大内存中放置整个企业数据集并进行分析,而非在传统硬盘上进行,这对于提高运算速度,提高数据的安全性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宝德相关人士表示,英特尔Xeon E7V2系列处理器平台的发布,使英特尔高端X86服务器平台得到进一步提升,用户会显著感受到性能提升、节省耗电量和降低成本的带来的实惠。宝德将继续发挥服务器自主研发和按需定制的专长,把精力专注在大数据基础设备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并以全新发布的宝德PR4860R四路服务器为契机,为中国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近日,联想集团正式发布了ThinkServer RQ940四路机架式服务器新品。作为ThinkServer第四代服务器家族的旗舰产品, RQ940不但延续了ThinkServer家族可靠品质、创新引领、全程关怀三大基因,更以非凡的计算性能、先进的RAS技术以及更智能灵活的扩展优势,助力政府、军工、金融、能源及制造等行业客户轻松应对虚拟化、内存数据库、高性能计算和关键型应用程序等多种严苛部署情形所带来的挑战。

联想ThinkServer RQ940四路机架服务器

  ThinkServer RQ940针对企业中要求最高的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进行了优化,成功通过要求最为严苛的SAP HANA内存数据库认证(in-memory DB)。与上一代产品相比,RQ940计算性能提升最多达200%,内存性能提升3倍,内存数据库性能最多提高170%,网络带宽可增加10倍,存储I/O性能提高120%,有效提升业务效率。凭借英特尔可靠运行RA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技术,RQ940正常运行时间极大延长,可提供支撑关键任务的可靠性和强大的容错能力。RQ940可配8个内存Riser卡,存储可扩展性提高50%,不但可提供巨大容量满足客户当前的应用需求,更可实现随需扩展。

  全新平台 性能非常好

  作为ThinkServer家族高端服务器的最新力作,RQ940搭载Intel新一代Ivy Bridge-EX平台的Xeon E7-4800 V2系列处理器,最多可支持15个处理内核,是英特尔目前计算速度最快的服务器处理器,为企业级应用提供非常好的计算动力;采用96个DIMM内存,容量可高达3TB,且用户还可选配低功耗DDR3 LV-RDIMM/LRDIMM内存,满足业务严苛性能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能效。

  与此同时,ThinkServer RQ940针对企业中数据密集型工作负载进行了优化,不仅支持最新的DIMM闪存技术,还通过了要求最为严苛的内存数据库SAP HAHA认证,成为数据密集型在线事务处理(OLTP)、数据仓库和大型数据库的理想解决方案。

  在存储空间方面,ThinkServer RQ940采用4U四路设计,支持传统的SATA、SAS硬盘的同时,用户还可以选择高性能SSD固态硬盘或PCIe SSD,支持多达12×2.5”HS硬盘托架,最多配备12TB SATA或14.4TB SAS,存储可扩展性提高50%,进一步提高了虚拟化能力,有效降低了延迟,帮助用户显著提升业务效率。

  极致能效 降低企业运行风险

  对于很多大型企业和机构类客户而言,数据中心能够安全运转是核心业务不断扩展的基石。有调研数据显示,因系统故障而引起的关键业务程序中断,将直接导致每分钟168,000美元的巨额损失。为了保障大中型企业IT核心应用始终安全稳定运行,最新发布的ThinkServer RQ940新品采用了英特尔最新的可靠运行RAS技术,确保在大型事务应用中,甚至是在关键工作负载情况下亦能正常运行。同时,RQ940还支持一系列先进的RAS功能,例如内存DDDC(双设备数据校验和校正)、热插拔PCIe或热插拔内存板,以及QuickPath互连(QPI)故障转移等,均可确保关键应用程序稳定运行。

  此外,对于追求卓越的数据保护能力的客户,ThinkServer RQ940还提供了多种先进的RAID控制器,配备1GB高速缓存,可提供断电保护和超强的性能,并支持分层存储,满足用户对部署环境安全的严苛需求。

  ThinkServer RQ940支持远程管理(KVM)功能和BMC管理技术,IT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基于Web的图形用户管理界面管理和监控服务器,及时发现和排除服务器故障。值得用户关注的是,RQ940配备的内存、硬盘、电源、风扇以及I/O等关键部件均采用全冗余设计,一旦出现故障,用户可不宕机换件,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灵活扩展 实现最优TCO

  古人云: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对于业务极速扩张的企业来讲,数据中心具备的可扩展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总体拥有成本。ThinkServer RQ940新品除了支持多类型硬盘外,还配备了扩展性能极强的内存Riser卡,既可满足用户当前的计算需求,又可解决因企业业务增加而产生的横向扩展部署的严苛要求,令企业的数据中心能够以创新的方式灵活处理多样化任务和关键型应用程序。RQ940还采用多种I/O技术,其中包括1Gb/10Gb以太网、8Gb/16Gb 光纤通信、融合网络、PCIe固态硬盘、高性能RAID和SAS HBA接口选项,网络带宽提升超10倍;以出色的I/O性能和更多可用的PCIe插槽实现强大的扩展能力,最终助力企业顺利部署云计算、内存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等关键型应用。

  除此之外,ThinkServer RQ940新品拥有2个x16,8个x8共10条PCI-E扩展口,为用户提供更强大的I/O扩展力,实现灵活扩展。同时,RQ940还配备2+2个1600瓦双重保护热插拔冗余电源,任意2个电源故障都不会影响系统正常运行,不但降低了系统发热量,还增强了服务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作为联想四路高端服务器新一代明星产品,ThinkServer RQ940同样传承了“Think”品质并延续了联想多年来在服务器技术、研发领域的优势和积淀,不仅内置一系列实用的管理工具组合,还通过了Energy Star Server 2.0标准认证,在设备管理、系统优化和低能耗上有着不凡的表现。相信联想ThinkServer RQ940服务器一经上市,必将以接近小型机的数据安全性、系统可用性和稳定性等优势,成为大中型企业IT关键业务应用、平台虚拟化的首选服务器。

  今年1月,IBM正式宣布推出适用于System x和PureSystems服务器的第六代企业级X架构,该架构针对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工作负载而优化,能够显著提高x86系统的性能及经济性,达到业内领先水平。这其中,包括了x3850 X6四路机架服务器,而在英特尔全新处理器发布之后,这款产品也能够支持E7 v2。

IBM x3850 X6四路机架服务器

  在极速方面,X6架构的创新之处包括提供了三倍内存容量、最高12TB内存;能扩展至8路处理器;提供FlashCache存储加速软件;最激动人心的特征是创新的eXFlash内存通道存储,eXFlash对于I/O数据库来说是非常有用的。eXFlash是第一个专门给内存设计的闪存,能够让CPU、内存、I/O成为一个平衡的体系,打破I/O瓶颈,让数据更加顺畅的流动,比现有的任何闪存延迟都低三倍。

  在DB2数据库结合eXFlash,运行OLTP工作负载,与使用传统的SSD硬盘比较,高达260%的吞吐量提高,运行数据分析工作负载更好更快捷。

  在灵动方面,X6架构服务器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包含计算模块、存储模块、I/O模块等。每个计算模块包含1颗处理器和24个DIMM。存储、I/O模块可以方便的替换,模块化设计使得X6服务器可以更简单的部署,让IT人员工作变得更简单。X6服务器支持三代CPU,用户升级无需购买新的服务器,保护用户资产:“灵动设计让成本降低28%”。

  X6系统设计之初就有别于传统的系统,由于内存扩大了三倍,对可靠性和可用性有了新的要求。X6架构引入了新的弹性技术,如高级内存页恢复、处理器高可用性技术、固件定期更新功能向上集成到标准管理程序Hypervisors、RAS特性向上集成到标准管理程序Hypervisors等。

  X6系统除了硬件外,还引入了六项和软件相关的解决方案,包括SAP HANA、VMware vCloud Suite、IBM DB2、微软Hyper-v、微软SQL等。此前IBM也和SAP进行了深入合作,如今已经有超过2100个SAP HANA系统装机,实现了世界上最大的100TB SAP HANA系统。X6平台推出后,原来的eX5 HANA集群能够添加X6平台,保护用户投资。

  近日,华为在北京推出新一代高性能、高可靠多路服务器产品,包括RH8100 V3八路机架服务器、RH5885H V3四路机架服务器和E9000融合架构刀片服务器的四路计算节点CH242 V3。其中,华为RH5885H V3是全球首批获得SAP HANA硬件认证的E7 v2服务器,进一步提升了SAP HANA一体机解决方案的性能水平,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高价值解决方案。

华为RH5885H V3四路服务器

  此次华为推出的新一代至强E7 v2服务器继承了32路容错机的技术能力和芯片、BIOS、OS、架构、管理软件的技术储备,可为客户提供全面媲美小型机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将x86服务器的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特性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具备比小型机更高的性价比。

  RH8100 V3八路机架服务器拥有多达60项RAS特性,兼具强大的计算性能和扩展性;RH5885H V3四路机架服务器具备53项RAS特性,同时拥有基于至强E7-4800 v2系列处理器的计算性能世界纪录,包含整型计算和浮点计算两方面;CH242 V3四路刀片服务器除RAS特性以外的最大亮点在于高带宽,包括内存带宽和IO吞吐能力,是在线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系统、融合一体机的理想选择。

  华为不仅能够自主设计高性能、高可靠、高能效的硬件系统和架构平台,而且拥有端到端的研发设计能力,在整机、互联、芯片、能效、国际认证等方面拥有专业的实验室和研发队伍,在硬盘控制器、NC控制器、BMC、SSD控制器、IO加速卡等关键芯片领域,也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和BIOS、驱动、OS等代码级调优能力。

  华为不断在服务器领域创新,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聚焦创新和高质量产品与服务。此次华为推出的新一代基于英特尔至强E7 v2的服务器产品,将重新树立起媲美小型机、构筑关键业务解决方案的标杆,这对于加速小型机向x86服务器平台迁移,为客户提供面向未来的关键业务解决方案有着深远的意义。

  刚刚我们介绍过了华为RH5885H V3服务器的诸多特点,恰好近日我们对于这款服务器进行了性能方面的测试,通过测试数据更可以看出这款服务器的强大。

  CPU-Z测试项目

  四路处理器一般大家接触得都比较少,下面我们也将放出部分测试截图,可以看到E7-4800的详细规格:

CPU-z软件显示信息介绍

  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AIDA64原名EVEREST,是专业测试硬件信息和系统信息的好工具,它针对系统硬件能查探的信息远比CPU-Z等专业硬件检测软件丰富,还支持硬件性能测试,可以得出内存读写速度、CPU超频速度、硬盘读写速度等信息。支持生成系统状态报告,即把所有的信息汇总为文档。

AIDA64软件识别信息

  这是我们根据送测样机进行的内存性能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内存读取的性能达到了20766MB/s。因为送测样机配置内存并没有插满通道,服务器实际最大内存带宽值要比这个高。

  CINEBENCH R15性能测试

CINEBENCH R15性能测试
▲CINEBENCH R15性能测试

  CineBench测试对于主频相当敏感,我们可以看到单核心的成绩只有84cb,而在多核心中的成绩也则提升到了2786cb,超线程的虚拟核心比率为33.27x。

  SPEC CPU 2006 v1.1

SPEC CPU 2006 v1.1
▲SPEC CPU 2006整数测试成绩

SPEC CPU 2006 v1.1
▲SPEC CPU 2006浮点运算测试成绩

  值得关注的是,华为RH5885H V3服务器获得基于至强E7-4800 v2系列处理器的整体计算性能SPECint_rate_base2006和浮点计算SPECfp_rate_base2006的两项世界纪录,与前一代RH5885 V2对比,RH5885H V3在计算性能上提升了一倍,内存容量提升了2倍;多达16个PCIe扩展槽位可满足客户业务的灵活扩展。

  与此同时,华为RH5885H V3服务器在基于微软SQL Server的交易型数据库TPC-E、虚拟化性能VMmark和华为FusionSphere虚拟化等多项基准测试中皆获得了领先的性能。

  华为RH5885H V3服务器评测总结

  华为RH5885H V3服务器是华为面向关健业务领域的代表型产品,RH5885H V3将质量、性能、RAS特性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具备53项RAS特性,同时拥有基于至强E7-4800 v2系列处理器的计算性能世界纪录,包含整型计算和浮点计算两方面。与前一代华为RH5885 V2对比,RH5885H V3在计算性能上提升了一倍,内存容量提升了2倍。多达16个PCIe扩展槽位可满足客户业务的灵活扩展。

  全新的至强E7 v2的确是让行业期待已久的产品,这款时隔3年才出世的处理器正好赶在了服务器新老交替、更新换代的时间段,而英特尔敏锐的把握了行业对于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全新的E7 v2已经不再刻意强调RAS性能,对于有需求有意愿的用户来说这部分能力已经为他们所信赖,所以英特尔更希望能够在蓬勃发展的大数据市场分一杯羹。至此,我们也将对刚刚介绍的8款服务器进行分类对比,以此给予大家采购方面的指导。

主流思路X86服务器横向对比

主流四路X86服务器横向对比

  从对比来看,全新的关键业务应用催动了厂商对于软件与应用的关注,同时面向大数据和商业智能的实际需求,可扩展性也成为了选择服务器时的重要参考因素。我们发现,国产服务器厂商在当下已经有了媲美国际厂商的竞争力,以浪潮、联想为代表的国内服务器在品质和扩展性上较国外品牌毫不逊色,同时受“棱镜门”事件的启发,越来越多的客户也开始转向国产服务器,这势必会拉动国产服务器的快速成长,使其成为服务器领域的中流砥柱。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