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英特尔凌琦:至强5500与IBM X服务器完美结合

    【IT168 专稿】随着4月一号英特尔最新处理器架构Nehalem的推出,4月2号IBM公司罕见的以最快速度推出了新一代基于英特尔至强5500系列处理器的System x服务器以及相关软件。这在IBM的X86服务器发布史上是很少有的,这也充分证明了IBM对基于Nehalem架构至强5500处理器的重视程度。英特尔(中国)公司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监凌琦则在发布会上表达了:英特尔至强5500与IBM X系列服务器能够完美结合,共同帮助广大用户解决未来数据中心的难题。

    凌琦认为IBM最新发布的X系列服务器是IBM与Intel之间亲密合作的新的里程碑,从一个芯片走到系统的发布,这是一个快速的合作、紧密合作的典范。从芯片到系统发布只用了24个小时,这是IBM与英特尔快速、紧密合作的典范。

    凌琦回顾了计算模式的发展历史,他认为:“如果回顾一下,在过去几十年当中计算模式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计算模式是更加趋向动态、高效和可扩展的计算架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走到今天已经是大规模的服务器需要来支持整个因特网的应用。今天所支持的用户已经远远比过去多得多,在全球我们看到,在今后大概有150亿个用户的规模最后汇聚到电脑之后,或者各种各样的IT设备最后都会跟因特网连接。”

    凌琦通过分析中国当前的用户情况来表达未来整个基础架构所需要的要素,他认为:“在中国整个PC的使用用户已经到了两亿到三亿之间,手机的用户已经到了五亿左右。而今天的手机用户今后也会走到3G去,3G更多的数据服务也离不开整个后面的服务器和整个基础架构支持。对于这样一个动态、高效可扩展架构的需要,带动了这样一个计算机模式、服务器模式的发展,而昨天5500的推出也是顺应了这样的发展,我们认为5500是Intel在服务器架构上面,自Intel自1995年发布Pentium Pro之后最重要的产品发布,因为它整个的架构是完全不同的。本质上来说,过去的时候,整个的CPU架构从传统的台式机分出来,在专业的服务器上为服务器设计CPU的进步,而今天走到5500的时候,在整个的架构上进行了完全的优化,对它的性能、对它的智能以及对它的整个的可伸缩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接着,凌琦向大家分析了至强5500的架构优势,他说:“至强55000整个体系架构是基于新一代的Nehalem的架构,而Nehalem架构实际上这个架构的子系统对CPU之间的互联结构,以及对于它的整个功耗的控制等等都有完全的改观。在计算密集型和高速计算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它的计算能力。同时,在功耗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基于新一代5500的系统,尤其在IBM整个设计当中,对于今天的Blade Server以及企业级的服务器方面的功耗大幅度的降低。今天越来越多的走向了虚拟化环境当中,而云计算也要求是动态和可伸缩性。在这方面,整个的体系架构当中,也集成了很多新的功能。尤其是对于今天的双路服务器来看,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数据,可以让大家看到新一代至强5500的变化。”

    凌琦认为至强5500由于采用了Nehalem最新架构,因此比至强5400有着质的飞跃,他说:“在2005年左右的时候,至强的CPU从5100、5300一直到5400大家可以看到,每一代之间的性能大概是提高了20%左右。而到了5500这一代的产品,它的整个CPU Stack方面,整个的性能是上一代产品5400的2.25倍,这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对于大家关注的能耗问题,凌琦详细分析了至强5500在功耗方面的表现,他说:“在功耗方面,从5400发展到5500整个的功耗差不多降低了50%,所以它不仅是在性能上提高,同时也在功耗上降低。主要是通过智能化来实现它的,在您不需要这些性能的时候,它能够自动地降低、甚至关闭有一些核,而那些关闭的核,它的整个功耗可以达到几乎零的程度,而当你需要更多性能的时候,它的整个在某一些核当中,可以使它的性能达到你能够需要的程度。过去很多服务器都是单核的,我们在JAVA上的应用做一个例子,184台Intel至强单核服务器2004年所能达到的性能今天只需要多少服务器呢?只需要差不多21台Intel至强5500的服务器就可以达到。如果用同样多的服务器,184台的5500的服务器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的性能可以提升9倍。用同样的服务器数量可以提升9倍,而达到同样的性能只需要21台,而这21台就意味在电力、运维方面会有更多的节省。”

    对于IBM采用英特尔至强5500处理器的最新X系列服务器,凌琦表示:“IBM在服务器系统设计上的诸多优势加上英特尔基于最新Nehalem架构的至强5500处理器,双方可谓是完美的组合,通过IBM和英特尔的完美合作,包括对下游经销商、系统集成商的培训等等,IBM最新的X系列服务器将在未来的数据中心中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