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惠普ProLiant荣耀20年:永不停顿的创新

  【IT168 专稿】树立工业标准服务器标准、近2000万台产品交付用户、连续六年稳坐亚太地区X86服务器市场冠军宝座,惠普ProLiant服务器用了20年时间书写了IT史上的辉煌。IDC全球季度服务器跟踪报告显示,全球平均每销售三台服务器,其中的一台就来自于惠普。事实告诉我们,惠普在X86服务器市场,不仅很火,而且伟大。

  我们不禁要问,ProLiant如何确立业界经验证的领先地位?为何ProLiant在过去多年能够持续稳坐销量排前的位置而从无半点动摇?为何惠普以ProLiant为基础,发展出了现在业界最全面的服务器产品线?惠普服务器成功的源动力何在?

  值HP ProLiant服务器20周年之际,中国惠普工业标准服务器产品部相关人士接受记者专访,其产品市场总监刘宏程明确表示:从用户的潜在需求出发,进行永不停顿的创新,正是惠普服务器的成功之本。
 


刘宏程

  ProLiant诞生 观念之创新

  1989年ProLiant诞生的时候,相信惠普的工程师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当年创造的X86服务器,或者说是工业标准服务器-SystemPro,会诞生出一个销售量近2000万台的传奇产品,而这些工程师们恐怕更没想到的是,他们当年创造产品的理念:工业标准,竟然成为了此后20年服务器行业发展的基础。

  回到20年前,那个时期企业能够用到的计算机,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都是一些小型机、大型机、巨型机等价格不菲的庞然大物。刘宏程告诉记者,惠普发现用户在计算需求不断增长的时候,他们很难得到一个廉价的计算资源。这就使得诸多企业游走于资金限制和计算需求两端。如何化解用户的矛盾并转化为商机呢?惠普经过长时间探索,于1989年年推出了第一款基于IA架构的服务器-SystemPro,其首次在服务器采用英特尔的CPU,使得惠普得到了服务器市场上的第一块领地。"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用户敢想象,在一个服务器的市场上,只需一两万美金的价格就能拿到一台完整的服务器"刘宏程表示,"是惠普开创了整个PC服务器的历史"。
 


SystemPro

  但惠普很快发现,用户还需要一些简单但功能完备的服务器,价格要比SystemPro更便宜,接下来,惠普在1992年生产出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器ProSignia,最适合于运行NetWare文件处理和打印,而价格只有SystemPro的1/3。此后,竞争者接踵而来,他们试图模仿ProSignia,行业价值曲线开始趋同,惠普再次开始新一伦的价值创新。

  通过研究发现,服务器 不是一个孤立的产品,而是顾客需求链中的一部分。用户90%的费用被用于其他部分,只有10%用于服务器。于是,综合了两种改进版软件的ProLiant 1000被开发出来。在SystemPro和ProSignia的铺垫与创新下,1993年9月13日,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ProLiant服务器ProLiant 1000正式下线。就这样,从SystemPro到ProSignia,从ProSignia到ProLiant,惠普完成了对工业标准服务器的铺垫与思考过程,ProLiant就此正式走向前台。

  也正是在那时,用户发现他们可以从惠普这个环境里面拿到很便宜的计算资源,把过去复杂的成本很高的应用,马上快速地从过去的小型机、大型机甚至巨型机市场转移到ProLiant服务器市场。刘宏程回忆说,当时有很多的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过去用不起巨型计算资源的时候,当发现这样一个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之后,迫不及待地开始用PC服务器来扩展他们的业务。有意思的是,1996年,ProLiant服务器已经出货100万台,此时,IDC才开始独立监测全球X86服务器市场;到1999年第300万台ProLiant产品出仓时,ProLiant已经成为了X86 服务器(亦即PC服务器)的代名词。

  ProLiant的诞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企业计算已经不再单纯是小型机、大型机的天下,原来X86服务器也可以替代甚至部分替代那些庞然大物,更为重要的是,省钱是最能看得见的。从那时候开始,用户的观念正在悄然的变化着。

  ProLiant变革 技术之创新

  20年之前的创造,开启惠普在X86服务器市场的进取之路。而20年来围绕ProLiant产品的不断技术创新,则迎来了惠普今日的市场霸主地位。

  1991年,远程管理卡技术首次使用

  远程管理卡,这个今天几乎每个系统管理员都熟知的部件,最早在服务器中使用,可以追溯到1991年。刘宏程告诉记者,当初惠普在跟踪用户应用需求过程中,发现用户的一些需求实际上更多的来自计算资源之外,比如能否进行远距离管理。1991年,惠普首次在服务器引入了这一技术,开启业界服务器远程管理先河。
 

  1993年,Smart Start配套软件发布

  1993年9月13日,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ProLiant服务器ProLiant 1000正式下线。在该产品中第一次融入了两个辅助软件:Smart Start和Insight Manager。Smart Start实际上是帮助不具备专业知识的用户,按照向导把所有的操作系统能够装好,所有的驱动更更新到最新,帮助用户部署他们的基础设施。另外一个软件Insight Manager,现在叫System Insight Manager,是帮助用户在整个使用服务器的过程中间,维护服务器健康状况。刘宏程介绍说,自从1993年开始,这两个软件历经版本更新一直服役到现在。
 

  1995年,首次引入阵列卡技术

  今天,Raid技术在服务器里已经司空见惯,但在95年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还只是大型机上、小型机的专利。1995年,惠普创造性的将阵列卡进入ProLiant服务器,后继又实现了Raid0、1、3、5、6等多种冗余手段,刘宏程表示,这些都来自于惠普的创新,今天惠普还拥有这个专利技术。
 

  1997年,热插拔技术首次引入

  继1995年的阵列卡技术之后,惠普另外一个高潮是推动热插拔技术,刘宏成介绍,1997年,康柏第一次在ProLiant 850R服务器里面引入了热插拔硬盘这种技术。这个技术一引用,为用户广泛接受,是因为用户发现在所有的服务器产品里面,只有硬盘的故障率是最高的,能够在线的不停机的情况下,更换硬盘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热插拔引领了X86服务器的一股"热插拔"浪潮。热插拔技术成为了服务器市场最重要的技术,改变了服务器作为关键业务承载系统,却不得不停机更换配件的尴尬情况。

  1998-1999年,迈向高端 四路和八路产品连发

  此前,惠普的ProLiant产品线一直是两路或一路产品,只能满足一些基本的应用需求,但是面对用户越来越高的应用需求,惠普又开始往四路甚至八路服务器迈进,1998年,HP ProLiant 4000 & HP ProLiant 850R发布,1999年 推出Profusion芯片的第一代8路服务器 HP ProLiant 8500 & 8000 。让很多的在过去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上的应用可以慢慢转移到新的PC服务器市场。
 

  ProLiant 8500

  刘宏程回忆说,"我记得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是发生在2000年的时候,我们推出八路服务器的以后,当所有用户都怀疑PC服务器的市场,能不能支撑他们核心业务的时候。在一个银行的数据中心里面,发生了一件事情,他们把全国所有的人招在数据中心里面,要做一个压力测试。他们想知道在整个房子里面有谁能帮我把超过200个并发用户的一个值,来决定他们未来服务器的方向是什么。"

  "我们工程师进去以后,把所有的人请出去以后,他自己在那边独立做调优过程以后,当天晚上400个用户一次全部跑到八路服务器上面。核心用户第一次相信用一台八路PC服务器可以代替很多很专业,过去只有大型机才能完成的这种核心业务。这在中国市场方面,在2000年开始,来自于我们八路服务器,在中国引入了另外一个高潮,很多的核心业务开始转向八路"。

  2000年,机架服务器出现 解决空间占用难题

  历史上第一次出来的服务器,都是塔式服务器,很高,之后在九几年的时候,开始有机架式服务器这个概念,惠普引入机架服务器的概念。到2000年之后才真正看到机架服务器和塔式服务器外形不一样,塔式服务器转到机架服务器,解决当时用户所看到的另外一个问题。即空间占用问题,他如果需要几十台、几百台服务器的时候,他在一个数据中心放不进去那么多塔式服务器。所以需要用机架的安装,在同样的空间里面,可以放入几倍于塔式的机架式服务器。
 

  2002-2003年 刀片服务器出现 解决空间和管理难题

  在用户经历了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以后,一个新的问题出现。即如何更有效的压缩空间,以及如何更有效的管理,成了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2002年,惠普提出刀片服务器概念,过去在相同的空间里面可以容纳两百台机架式服务器,今天可以放四百台、五百台刀片式服务器。
 


  而透过刀片服务器,管理比机架式服务器和塔式服务器更容易,使得管理难度大大降低。刘宏程表示,2003年以后,在惠普开创新的刀片服务器市场的时候,有很多大的用户从机架服务器转向新的刀片服务器市场。因为他发现这个管理容易,节省成本。

  继刀片服务器之后,2004年,第一代双核服务器推出 X86服务器迈向多核时代;2006年 HP虚拟连接技术发布 ;2007年 被称为"shorty"的第一代中端市场服务器发布。一连串动作,惠普ProLiant开始进入了技术创新爆发期,在2008年 惠普推出的最新动态功率封顶技术以及海洋式传感器技术,更是将此推向高潮 。

  动态功率封顶技术解决的难题是:如何让数据中心放置更多的服务器。很多客户都有类似的经历,数据中心里空间很多,但电力设施却遭遇瓶颈。HP ProLiant G6的动态动率封顶技术,可以让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数量增至三倍。动态功率封顶技术提供动态地设定或"封顶"服务器的功率,对数据中心内的电源和散热资源进行重新分配。通过精确识别每台服务器的功率需求,并基于使用设定一个限制,因此,客户可以回收超量配置的规律以提高数据中心的能力。

  而HP 海洋式传感器,负责检测服务器内部的热能情况,并动态调整系统部件,来优化散热并提高效率。在惠普的HP ProLiant G6服务器中,其内部拥有最多32个智能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协同工作,实时对整个系统进行细致的环境监测,传感器动态地调整系统部件,例如风扇、内存和输入/输出处理以优化系统散热并提高效率,防止过度散热和调整风扇转速以避免浪费电力。在I/O或内存插槽没有使用时,它们还会切断供电。这个"海洋式传感器"就像在服务器机箱内部署了动态智能散热。

  ProLiant发展 理念之创新

  ProLiant服务器的创新,远不止局部技术的新旧更替。在虚拟化、云计算大行其道的今天,惠普在产品发展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刘宏程表示,2009年开始推出的惠普融合基础设施架构(CI)实际是惠普对未来用户市场的一个理解,用CI这样弹性的架构才能满足未来用户几年的灵活需求。

  今天,对于用户而言,已经不再是需要一个单纯的服务器,或者是一个存储,他们更希望构建一个能快速满足业务需求的灵活的弹性的基础设施架构,而不需要很高的管理成本。基于此,惠普推出融合基础设施架构理念,里面包含用户需要的存储、服务器、网络、管理软件、能源以及制冷这五个方面。通过统一的管理,所有资产都成为资源池的一部分,能够分割、组合、变化,动态适应任何业务、负载或应用的需求。 "弹性"、"生命周期"是其两个重要的表象特征。

  在融合架构数据中心里,惠普应用管理软件轻松实现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规划、开发、测试、发布、更新、维护直到终结都由软件自动化地全程监管。刘宏程表示,到今天为止,惠普是唯一的一家从最基础的设施一直到应用管理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解决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的厂商。

  据了解,惠普即将正式上市的第七代服务器G7更好地融合了CI理念。刘宏程介绍,CI理念可以看成是惠普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高级阶段,融合里面的战略是要把基础设施融入到用户自己的业务里面去,改变它业务的运营模式。"我们在过去几年谈了很多虚拟化也好,融合的基础设施也好,这都来自于我们做了几年铺垫之后,回到这个融合基础设施架构,是要把基础设施融入到用户业务运营里面去,透过这种基础设施的自动化,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副总裁 暨 惠普工业标准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萧建生表示,在融合基础设施理念指导下,无论是在产品研发方面,还是合作伙伴的支持方面,抑或是对用户的关怀方面,惠普未来将一如既往地持续加大力度,以不断的创新创造更大的价值。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