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专稿】2011年12月6日由英特尔在北京举办了“2011年英特尔架构关键业务平台应用论坛”,包括电信和金融行业的用户代表现场畅谈英特尔至强E7平台应用体验,由此也看出随着云计算等新模式被企业广为接受,企业关键业务的天平将向x86大幅倾斜。
IT168在会后有幸专访了英特尔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关键业务部门营销总监Patrick Buddenbaum、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数据中心计算业务总监Paresh Pattani博士和英特尔数据中心及互联系统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Jason Fedder,请他们谈谈英特尔在数据中心和未来多路平台中的计划和举措。
提问:关于营销这个话题,英特尔是做B2B产品的企业,它的品牌大众化的策略,在国内也被称道,到目前为止这个策略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Jason Fedder:可以看到英特尔公司从1996年开始来到中国到现在发展的非常好,我们的业务模式不会变化,现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我们其实在不断地更新我们的产品,不断地推出我们产品发展路线图,我们的产品具备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性能、更好的节能效果,整体的成本会降低。在品牌方面我们在中国做的很不错,知名度很高,排在前五名。以往的成果主要是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取得的,在服务器领域现在有很多已有的客户,还有和全球的OEM一起合作。
过去几年我们推出了技术顾问团,他们和我们的销售部门一起合作,和我们的终端客户进行密切的沟通,了解到终端客户到底有什么样的技术需求,我们有什么样的能力把这些技术转化成产品推向市场。要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坚持以往的品牌路线,另一方面要更多的接触终端的客户,以及和中央政府各个省、地区的政府进行密切的合作,向他们提供相关的技术顾问的咨询服务,帮助他们了解我们的技术,并且在他们的需求当中更好地整合进我们的技术。
还有一点,除了刚才说到的一个变化之外,还有另外一点,现在我们越来越多提供企业级的解决方案,而是全套的解决方案这需要软件服务商和我们共同合作,我们提供共同解决方案的中体现我们功能的更新、技术上的进步。刚才Patrick Buddenbaum也提到他的团队正在和软件开发人员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携手推进我们技术的应用。
提问:过去做系统设计的时候更多是考虑单机环境,现在更多考虑数据中心环境,最近有人说云计算从技术上来说更适合叫数据中心计算,这个问题怎么看?
Jason Fedder: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推出了它的云愿景,对于云愿景来说数据中心是居于核心部位的实现云愿景的重要部分,但它不是全部,真的要实现云计算,要实现各个客户端各个平台之间实现一定的连续性、互联性。比如从个人电脑、到平板电脑到超级本,这些方面都要实现连续性。从技术上要想实现云计算需要一个技术的基础架构,这样的云架构应该是开放、互联、安全。在未来优化的数据中心应该是什么样呢?通过它的设计应该能够实现以下几点,能耗能够降低,进行更好的管理,有更高的延迟度、更好的带宽,10Gb以太网的链接,把每个机架、每个服务器都进行很好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存储能力网络和存储技术的,这是未来优化数据中心的一部分。云愿景里也规划了未来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环境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处理流程决定怎么做实现更好的效率,如果客户用处理能力很低的设备,比如用手机接入网络的时候就要在数据中心对于他提出需求的内容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我们用户是使用他的超级本接入云环境,其实它的客户端能够自己对一些工作负载进行处理。这些都是通过云的环境自动识别并且实现的。
提问:AMD前几天发布了它的一个推土机的处理器,我想知道英特尔如何看待两者的差异性,英特尔现在关键业务方面准备了哪些推进方向?
Patrick Buddenbaum:有几点我想陈述一下,也是再次重复一下,你可以看到首先第一点从性能角度来看,现在至强E7系列的性能提升是刚才你所说的推土机远远不能比拟的,在任何关键业务的负载上我们都体现出巨大的优势。现在业务上的优势是现在AMD和未来AMD都难以企及的。从服务器来看,我们对竞争对手是有分析的,我们发现竞争对手的技术含量远远低于至强E7平台提供的技术能力我们有自动校验架构,还有DBC这些技术,从技术层面上AMD和英特尔相差甚远。
从我们合作伙伴的反映以及他们的投资趋势上也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的解决方案现在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基于至强以及至强E7的应用之广和AMD相比,AMD的平台少很多,现在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说SAP的HANA,还有Oracle的Extradata,像HANA完全使用至强处理器,像Oracle也是全部采用至强处理器。两周前惠普推出了新产品,也是完全使用至强处理器。可以看到在这个上面整个发展趋势,我们现在的发展环境有多好。
还有其他的,对于高端的,任务关键性非常重视的工作负载的环境,英特尔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但是对于AMD来说它的4路平台如果是对于价格比较敏感型的环境可能会考虑使用它的产品。
Paresh Pattani:刚才我的同事提出了硬件差异化,我想从软件角度来谈,对于整个生态角度来说,我们的软件角度的长处,我们的软件工具能够最大充分限度的利用英特尔硬件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实现最大的性能可最大的可扩展性,我们有专门的团队专门研究相关的编码器,实现英特尔平台实现最大化的功能效果,要想真的使我们的应用发挥最大的作用,不但要有相关的产品还要有相关的软件能力。
提问:英特尔如何看关键业务在云计算时代的定位和基础架构的需求?
Jason Fedder:可以看到对于中国市场还有全球市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极大关注云计算领域,在中国像IPDC、腾讯、百度都把自己的数据中心往云环境中迁移。我们看到中国的中央政府还有很多省级政府他们也展开了很多基于云之上的新项目。可以看到在展开云项目过程中从RISC架构向IA架构迁移,其实是在为我们未来打造一个很好的云基础架构作出一个很好的准备。比如说我们看现在主要的电信运营商,他们把很多用户的基础,从原来的大型机RISC架构上迁移到标准化的架构系统上,这样在未来他们就可以充分调用云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开放性。而且有很多不同的工作负载,比如说网络缓存、托管、业务关键性数据支持等各个方面,可以看到它们能够通过现在对于架构的服务,向云的环境进行迁移。
提问:所有客户都提到有英特尔的帮助。请问英特尔有没有针对中国市场特色在推动,前面都是传统的关键业务包括电信、银行,有没有想过推动中国市场特色的客户,帮助他们使用IA架构改善自身的观念,比如说国内的物流行业,像类似的新兴行业,以前大家不太重视的行业。
Paresh Pattani: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我们主要关注的领域有任务关键性的业务还有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在高性能计算方面中国是和美国、日本、欧洲一样处于全球引领地位的,从全球来看我们关注的要比中国关注的领域更多一些,比如我们在全球非常关注分析业务的能力,尤其是对于文字方面进行的分析,还有物流这方面也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就和西门子合作,提供他们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软件,在中国我们特别想了解客户的声音,了解客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如果他们需要在物流以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支持,对于他们的业务发展很重要,我们就会积极参与进去。在中国我们还非常重视软件部门在中国的扩展,在北京、上海我们都有软件部门直接和客户进行联系,为客户提供服务。
在2015年云愿景中有很多相关的细节描述,数据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不是全部的内容,像HTML和其他相关内容也有提到。
提问:英特尔现在认为x86架构的平台是否已经技术上成熟到足以完全取代RISC架构的地步。E7是一个完全取代的标志点吗?
Patrick Buddenbaum:是的。我们深信可以看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工作负载是至强不能运行和管理的,现在至强的性能、可用性、生态系统的广泛度来看,它的能力已经是所有竞争对手不能企及的,在我的演讲中有一到两页PPT在强调对于业务关键性的部署,有一些高可用的能力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有软件架构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能力,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选择度选择适应客户环境的解决方案,这一点相信我们能够做得很好,我们有很多硬件、软件合作伙伴,我们还在持续创新,对于未来的创新我们更有信心。总结来说至强的高可用性、对于生态系统的支持会满足客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