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评测中心】今年年初,英特尔推出了基于Sandy Bridge微架构的32nm处理器。最初推广的是桌面级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二代酷睿处理器;进而在4月的时候发布了基于服务器应用的至强E3系列产品,至此也表明英特尔在Sandy Bridge平台中的产品布局全部完成。
不过就在前几天,我们在与评测中心同事闲聊的时候发现,大家对于Sandy Bridge微架构的理解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即便是我们行业内的所谓专业人士,对于Sandy Bridge微架构也并非有着深刻的了解。作为最新一代的处理器微架构,Sandy Bridge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在与之前的产品对比中,它究竟有哪些变化呢?通过同事之间的闲聊,我们更觉得有必要将这些变化用简练的理论、精准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清楚,而不仅仅是提供那么多的行业术语。
Intel发布Sandy Bridge微架构32nm至强处理器
每当提到Sandy Bridge的技术特点,无外乎就是——环形总线、AVX指令集、Turbo Boost2等内容,这些都是众多报道中频繁出现的内容。究竟这些技术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抛开这些听起来让人头晕的名词,我们还能剩下哪些理解与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