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分析评论】众所周知,随着以云计算和数据中心整合成为IT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作为这些应用趋势支撑的高性能计算变得举足轻重。为此,在2008年,以国内服务器厂商曙光牵头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简称高标委)成立,希望借此建立中国自己的高性能计算标准,并定下了刀片服务器中国标准确立的初期目标,并在当时引发了与国外刀片服务器标准(主要是针对IBM的Blade.org)的唇枪舌剑,同时引爆了业内激烈的争论和反响。时过两年之后,曾经信誓旦旦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标准(目前是刀片服务器标准)进展得如何?
近日,在高标委的第六次工作会议上,一项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即高标委与国际服务器标准组织--服务器系统架构组织(Server System Infrastructure,简称SSI)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就共同推进高性能计算机刀片服务器标准化进程达成协议和共识。同时,高标委的发起单位曙光公司也升格为SSI的高级会员"Contributor"之一。
提及SSI,笔者记得当年中国高标委与IBM口水战正酣的时候,其悄然进入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标准之争的行列,并将中国服务器的主流厂商浪潮、联想、宝德等拉入了自己的阵营。也许是当初高性能计算标准话题敏感的原因,SSI很是低调,并声称会支持中国的高性能计算标准。说到SSI,在服务器领域,其自1998年成立以来,已经发布了45个行业标准,先后有125家企业推出了相应的标准化产品,在服务器电源、计算模块、板卡设计、x86机架服务器、管理模块等产品标准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该组织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传统的机架服务器转向高性能计算、刀片、数据中心、虚拟化和云计算等领域。看到这些,再联想到高标委所谓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标准,其中大部分领域都存在竞争的关系。尤其是在其中的刀片服务器上更是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从高标委与SSI的合作备忘录的内容看,双方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合作,一是高标委将使用SSI刀片规范作为基准,在此基础上鼓励厂商进行独立创新;二是双方在未来的标准规范制定中相互借鉴,保持同步和一致性;三是联合举办包括市场推广和互操作测试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从这合作的三个方面,给笔者的感觉是双方从标准的竞争关系变成了合作共享的关系。但要知道标准是唯一,应该是具有排他性的,至少应该是在核心标准方面。既然基准都在使用人家的,那在此基础上的独立创新从何谈起呢?这种独立创新的价值和空间能有多大?那么接下来的所谓的相互借鉴、保持同步显然就形同虚设了。而最后的联合市场推广无非是在推广别人的标准。
再看下作为高标委发起和领导成员的曙光在SSI中获得的高级会员所享受的所谓权利。即可以使用SSI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测试工具和软件,在产品研发中采用其相关标准规范,获得工作组的投票权,并有资格对标准草案进行评议。如果不提SSI是由英特尔等国外厂商主导的标准的话,人们一定会误以为曙光也是创办SSI的核心厂商之一。
明明是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标准组织,其中一方的发起和主导企业竟然会在对手的标准组织中获得了与在自己组织几乎同样的权利,这种有悖于常识的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来SSI给予曙光如此丰盛的午餐,恐怕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削弱以曙光为首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标准。试想一下,当SSI赋予曙光以这么大权力的时候,一旦曙光主导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标准与SSI存在冲突时,曙光应该站在哪一方呢?如果我们客气地用尴尬来形容的话,那么是什么导致今天的尴尬呢?
据高标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曙光的上一代刀片服务器TC2600,是完全由曙光自己独立开发完成的(应该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前后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而最新一代的TC3600由于采用了SSI基础规范(基准)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开发成功。也许这个对比很能说明问题所在。它说明我们标准市场化的难度要远远高于SSI,而在最核心的标准技术上,更是相距甚远。再反观高标委,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并未见到有竞争力的影响中国刀片服务器市场格局产品的出现,即使在在标准的制定上,目前也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标准草案的待审批。由此来看,近日高标委与SSI的合作备忘录也自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早在2008年高标委成立不久,曙光就加入到了SSI组织中,只是当时是以普通成员的身份。两年后的今天,曙光已经是该组织的四个高级会员之一了。可以说,曙光从普通成员变成高级会员的过程,就是中国高性能计算标准逐渐被稀释的过程,只是稀释的方式更加和谐和委婉而已。而这足以为今后中国IT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敲响警钟。实力决定标准,否则非但我们的标准不能成功,还会沦为别人的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