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惠普推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IT168 报道】"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1984年2月16日,前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参观上海展览馆的十年科技成果展时说。二十多年来,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时至今日,需要进一步寻求突破--教育信息化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06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息化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高科技企业之一,从1987年上海交通大学兆龙图书馆采用HP3000建立现代管理系统开始,惠普始终希望以科技创新助力中国教育发展,与中国的教育用户一起共同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平。惠普将对中国教育领域进行持续的投入,并开展一系列CSR公益项目,让更多的学生、老师和学校受益。

  教育信息化:从单机到网络再到应用

  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首先是计算机的单机时代。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一些高校开始引入计算机,以计算机单机为核心,开始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在这一阶段,应用不涉及到信息交流,只是对信息的数字化保存和简单处理。在单机时代后期,一些高校引进了多用户操作系统,以及在一些部门建立了小规模的局域网,以实现信息的汇总和共享。但是,与其后网络时代的来临相比,初始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部门内部的信息化,也远远不能和其后校园网大规模建设完成之后的质量相比。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走在前面的高校,开始大规模建设校园网。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校园网建设至今已有10年。1994年6月,基于中国分组交换网CHINAPAQ提供的X.25线路,建成了中国知名个TCP/IP协议的全国性网络,即CERNET示范工程。1996年2月,CERNET被认定为中国大陆具有独立国际出口的全国四大计算机网络之一。

  一方面CERNET把各高校连接了起来,另一方面是各高校纷纷敷设校园网,网络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化建设,也从之前单机的计算机技术为主,转向网络时代进而实现信息的共享、整合和统一。在经历了应用网建设之后,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进入了应用和信息集成阶段,建立新一代的数字校园,实现信息的充分整合,把内容、流程等也进行整合,围绕用户的需求,实现按需的个性化的服务。

  现在,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从基础的信息设施建设到应用服务体系建设,从为管理和行政服务逐步转向主要为教学、科研、管理的整合服务阶段。通过CERNET,高校从向部分用户提供服务转为向所有校内外用户提供服务--开放式服务的转型阶段。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