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2008年服务器市场十大重量级热点回顾

    【IT168 特稿】回首刚刚过去的2008年,奥运的火炬似乎刚刚熄灭,神七宇航员在电视里挥手的景象犹然在目,年初的大雪还刺激着即将过年的人们,大地震的灾难也仍然被铭记。在这一系列大事件的背景下,我们还在面对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冬天,在各个行业都不景气的08年下半年里,服务器市场却凭借着精准的定位,在中小企业市场获得了市场收入上升的局面。而虚拟化应用的普及与绿色节能的推广,则让不景气的大企业找到了为IT部门节省成本的方法。

    据统计,2008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增速放缓,整体市场规模预计比2007年增加11%左右,达到120多亿元,预计(第四季度统计还没有得出)总的出货量可超过75万台,市场规模超过35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器消费国。

    纵观服务器市场,我们认为2008年有十大值得注意的热点:

    一、多核处理器已经成为了服务器领域的标配;

    二、虚拟化无疑在2008年真正的被用户接受,普及开来;

    三、高性能计算领域呈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四、刀片服务器也开始越来越准确的定位于细分市场应用;

    五、云计算成为了众多厂商追捧的热点,但具体何时落地成为产品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六、虚拟化、绿色节能、自动化和简化管理等需求催生了下一代数据中心;

    七、绿色计算也成为金融动天下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八、小型机领域的RISC厂商呈现了在处理器上逐渐融合对方技术的趋势;

    九、服务器操作系统去年的赢家无疑是微软,凭借Windows Server 2008和后续的Hyper-V Server宣告Windows进入了企业级高端应用;

    十、服务器厂商开始瞄准中小企业制定策略,国际企业本土化趋势和本土企业向纵深细分应用发展是2008年最主要的市场趋势。

    下面让我们来细细解读这十大焦点都带给2008哪些不凡。
 

    1、推动性能攀升 多核计算是主力

    根据IDC年中发布的数据,截至2008年末,在全球市场上发售的PC、PC服务器和笔记本电脑中,有80%的机型将配备多核处理器。而Gartner公司分析师认为,多核计算、云计算、用户界面等是目前最具革命性的五大技术之一。

    随着功耗的限制,处理器厂商无法继续提升CPU的主频,转而走向了多核CPU之路。从最初厂商费劲心机的教育市场,到今年年末单核产品几乎全线退出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多核计算的成长日趋成熟,市场对多核计算的认同也今非昔比。

    在这一过程中,英特尔高K栅介质45纳米硅制程技术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2007年11月,英特尔正式发布了15款用于双路服务器的45纳米至强5400/5200处理器。戈登.摩尔先生给予45纳米技术极高的评价:"采用高-K栅介质和金属栅极材料,是自上世纪60年代晚期推出多晶硅栅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以来,晶体管技术领域里最重大的突破!"

    一年后,2008年11月,AMD也正式推出了其基于45纳米工艺的"上海"四核皓龙处理器,不同的是,AMD和IBM共同研制的45纳米技术采用超低K电介质,另外两项相关技术--多重增强晶体管应变技术和沉浸式平板应刷术--也为AMD未来转向32纳米扫平了障碍。

    值得一提是,英特尔在2008年9月还推出了第一款45纳米六核处理器,针对四路以上的高端服务器平台,使得在一台大型SMP服务器中可以拥有多达96个CPU核心,X86服务器的性能和可扩展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一个有效的系统应该在CPU性能、内存带宽和I/O性能之间取得平衡。而实际上,半导体的性能大约每15个月个翻一番。相比之下,I/O互连部件会更多受到机械电气物理极限的限制,这使得计算和I/O之间最终无法实现均衡发展,从而限制了总体的系统性能。同时,并行软件发展滞后,不能充分发挥多核系统性能,也会影响多核计算的发展。

    针对I/O问题,2006年英特尔推出了创新性的Bensley平台,引入FBD内存、SAS磁盘、IO加速技术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均衡地发挥CPU和各子系统的性能。AMD则采用了更具前瞻性的做法--在芯片中集成内存控制器,采用点对点传输总线技术,为计算机的传统前端总线架构指明了道路。2008年英特尔推出的Nehalem架构也同样集成了内存控制器和QPI传输总线,以取代传统的架构,针对服务器平台的Nehalem将在2009年全面上市。

    可以看出,2008年英特尔按照其"Tick-Tock"的策略进一步巩固45nm制程下的产品线。而AMD今年也推出了45nm制程的处理器,从工艺上来说追上了英特尔。不过,在即将到来的2009年,英特尔不但在Nehalem架构中加入了AMD早先拥有的直连架构和内存控制器,还将在年末推出32nm制程工艺。这意味着更小的体积,更小的功耗,更高的晶体管集成度,更多的内核以及更强大的性能,也预示着多核技术领域又一个里程碑的到来。
 

    2、虚拟化技术迎来全面普及时代

    多核计算的发展直接带来了X86服务器性能的大幅提升,这也使得将一台中高端X86服务器虚拟成几台逻辑服务器的应用模式成为可能。虚拟化厂商2007年时还在不停的向客户解释虚拟化概念,强调负载均衡和虚拟化带来的高系统利用率。而到了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冬天的蔓延,越来越多的IT部门开始拥抱虚拟化,使其成为众人竞相追捧的对象。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虚拟化仍然在摸索中前进,对于虚拟化将如何转变IT管理方式、购买什么、如何部署、企业如何进行计划以及它们如何收费等问题业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各个主要虚拟化厂商分别拿出自己的行业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今年推出的Hyper-V虚拟化技术。其捆绑在Windows Server 2008中的策略与之后的Hyper-V Server免费版等均对VMware的市场份额构成严重威胁。VMware有针对性的推出首个免费的ESXi Hypervisor,并对数据中心的虚拟化软件推出了VDC-OS。VMware还将其Workstation版本的虚拟化软件更新到了6.5版本,推出了首个简体中文版产品--VMware Infrastructure 3。

    由此可见,去年微软和VMware分别对虚拟化领域发力,增加了虚拟化软件环境的多样性,也推动了虚拟化的普及。硬件虚拟化层面,VMware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VMware ESX 3i嵌入式虚拟化技术,典型的应用是IBM X3850 M2。芯片制造商们也拿出了不同的硬件虚拟化支持方案,从英特尔的VT-X、VT-D到AMD的AMD-V虚拟化技术,厂商从虚拟化软件在CPU内核中的执行效率入手,通过改善虚拟机I/O,平衡虚拟机在CPU中的负载来进一步优化虚拟化性能。

    以上诸多努力的成效是明显的,2008年服务器市场虽然发展较2007年有所减缓,但是中高端服务器的销售却异常火爆,原因就在于客户急于用中高端服务器去虚拟化他们的业务。而由于目前IT设备能耗的急剧增加,通过虚拟化降低运营费用就成了虚拟化发展的又一动力。据Gartner分析师预测,到2009年,x86服务器将安装400多万个虚拟机,而现在运行在虚拟机上的工作负载大约为12%。不过,2008年新配置或重新配置的X86服务器应用中,有25%是安装在虚拟机上的,这一数字在2013年将达到60%左右。

    不过,根据IT168的调查,"对安全风险的顾虑和担心,不了解虚拟化及缺少专业人才,以及前期投资成本较高或对投资收益不明确"仍然是目前影响虚拟化技术在中国继续普及应用的三大最主要因素。另外,"现有IT基础架构复杂,虚拟化部署难度大,以及缺少成熟的方案案例"也值得关注。

    3、高性能计算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回首2008年,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往高端走的千万亿次规模超大计算机和面向大众普及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

    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世界高性能计算机排行榜Top 500公布的11月份的数据,今年下半年又有一台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00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Jaguar"(美洲豹)诞生在美国Oak Ridge国家实验室。在之前6月份的数据中,已经先诞生了一台超千万亿次的计算机--Roadrunner(走鹃)。与"Jaguar"不同,"Roadrunner"采用了AMD 四核皓龙处理器"巴塞罗那"控制系统I/O,而主运算模块则采用IBM自己的Cell处理器。我们可以看到,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趋向于异构体系和重视效能,而不是简单的堆叠众多内核。

    此外,我们还在Top 500中看到有的超级计算机采用了GPU芯片进行大规模运算,开启了GPU并行处理器助力CPU运算在高端领域的应用,打开了新天地。

    在国内,2008年,曙光5000A和联想深腾7000分别签约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和中科院超级计算中心,成为目前国内两台运算速度超过百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其中,曙光5000A更是以每秒200万亿次的骄人战绩跻身Top 500 排行榜第十名,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的超级计算机水平已经与国际高水准接轨。

    不过,随着千万亿次时代的到来,高性能计算机正面临扩展性、可靠性、高功耗、均衡性等方面的挑战。这也将是2009年高性能计算机厂商需要突破的难关。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针对中低端高性能计算市场的个人高性能计算机出现。早在2006年11月,泰安就在美国2006超级计算年会上推出了运算性能达256 GFLOPs的"TYPHOON台风"600系列个人超级计算机。到了2008年,在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下,曙光公司高调推出了pHPC100个人高性能计算机;今年9月份,微软和Cray两家公司就首次联手推出了大小和普通PC相当,售价2.5万美元到6万美元以上,预装Windows HPC Server 2008操作系统的个人超级计算机Cray CX1;今年11月份,NVIDIA则是推出了"CPU+GPU"混合架构的Tesla个人高性能计算机--由于总共拥有960个GPU核心,使其浮点计算性能高达每秒4万亿次,是当前台式工作站的250倍,而售价不到1万美元,跟相同性能水平的传统超级计算集群相比,价格只有1%。个人HPC的概念也得到了英特尔、AMD、曙光、宝德、超微等公司的认同。

    4、刀片服务器更趋向于细分应用

    自2006年起至2007年,无论是从产品技术的丰富程度来看,还是从市场的销售数据来看,刀片服务器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其架构在2007年之后也开始呈现出不同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除了采用X86架构处理器的服务器以外,Power 6、CELL、安腾、UltraSPARC等更多高端RISC处理器进入刀片领域;四路多核高端刀片也相继推出。

    2007年至2008年初,刀片服务器进入了大规模发展阶段,众多厂商纷纷推出全新的刀片服务器平台--曙光TC 2600、SUN Blade 6000刀片模块系统、SGI SGI Altix ICE 8200、IBM BladeCenter S、惠普 BladeSystem c3000机箱、英特尔的模块化服务器、戴尔的PowerEdge M1000e等等。根据IDC、Gartner等调研机构的数据表明,刀片服务器已经成为服务器市场上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IDC数据显示,尽管刀片服务器在中国服务器市场的份额还只有5%左右,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2008年上半年中国刀片服务器市场总体出货量达到18,341台,销售额为5040万美元,比2007年上半年分别增长了61.9%和31.3%,同比增长速度远高于整体服务器市场的增速,成为服务器市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IDC预测2012年中国市场刀片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315,500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2.1%,未来将保持稳步的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刀片服务器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细分市场的应用。IBM、惠普和英特尔推出的新品都纷纷盯上了成长型中小企业市场,刀片服务器不再只是高端应用。IBM年初推出了其基于Power 6以及CELL处理器的刀片服务器,侧重高密度应用领域。接着,惠普推出的"二合一"高密度刀片则主要针对了互联网应用。Dell推出了面向通用计算的M1000E,其低功耗特性创造了最低只有180W的纪录。英特尔在去年底就开始准备的SSI模块化服务器,也在今年推向了市场,其对刀片标准化的推动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应用刀片的速度,就连一向高调的IBM也推出基于SSI规范设计的iDATAPLEX刀片产品。

    Gartner在2008年年底曾发布一份对刀片服务器市场的五年预测报告。该报告认为当前刀片服务器是服务器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占据整个服务器出货量的10%。而在未来五年内刀片服务器将占据服务器市场出货量的20%。而刀片服务器在虚拟化、高性能计算、绿色节能方面的突出优势与无穷潜力必将在2009年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迎来另一个历史性拐点。

    5、云计算方兴未艾 09年会否成为元年

    2008年一个最火热的概念就是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通过网络由用户端软件按需调用,减少用户端系统复杂度的同时,高度整合了已有的资源,提高了利用率。这无疑是云计算的宏远设想,追溯起来网格计算也算是它的上一代,甚至有的厂商仍旧认为所谓云计算概念,根本就没有新东西,就是网格计算的应用推广而已。早在2006年,亚马逊就推出了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服务,让中小型企业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亚马逊数据中心的计算能力。而另一方面,以EC2为基础的云存储S3(Simple Storage Service)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存储了50亿个对象。这也是云计算最开始冒头的地方。

    紧接着,随着次贷危机让企业IT部门勒紧裤腰带寻求新的解决方案,云计算开始被关注。让我们回顾一下2008年云计算都有哪些"动作"。

    首先是谷歌与微软的竞争从互联网搜索领域升级到了几乎全面对抗的阶段。如果说微软欲收购Yahoo以扩展搜索业务制衡谷歌的话,那么谷歌以云计算概念推出Chrome浏览器平台就直接"空降"到了微软的腹地。李开复去年年底说得一句话值得借鉴:"我们不会开发操作系统,我们认为未来的一切应用和用户体验都会在互联网上进行,以云计算为媒介,庞大的数据中心提供服务。我们又怎么会去开发传统操作系统这样'过时'的东西呢。"然而,微软也祭出云计算大旗,从Live Mesh到Office online,再到年底前一咬牙发布的Windows Azure云计算操作系统。可以说,这种围绕云计算的竞争,透露出的不只是一种策略上的对抗,甚至都已经有些血拼未来的迹象。

    另一方面,其他大佬也没有闲着。IBM自2007年11月就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为客户提供即可 使用(Ready-to-Use)的云计算。而在08年晚些时候,更进一步透露了其云计算浏览器"蓝云杉"计划的进展已经取得突破。其实我们一直都可以看到IBM在悄悄布置他的云计算计划,包括"智慧星球"在内,试图将整个建筑、交通、医疗体系等电子化,纳入庞大的云结构中,磅礴的构想让我们不禁感叹"蓝色巨人"的气势。

    Dell抢注"云计算"商标,一度成为业界最热的话题。但是美国专利局一纸公文,认为"云计算"是一个领域,而不能被某个公司单独注册为产品。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这背后的信息,也就是说美国专利局的各位专家针对市场的态度竟然也是认为,云计算是未来一个重要的领域,还有就是Dell虽然没有透露其云计算计划,但是这种行为已经暴露了它的"想法"。

    IDC在08年最后一个季度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今后的五年里,在云计算服务上的开支会增长近三倍,达到420亿美元,到了2012年将占到互联网业务收入的9%。更重 要的是,云计算会加速整个IT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使得2012年IT产业的规模增长25%,并在第二年带来将近三分之一的增长。其结果表明,云计算是重塑IT市场,催化传统互联网经济改变的产品,而本次经济危机则是这一转换的催化剂。

    然而在各大厂商追捧云计算概念的时候,我们不禁想到一句话:这个时代的IT和互联网,已经不是能靠一个概念而成功的了,具体的落实到产品和具体的方案才是根本。2009年我们更期待的是云计算的落地,在真正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业务瓶颈问题之后,成为互联网乃至整个IT界的重要角色。
 

    6、四大需求催生下一代数据中心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发展日趋繁荣的今天,数据中心从未像现在这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信息的膨胀,惊人的能耗。同时,数据中心也从未像现在这样拥有众多强大的发展动力,虚拟化、绿色节能、网络服务以及智能控制等许多新技术、新概念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传统数据中心的改造与升级势在必行,新一代数据中心将走向何方?

    纵观2008年,人们对下一代新型数据中心的定义基本成型,其主要发展方向是绿色节能,虚拟化,简化管理以及自动化。

    说道绿色节能,数据中心最头疼的问题不是部署成本,而是电能消耗与环境问题。统计显示,一个传统数据中心三年的电力消费成本几乎与部署该数据中心所消耗的资金相等。这是一个可怕的电力耗费。对此,厂商们纷纷提出了绿色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通过更合理的散热模式,更节能的数据中心节点,更智能的负载均衡以及一整套完善的规划,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绿色模型已然在2008年悄然诞生。

    而不论是采用合理的规划布局,还是不断提升IT设备的计算效率,都需要一个初期的整体布局和一个周期性的设计。而要解决目前已有数据中心的效率问题,就必然要牵扯进来一项技术--虚拟化。

    虚拟化是数据中心实现绿色节能的杠杆,一方面提高了物理机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强了数据中心负载均衡的能力。此外,用户可以通过虚拟机管理软件规范的管理原来无法如此精确管理的物理主机,还可以实时的加入新主机,并实现主机间的动态迁移等等。这种便捷性大大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效率。而虚拟化技术也通过负载均衡等充分利用运算资源,在各个虚拟机之间平衡物力资源,提升了IT设备的效率。

    类似的,如果说2008年虚拟化在数据中心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话,那么数据中心的另一个努力方向就是简化管理。这就牵扯到很多的标准化流程和实际操作。如何将操作流程简化和规范化,于是我们看到针对下一代数据中心,厂商们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如TI942,数据中心3.0等等。这些标准从空调、电源、消防到布线、冷热通道、地板高度都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便于操作人员提高效率,简化管理。

    据Gartner公司调查报告指出,从2008年的趋势来看,未来的数据中心应当是更加模块化,更自动化的集群。而这一过程将在五年时间内变成现实,这意味着数据中心的规划者现在就要提前做好准备。该报告指出,很多公司将精力放在服务器自动化上,而实际上更应该关注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应用程序这一整体,以真正提高效率。

    可以料想,下一代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高智能的自动化机房,拥有先进的虚拟化技术,采用一系列标准以规范化管理,成为高效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

    7、从环保到省钱 绿色计算是永恒的主题

    次贷危机的余波还在扩散,金融冬天的寒风也还在呼啸。企业在面对业务下降,收入减少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需要减少开支。除了规范平日里的用电用水,减员增效外,IT部门的成本也成为了企业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2008年里,我们看到了不少声音在说节能,说绿色计算。但是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有接近70%的被调查人员认为节能指标只在其它指标类似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还有20%的被调查者甚至不清楚或是无所谓是否绿色节能。

    这说明尽管有10%左右的人认为节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但是大多数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只是将其作为附加指标考虑。有统计显示,10.1%的企业能耗支出占到30%以上,有22.5%的企业在10~30%之间,25.8%的企业在10%以下。另外有41.6的企业不清楚能耗。

    相比之下,厂商的行动非常迅速,2008年服务器厂商先后推出了具有节能特性的新产品。浪潮08年推出了节能服务器,与同类产品相比功耗降低达28%以上;曙光通过采用智能风扇调节方案和独特的内部设计来降低能耗,达到节能的目的。国外方面,除了Sun一直在宣扬其UltraSparc的节能特性以外,英特尔和AMD也非常重视其处理器的能耗。去年,这两家处理器行业巨头都推出了各自处理器的低功耗版本。另外,戴尔将自身Energy Smart(智能功耗)品牌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机架式服务器系统内,成功推出智能服务器。而存储方面,固态硬盘在2008年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商品化,这除了其自身物理性能优势之外,也和它的超低功耗有着密切关系。

    所有这些都说明2008年我们虽然推出了一系列的节能产品,但是人们还没有接受节能这个概念,还处于无所谓有没有节能的状态。而包括云计算、虚拟化、SOA这些人们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想起来开始热捧和应用的技术实际上就是绿色节能的拓展。

    据调查分析发现,尽管用户对绿色IT的节能理念没有真正理解,还存在着不少误区,但是在目前经济环境的笼罩下,尤其是在2009至2010年这段时间里,绿色IT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成长期。而这一切都需要现在就开始重视绿色节能,真正不把节能变成一句空话和口号。而解决用户的误解,也变成了最紧要的问题。

    在很多用户看来,所谓节能产品一定意味着比较高的初始投入,而事实并非如此。另一方面,即便有了比较高的初始投入,在今后为企业减少的运营成本投入将大大弥补这以投入,其性价比只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提高。这才是需要用户真正理解和明白的,从而可以立刻行动起来,真正贯彻绿色计算。

    8、市场紧缩 小型机技术趋向大同

    2008年,RISC架构依然在IBM的高主频和Sun的多核多线程两条路线上越走越远。而英特尔的安腾系列则独自徘徊,用谨慎稳健的推进一步步扩大市场影响。但是,作为小型机市场的独有架构,RISC厂商们偶尔也会借鉴对方的创意和想法。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某些方面这三种流派有重合的地方。

    首先,自2007年IBM推出了4GHz的Power 6之后,又在08年4月推出了主频在5GHz以上的Power 6+。因此就在人们陶醉于IBM的高主频神奇路线,并预测下一代Power 7将拥有何等主频的同时,IBM已然开始改变策略。从新一代大型机z10开始,内核数已经增加到了四个,而IBM的大型机技术下移又总是会瞄准小型机系列。因此,在去年年底,当IBM Power Systems 部门总经理 Ross证实Power 7为八核心的时候,我们不应当惊讶,而应当感叹IBM的机敏。

    Sun公司自从2007年发布UltraSparc T2以来,一直以集成万兆以太网端口的片上系统而骄傲不已。但是,正因为这些技术的昂贵,导致UltraSparc T2比同类产品高出8%左右的价格。而Sun在年底的财报更是令人震惊的大额亏损,虽然这个亏损和众多因素有关,但是Sun已经不在一味的追求多核多线程,即便在08年4月推出的UltraSparc T2plus中可以提供计算的线程多达128个,但更主要的是Sun提升了该处理器的主频。

    而安腾则坚守自己的展现,并计划在2009年推出新的安腾Tukwila处理器,Tukwila处理器继承了大约20亿个晶体管,成为业界首个晶体管超过20亿的处理器,其四核心与高达2Ghz的高主频恰恰应证了多核和高主频需要互融以平衡性能。

    可以看出对于小型机市场RISC架构处理器的发展趋于大同,而产品方面,虽然RISC不如X86产品更迭那么频繁,但是2008年仍然有几件事情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IBM于4月份的时候宣布将其System P系列和i系列产品整合成Power系列,在统一整个产品线硬件和服务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优质的体验。这种整合一般而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让市场适应,来检验结果。从现在来看,IBM无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Power系列服务器在第三季度以来给IBM带来了非常大的增收。

    而Sun在推出了UltraSPARC T2 Plus产品之后,却不得不宣布将关闭在小型机市场占很大份额的UltraSPARC-IV和UltraSPARC-IV+系列产品,原因就在于Sun的巨额亏损。

    尽管2008年的小型机市场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总体的一个趋势在警告人们:小型机市场在不断下滑。据统计,2008年第一季度,小型机市场比2007年下降了8.4%,而第二季度下降了7.9%,在Gartner发布的报告中,小型机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货量大幅度下滑了16.1%,是2002年以来最低点。也就是说,在当前金融冬天的环境下,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更多的去接触中高端产品用来为自身的IT虚拟化部署做基础。

    然而,冬天虽然还没有过去,不过由于小型机有其固定的用户群,而X86本身也有一些自身的不足,相信在2009年的时间里,小型机仍然会成为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
 

    9、进攻高端市场 08年真正赢家是微软

    随着中小企业市场的发展,2008年服务器总体市场情况与金融冬天造成的萧条竟然有些不吻合。这其实也是金融危机刺激了中小企业压缩成本,转而购买中高端服务器用来做IT资源整合的结果。作为硬件的灵魂,软件层面除了虚拟化热卖意外,2008年服务器操作系统也有相当大的进步。

    就在2008年刚开始的2月,微软发布了Windows Server 2008这款操作系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Windows Server 2008以其出色的稳定性,人性化的图形界面,优异的安全特性以及便捷的入门造就了Windows在企业级市场的神话。用户非常欢迎Server 2008中的模块化角色和功能添加,而其Core版本更是让一部分熟悉命令行的Linux用户转向了Server系统。在系统集成化方面,微软大打虚拟化牌,免费集成了其最新的Hyper-V虚拟化组件,从而又争取了一部分不愿意单独投资虚拟化组件的用户。

    紧接着,微软在9月份推出了Hyper-V Server虚拟机服务器操作系统,其界面与Server 2008的Core版本一样。之后,微软用Windows HPC server 2008高调宣布Windows已经能够承担起高端服务器操作系统应具有的任何功能。

    反观Unix市场,在过去的一年里非常失意。IDC全球服务器追踪报告表明,Unix服务器平台在去年第三季度下降了8.7%。Unix可以说是最悠久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但由于遭到了Windows 和Linux的双重冲击,市场占有率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过,Unix凭借其在硬件方面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以及与众多服务器厂商的了良好合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仍然会尤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中国等市场中,Unix主要应用在电信、金融等关键性领域。

    在Linux领域,红帽的Enterprise Linux和Novell公司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继续称霸企业级Linux市场。Novell更是狮子大开口,要求微软拿出1亿美元来作为闭源软件的收入交给Novell,而Novell答应给微软提供免费的支持服务。由于Linux性能稳定和相对成本低廉,使得Linux在服务器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而Linux的安全特性也是其占领市场的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在Windows、Linux、Unix三大操作系统的竞争中,Windows在服务器领域越来越成熟,而Unix用户向Linux迁移的速度也在放缓,Linux则面领着如何降低服务和维护成本以争取新用户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2008年的头号赢家无疑是微软,除了Windows Server 2008打头阵以外,接下来的Hyper-V Server独立虚拟机操作系统,乃至SCVMM 2008虚拟机管理系统的推出无疑是锦上添花。临近年底的PDC 2008微软宣布将推出Windows Azure云计算操作系统,就更加暴露了Windows窥视整个数据中心的雄心壮志。

    总的来看,2009年Windows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到Widnows服务器系统领域是最值得考虑的问题,此外尽管Unix市场被金融危机冲击的有些动荡,但仍然有相当大的优势力挽狂澜。究竟谁可以在企业级服务器操作系统领域"独领风骚",只有等时间去证明。
 

    10、这个冬天不太冷 中小企业市场兴起

    一直以来,IT厂商们都在抢夺大客户,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就一度造就了中小企业IT应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不过,自2007年开始,随着服务器市场整体增幅放缓,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互联网增值、制造、物流等细分应用成长强劲,也就造成了2008年细分行业市场的大规模膨胀。

    IBM在2008年的一项策略性动作就是针对中小企业市场推出了"东方系列"服务器,这是IBM首次针对国内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服务器规格。而IBM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国内企业总数的99.8%是中小企业,而其强大的发展潜力对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尽管IBM东方系列服务器是针对中国用户量身打造的产品,随着全球经济危机,IBM又适时的调整市场策略,完成一系列"敏捷反应",进一步贴近市场。

    2008年,惠普制订了"HP适应性基础架构(AI)"战略,针对中小企业推出了ProLiant 100系列的G5新品,以期在产品设计上能结合这些企业高速发展的特点,提供高可扩展性。最重要的是,惠普一直在贯彻一个理念,就是一定要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真正的技术、应用和服务,以帮助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减少成本、减低风险、增加业务成效。

    戴尔作为2008年成长最迅速的企业级服务器厂商对于中小企业客户是非常重视的。通过电话、网络和向代理商资讯的客户可以直接订购戴尔的产品,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服务器的"直销"策略。

    我们可以看到,2008年很多国外服务器厂商开始在注重中小企业市场的同时,贯彻本土化战略,与国内的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谋得新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厂商则进一步拓展国内的细分应用领域,通过自身的本地优势抢占市场。

    联想2008年作为奥运会主要赞助商,推出了奥运专用的万全系列服务器,在针对奥运会的高可靠性应用领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曙光08年战略是"顶天立地",高性能计算依然是曙光的主要战场,但是基于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市场的把握,曙光推出了PHPC个人高性能计算机,进一步向行业市场纵深发展。浪潮08年发动了"标靶行动",在通用产品线策动全局性攻势,全力进攻关键性应用领域的中小企业市场,推出了"易翔"系列服务器。宝德面对中小企业市场,启动了"Real Server"计划,其配合英特尔推出的模块化服务器瞄准的方向就是中小企业市场;除此之外,宝德还推出了"双子星"系列服务器,用高密度计算赢得互联网与通信行业市场。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厂商,在2008年的开疆拓土中,都普遍对区域化细分市场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在扩大区域及行业覆盖,提升渠道增值能力的前提下,为行业用户提供了更多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瞄准中小企业市场已经成为企业级厂商规避金融风暴的主旋律。

    总结2008年,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危机的笼罩下,大中型企业开始节约IT部门的成本。于是当厂商在2007年声嘶力竭推广虚拟化还没人理的时候,2008年虚拟化几乎瞬间普及开来。而虚拟化的普及无疑要求服务器具备更高性能,因此多核处理器成为了市场的主流。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影响,人们开始倡导绿色IT,绿色计算。而新一代数据中心就以节能为主要目标,通过虚拟化、自动化和简化管理等方法实现绿色计算。也由于经济疲软的关系,厂商开始瞄准中小型企业市场制定策略,一批国际大厂加快了本土化进程,而国内企业则开始深挖细分应用领域拓展市场。

    小型机领域去年的市场份额在缩减,但是整个RISC架构呈现了处理器技术上逐渐融合的态势。与之相对的高性能计算领域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高端走向更高、更快;低端走向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此外,高密度的刀片服务器也开始越来越准确的定位于细分应用;Windows Server 2008成为2008年最瞩目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与云计算的热捧相对的,是云计算产品的推出--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统一。我们只能说,一切看起来很美,但是何时落地呢?

    或许2008年带给我们很多震撼和感动,年尾的金融危机又给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然而,2008年的服务器市场仍然给了我们很多精彩和激情。引用华尔街的名言:在别人看到危机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希望。是的,冬天是很寒冷,但是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2009年,我们翘首以盼。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