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解读英特尔2009-2010年高性能计算策略

 【IT168 专稿】Richard Dracott先生是英特尔公司服务器平台事业部高性能计算业务总经理,他负责带领一个跨部门的团队从芯片、平台和软件产品三大块来推动英特尔HPC业务的全面发展。近日,Richard Dracott来中国参加了第四届ChinaGrid 2009学术年会,并接受了IT168等媒体的采访,他全面介绍了英特尔如何从芯片、平台、软件、数据中心等层面帮助用户来应对今天高性能计算在性能、能耗、密度、应用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HPC:处理器出货量占英特尔1/5

    高性能计算已经成为英特尔公司重要的战略性业务,这不仅源于这块中高端市场占到了当前英特尔处理器总体出货量的五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对于高性能计算用户来说,为了不断缩短运算时间、增大问题规模、增大模型物理复杂度等,在计算性能上处于“永远喂不饱”的状态,对新产品、新技术有着超乎寻常的爱好,是业界诸多新技术的试金石。过去,无论是集群、Linux还是Infiniband,都是最先在HPC领域得到应用并最终成为市场主流。Dracott认为,通过积极参与高性能计算业务,能够让英特尔更加清晰地掌握技术的未来走向。

    实际上,以全球最高性能的TOP500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来看,英特尔每届交出的答卷几乎能让对手窒息。根据6月份公布的最新TOP500,有近80%的系统采用的都是英特尔的架构,在中国,从去年的TOP100高性能计算排行榜来看,也有74%的系统使用英特尔的芯片。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英特尔今年3月底刚刚发布的最新一代至强5500处理器(Nehalem-EP),在随后的3个月中就已经有33套基于该平台的系统入选。“一般来说,新处理器性能能够提升40-50%就非常不错了;而相对于上一代至强5400,至强5500却有着2-3倍的性能提升,这对高性能计算用户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未来我们也很难看到会有这么大幅度的性能提升。” Dracott告诉记者。


至强5500 Vs. 至强5400  2-3倍的HPC性能提升

    实际上,面对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这样一种包含了“芯片、组件、服务器、存储、互联网络、操作系统、作业调度和资源管理软件、并行应用软件”等众多软硬件部分的集成性产品,以及它所赖以生存的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中心的复杂环境,处理器并不是英特尔要做的全部。

    Dracott谈到,英特尔已经渗透入了高性能计算产业生态系统的多个层面,从最底层的芯片技术到服务器系统,再到高性能计算并行软件调优工具和数据中心,英特尔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早在3年前,英特尔公司就将硬件、软件等部门与HPC相关的资源集中起来,重新构建了高性能计算业务部门,目前这一部门在全球总共拥有200多人。

    就处理器而言,英特尔除了每年不停地提高芯片性能和能效外,还关注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研究开发未来的处理器,以满足HPC用户对性能无止境的需求,如万亿次级计算的80核芯片;二是不断寻求改进芯片的生产制造工艺,因为如果工艺不过关,最好的处理器架构也难以量产。在平台方面,英特尔也在进行固态硬盘、半宽主板等技术创新,以满足HPC用户对I/O、高密度计算的要求。


英特尔芯片制造工艺路线图

    “软件是重中之重。” Dracott告诉记者,为了让硬件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英特尔还推出了大量的编译器、函数库、并行及调优工具软件,帮助ISV和用户的软件开发人员优化应用性能。“英特尔在全球拥有上百位核心专家,支持各行业的应用软件性能优化。”


软件并行化是发挥多核系统性能的关键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