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ChinaGrid二期将建六个高性能计算中心

 【IT168 专稿】8月21日,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第四届学术年会(ChinaGrid 2009)在山东烟台召开。

    作为三大优异网格研究计划之一,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计划是教育部“十五”规划中“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专项,同时作为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高性能计算重大专项的典型应用,也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据了解,ChinaGrid计划于2002年8月开始筹备,2003年1月进入实施阶段,第一期建设任务已于2005年12月顺利完成。ChinaGrid已经整合了20所高校的大量网格资源,建立了资源共享、配置灵活、跨学科、跨地域的网格环境,聚合计算能力超过每秒16万亿次,存储容量超过 180TB;攻克了服务热部署和远程部署、支持WSRF的分布式工作流引擎、基于GridPPI粗粒度并行编程、网格虚拟数据空间等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国际上首个基于WSRF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格中间件CGSP,在国际网格学术界形成重要影响。同时,ChinaGrid还成功开发部署了生物信息学、图像处理、计算流体力学、海量信息处理、大学课程在线等五大网格应用,以生物信息学网格为例,现在每天就有3-5万人访问该网格的数据库。

    目前ChinaGrid已经进入第二期建设,参加高校预计将从一期的20所增加到43所。ChinaGrid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在会上介绍了第二期的规划情况。郑纬民告诉记者,ChinaGrid二期项目主要做三件事:一是与重点高校合建6个高性能计算中心,二是建设8个重点学科网格,三是完善网格公共软件CGSP。

    虽然一期已经有20所高校参加了ChinaGrid,但由于各高校的高性能计算系统都是由自己出资建设,所有权并不归ChinaGrid,这种“松散”的联盟关系使得教育科研网格在实际项目执行、资源调度管理过程中仍然碰到了一些障碍,为此,二期在机制上进行了创新,选择了与一些重点高校进行“合建”的策略。郑老师告诉记者,ChinaGrid将在全国投资2000万元建立6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平均每个承建中心的学校可获得300万元资金支持,但同时也要求学校出资500万元,这样,计算中心的所有权归各高校和ChinaGrid共同所有,从而利于网格项目的长期持续发展。

    “目前已经确定的是会在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建一个中心,但另外四个中心将由各地高校进行申请。”郑纬民表示,该计划一出,各高校反响热烈,但毕竟该项目要求学校要出资500万元,而且还要负责中心以后的日常运营维护,在电力、人力等方面还有一笔不少的投入,因此,从学校申请到审批都会比较谨慎。他谈到,这6个高性能计算中心将会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为全国的大学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

    第二件事就是建立8个重点学科网格,包括力学、材料、能源、大气与环境、计算机、媒体计算、法律、网络行为等。以计算机学科网格为例,郑教授谈到,这一网格将把各高校的资源集中起来,供全国的师生进行查询,大量与计算机相关的开源工具和软件也会通过网格平台进行共享,同时各高校的师生也可以向网格申请计算服务。

    在网格公共软件方面,在一期项目中,清华大学已经有一支40人左右的团队开发了CGSP网格中间件软件,以在各高校的计算资源之间进行协调调度,二期还会对这一软件进一步完善。

    在谈到云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差异时,郑纬民谈到,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是网格计算强调的是将不同学校的机器设备连在一起来做一件大事情,即高性能计算,而云计算强调的是对用户的服务,两者的出发点不一样;二是网格更通用,将不同地方的机器连在一起来完成多种服务,而云计算强调专用,如Google拥有的是搜索云,不能用于天气预报。郑老师认为,从技术上看两者都是并行计算和分布式处理,没有太大差别。

    作为ChinaGrid的重要合作伙伴,英特尔公司早在一期就开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英特尔大学合作经理郭朝峰介绍说,英特尔不仅为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十来所大学提供了高性能计算系统,以构建ChinaGrid主节点所需的超级计算环境,而且还特意将网格计算列为“英特尔大学合作计划”在国内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直接参与了CGSP平台的开发和改进,在2003年初至2005年底之间累计为15所高校的20个与网格相关的研究项目提供了资助;此外,英特尔还通过高性能计算课程开发、高性能计算技术竞赛、学术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国内高校对网格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