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专稿】说到用电用水,相信没有人不熟悉,一般情况下,插上插头,电就有了,拧开水笼头,水就来了。我们一般并不需要知道电是由哪个电站输过来的,也不需要关心水是从哪个自来水厂送来的。我们老百姓不需要自己去建发电站,也不需要自己去建自来水厂。用了多少水电,付多少钱就是了。“云计算”的概念跟这有些类似。
当人们谈到“云计算”、“云服务”、“IT云”等概念的时候,想法其实是很简单的——通过浏览器就能使用托管在WEB上的某种应用软件服务。当然,云计算毕竟代表了一种全新的企业IT方式,所涉及的技术、业务模式其实是很复杂的。
虽然每个人都会同意云服务,比如Amazon Web Services, Google Apps以及Salesforce.com CRM已经确实可以用在企业IT建设领域,但仍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包括隐私的问题、数据安全的问题、产业标准的问题、用户可能被一家厂商绑定的问题等等。
本文我们介绍了几家比较领先的云计算厂商的策略,包括Amazon、Google、Salesforce、微软、SUN、IBM、Oracle以及EMC的云策略,并初步探讨了云计算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影响。
Amazon的WEB服务
作为一家网上书店和线上零售商,Amazon已经广为人知,但现在,Amazon的全新业务是云计算。两年多以前,云计算这块市场开始兴起,Amazon是当时为数不多的云计算提供商之一,在今天,全球有不少用户在计划接入“云”时都会考虑Amazon的服务。
Amazon的云计算服务总称为Amazon Web Services (AWS,Amazon WEB服务),迄今它包括四种主要的服务:Simple Storage Service (S3,一种简单的存储服务);Elastic Compute Cloud (EC2,弹性可扩展的云计算服务器);Simple Queuing Service(一种简单的消息队列);以及仍处在测试阶段的SimpleDB(简单的数据库管理)。换句话说,Amazon现在通过互联网提供存储、计算处理、消息队列(message queuing)、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即插即用”型的服务。
这些服务所需要的巨大的后台IT基础架构是Amazon的数据中心。不过,用户只需要对自己消费了的服务进行付费:S3存储是每月每GB为15美分,根据配置不同,EC2服务器容量是每小时10-80美分。
目前来看,AWS已经具备了云计算的三个基本特征:用户所需要的IT资源不在公司自己的数据中心里面,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没有固定的投资成本。
Amazon所提供的第一种云服务是S3,它可以提供无限制的存储空间,让用户存放文档、照片、视频和其他数据。其后是EC2,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服务器配置,并对实际用到的计算处理量进行付费。
那么,Amazon为什么会如此大张旗鼓地进入WEB服务领域呢?其实,在它多年运作电子商务的过程中,Amazon就积累了非常强的技术经验,而且也对其数据中心进行了极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现在,它只是把其中一些资产开放出来,让其他企业去使用;同时,许多CIO也不想在自己的IT基础架构上花费更多的钱,希望能找到一种替代品,所以,双方一拍即合。负责AWS产品管理和开发者关系的副总裁Adam Selipsky就说,“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的是,Amazon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家书店或零售商,而是一家技术型公司。”
因为不再需要事先部署软件和服务器,从个人到大企业的许多开发人员已经开始登录Amazon的AWS平台来开发和提供应用软件。目前,使用Amazon的AWS服务的开发人员已经有37万人之多。
AWS起初的目标是中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但现在一些大企业也开始对AWS产生了兴趣,毕竟它能够降低前期投资成本,有伸缩自如的可扩展性以及灵活的IT资源。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些大客户,Amazon几个月前已经开始提供全天侯的电话支持以及企业级水准的服务。举个例子,在一个月内,如果S3的可用性降到了99.9%以下,那么,客户就能获得至少10%的信用额度。当然,Amazon并非完美,近期它的客户也正面临着WEB站点访问速度变慢等一系列问题。
Amazon没想把自己变成一家SaaS提供商,但很多初创型小企业和其他软件开发人员正在使用AWS提供他们各自的SaaS产品。这里面包括Vertica,销售基于S3的数据仓库,以及Sonian,把它的文档服务构建在Amazon的基础架构之上。
Google的企业应用引擎
Google在互联网搜索方面建立了一种超强的商业模式。但现在,它正在把它的云开放给众多的企业用户,所提供的服务形式包括应用托管服务和企业搜索等等。
在四月份,Google推出了它的Google App Engine,它允许开发人员编写Python应用程序,然后把应用构建在Google的基础架构上,Google会提供多达500MB的免费存储空间。不过,Google会按每“CPU内核使用1小时”收费10-12美分,每1GB存储收费15-18美分。这个月,Google又宣布计划提供托管型企业搜索(hosted enterprise search),并且可以为企业用户进行定制。
不过,跟Amazon一样,Google也同样面临着云计算所带来的风险。上周,Google App Engine就宕掉了几个小时。Google表示问题来自于一个数据库服务器BUG所产生的性能溢出。
对于最终用户来说,Google Apps提供的东西包括基于WEB的文档、电子数据表以及其他生产性应用服务。Google Apps有免费的版本,也有每年每用户50美元的更高级版本。相比较而言,微软基于PC的Office 2007套件售价则高达每用户500美元。
现在,包括GE和宝洁在内,已经有50多万家组织注册了Google Apps,整个Google Apps的用户数量达到了大约1000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户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个人消费者、大学生以及小企业里的员工,而不是公司组织机构。Google 高级产品经理Rajen Sheth也承认,Google Apps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去取代象Office这样的办公应用软件。
虽然起初主要是针对个人消费者,但Google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企业应用,以吸引企业里的IT部门。去年,该公司就收购了Postini,其托管型EMAIL安全监控软件现在是 Google Apps的一部分。另外,今年四月份,Google跟Salesforce.com进行合作,把Salesforce CRM 和Google Apps集成在一起,其中一个带有电话支持和第三方软件的高级服务版本是每月每用户收费10美元。
Google也开始考虑用户有时需要离线工作的现实情况。Google Gears 就是为此设计的一种内嵌浏览器。另外,Google和IBM合作向高校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云计算服务。Google-IBM云的软硬件组合:包括Google的机器,IBM 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和System x服务器,以及Linux、Xen虚拟化和针对分布式应用的Apache开源Hadoop框架。
Sheth谈到,“我们所拥有的一个巨大优势,也是我们开发这些项目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运行着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应用。”这里他指的就是Google的WEB搜索引擎。他认为,这一点能够帮助培育云计算的新思想和新应用。
Google和IBM对把云合作拓展到企业领域的计划还比较谨慎,但这明显是下一步双方要做的事情。Google CEO Eric Schmidt几周前曾表示,除了安全性要求之外,企业云(enterprise cloud )和个人消费云(consumer cloud)没有太多的区别。“云计算有着很高的商业价值,这是我们双方合作的基础所在。”
由于云计算要做到的是“即插即用”,跟用水用电一样,这听起来很简单,似乎也很空泛。但实际上,Google的云计算背后是巨大的IT基础架构投入。在美国的Iowa、Oregon、North Carolina和South Carolina等几大州,Google近期已经完成或正在构建全新的数据中心。平均每个数据中心的造价会高达6亿美金!
Salesforce: 为SaaS开发提供平台服务
Salesforce在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基础上开发了与传统模式不一样的基于WEB的销售管理软件,现在已经有几十家SaaS公司开始跟进这一领域。不过,Salesforce的下一步是:把平台当作一种服务来提供(platform as a service)。
该公司正在运作它的WEB应用平台——Force.com。其他公司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以此为基础来开发和提供各自的软件服务。Force.com包括一个关系型数据库,多个用户接口,业务逻辑以及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Apex。程序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测试他们基于Apex开发的应用软件,然后把最终完成的软件代码放进Salesforce的AppExchange软件交换目录中去。
负责这一平台的副总裁Adam Gross介绍说,起初的时候,开发人员只是用Force.com来为Salesforce CRM开发一些辅助性的插件或组件,但现在,他们已经越来越多的开发跟Salesforce产品完全无关的一些软件。比如,游戏开发商Electronic Arts在Force.com上开发了一个员工招聘应用软件,而另一家软件厂商Coda则开发了一个财务应用软件。
同时,Salesforce也在不断完善其自身的应用软件,目前使用Salesforce产品的用户多达110万人。今年夏季,Salesforce升级后的软件就将增加很多新特色,包括在Salesforce应用软件中可以直接访问Google Apps,另外增加了十几项移动功能,在统计分析、客户界面、通讯交互以及内容管理方面都有不少增强。
此外,Salesforce也已经开始提供其他新的云服务。在2007年4月份,它就发布了自己的企业内容管理(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 ,ECM)产品——Salesforce Content,它可以让用户存储、分类和分享信息,跟微软的SharePoint和EMC的Documentum相类似。
Salesforce已经部署了多用户的系统架构,用户们可以共享服务器及其他IT资源,而不是说为每个帐户配上一套专用的硬件系统。Gross表示,随着市场教育推广的深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这种模式。
其实,销售数据能证明一切。截止到4月30日,Salesforce一季度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4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3%。这也使得它快速成长为第一家几乎全部销售收入来自云计算业务,且规模达到了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微软的”软件加服务”
虽然一些厂商认为未来绝大多数IT资源都会来自“云”,但是微软并不认同这一点。其首席软件架构师Ray Ozzie 几个月前曾说过,微软的宏伟计划是“在企业级软件(enterprise-based software)、合作伙伴托管服务(partner-hosted services)以及云服务(services in the cloud)三者之间保持一种对称与平衡。”更简洁的说法,微软称之为“软件加服务”。
今年微软已经推出了其第一批针对商业市场的SaaS产品,包括Dynamics CRM Online、Exchange Online、Office Communications Online以及SharePoint Online。这里的每一个都提供多客户共享的版本(multitenant version),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型企业用户;而单用户版本(singletenant version )则针对需要5000个以上软件授权的大公司。针对个人消费者,微软的在线服务则包括 Windows Live、Office Live和Xbox Live。
一批大公司如Autodesk 、Blockbuster、Energizer和Ingersoll-Rand是微软SaaS产品的早期采用者。另外对于质疑微软已经进入云服务领域的人来说,有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可口可乐已经计划明年要从微软订购30000单Microsoft-hosted Exchange和SharePoint。
微软高级副总裁Chris Capossela表示,对于有很多分支机构同时又缺少IT管理人员的公司来说,hosted(托管型)软件版本比on-premises(客户端部署,主要受控于用户)要合适一些。不过,微软没有披露其在线服务的定价,Capossela也表示,从长期来看,认为云计算服务会比on-premises软件更便宜的想法是很天真的。“要知道,这是一种订购模式,你是要不停地为它支付费用的。”
那么,微软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呢?一项称作MatrixDB的项目会把on-premises版本的SQL Server数据库扩展成云领域的微软托管的数据库(Microsoft-hosted databases)。虽然这要等上几年时间,但这也暗示了未来的前景。另外,微软的托管型业务流程管理软件BizTalk Services,也会作为“互联网服务总线”(Internet service bus)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功能类似于一种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也是在线提供的。
至于微软的操作系统,微软将推出一种同步平台叫Live Mesh,并会把Windows Live的一些服务也更紧密地集成进去。
向云服务转型已经不仅迫使微软重新思考其产品的架构和生产方式,而且也影响到了它的数据中心策略。多年来,微软主要的数据中心是租用的,而现在,它已经开始在多个地方,包括美国的Illinois、Texas、Washington以及爱尔兰的都柏林,设计、构建和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
SUN让云计算更好用
大约20年前,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 Gage说了这样一句名言:“网络就是计算机”。可以考证的是,这是“云”这一概念最开始的萌芽,不过,发展的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
借助SUN的网格技术,SUN把精力集中到了服务关键应用、高度冗余的数据中心环境。SUN的CTO Greg Papadopoulos表示,“我们发现人们关心的是是否容易用的问题。”
为了让云计算更容易使用,SUN目前主要在做两件事情:一个是Network.com,这里集中了许多基于网格的在线应用,用户按照使用量来付费;另一个是Caroline项目,目的是让需要WEB应用和服务的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获得基于云的资源。这两个项目和Papadopoulos所提倡的“红移(Red Shift)理论”是一致的,这个理论认为许多公司的计算需求会超过计算能力。其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就是:云计算。
SUN公司高级软件经理Mark Herrin谈到,现在Network.com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按需提供服务的虚拟数据中心(virtual on-demand data center)”,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的变化随时使用这些服务。
Caroline项目是希望成为SaaS提供商的一个托管平台。根据SUN技术副总裁Rich Zippel所领导的Sun. An开源计划,其目标是“可以更快速地部署多用户互联网服务,更高效地进步频繁升级,以及更灵活、以更低成本重新分配资源。”Caroline项目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开发的应用,包括Java、Perl、Python、Ruby和PHP。Zippel在他的博客中写到,“我们虽然没有想让互联网上所有的应用都部署到SUN的服务器上来,但我们确实看好这种在互联网上开发、部署和提供软件服务模式的发展前景。”
象微软一样,SUN也认为,用户的业务仍然会需要用到一些自己的IT基础架构。SUN的Blackbox,这种“把数据中心装进一个集装箱”式的产品,就是为那些有大规模计算需求,但又不准备把基础架构全部迁移到云环境中去的公司设计的。另外,由Sun Blade 6000 构成的SUN Constellation也是类似的产品。
IBM的蓝云计划
IBM去年发布了蓝云计划(Blue Cloud),并推出一系列产品,可以让企业用户的数据中心“通过一种分布式、全局可访问的资源组织方式,象互联网一样进行运作,提供计算服务”。蓝云计算的内容包括虚拟LINUX服务器、并行负载调度以及IBM的 Tivoli管理软件。在第一阶段,IBM主要针对X86服务器和基于IBM POWER处理器的系统;第二阶段,则会针对System z大型主机上的虚拟机。蓝云计划“不只是为了运行并行工作负载,也是为了让数据中心的使用更高效”,IBM高性能按需计算部门的CTO Denis Quan表示说。
IBM的第一个商业化云计算中心已经在中国无锡落成。它会向当地的芯片制造企业提供虚拟的计算资源。
IBM在云计算领域的优势在于,它在构建、支持和运作大规模计算系统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 在几年前就通过Technology Adoption Program项目进入了云计算领域,该项目是为了向工程师按需提供资源,如DB2数据库和LINUX服务器。
去年10月,IBM宣布和Google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为大学机构提供云计算服务。Quan表示,这可以教会大学生如何来使用并行编程模型,这对于下一代的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已经有三个针对科研学术界的云计算中心落成,一个在Almaden,一个在Seattle的华盛顿大学,还有一个在Google的数据中心里。
对于企业的IT部门来说,IBM的云计算软件、系统和服务可以被集成为所谓的“新一代企业数据中心”。
Oracle让数据中心按需提供服务
Oracle是最早实行按需提供软件服务模式的支持者之一,早在1998年,Oracle就推出了它的在线业务Oracle Business OnLine。当时,该公司的CEO Larry Ellison把这种新兴的基于WEB的软件服务模式定位为传统软件业务的一种扩展与补充。但现在,很显然,Oracle的未来必须向云计算方向发展,尽管该公司并不情愿将业务从高赢利的on-premises软件授权模式向订购模式转变。
在去年9月针对分析师的一次会议上,Ellison曾贬抑SaaS这种模式,认为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应用软件是不会赚钱的。Oracle总裁Charles Phillips 则表示,Oracle会“阶段式”地向云方向推进,逐步来帮助on-premises客户转向基于WEB的软件服务。
当2005年以58亿美元收购Siebel公司的时候,Oracle一举进入了云计算领域。当时,Oracle的管理层把这笔交易看作是对抗SAP的滩头阵地,但事后发现,意义不仅在于此,Siebel的按需CRM产品对于Oracle的长期策略而言也同样重要。Oracle On Demand由该公司的许多软件产品组成,包括其旗舰性数据库产品。
Oracle已经为它的按需服务数据中心开发了一种“POD”架构。POD可以为个人用户进行配置,也可以集群的方式为拥有多个部门的大企业进行配置,还可以以多客户共享的方式提供共享服务。
截止到3月26日的第一财季,Oracle的按需业务收入达到了1.7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预计其全年销售收入会达到7亿美元。虽然其按需业务仅占据了Oracle总收入的3%左右,但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块业务,在全球已经拥有了360万用户。
为了支持这块业务的增长,象其他提供云服务的公司一样,Oracle也开始建设自己全新的数据中心。今年夏天,Oracle一个面积达20万平方英尺的数据中心在美国犹他州破土动工,初期投资达到了2.85亿美元。
EMC的云存储
虽然在上个月的EMC World大会上,EMC的CEO Joe Tucci只是简单提到了该公司进军云计算领域的计划;但我们知道,“云”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一种虚拟化的计算环境,而哪里有虚拟化,哪里就会有EMC——因为EMC是VMware的母公司。
在今年早些时候,EMC收购了做个人信息管理业务的一家云服务小公司Pi,随后,微软前副总裁Paul Maritz摇身变成了EMC全新的云架构和服务部门的总裁。实际上,多年来以收购著称的EMC通过多起并购行动,已经为进入云计算领域奠定了相当的基础。2004年,EMC买下了Smarts,这家公司是做分布式网络和存储监控配置软件的。去年,EMC又收购了Berkeley Data Systems和它的Mozy备份服务业务。
EMC在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而这一块在云计算领域中会扮演重要的角色。CTO Jeff Nick谈到,“如果我们看一下EMC的核心业务组合,你会发现,与信息基础架构相关的所有关键领域不仅对传统的业务模式有很大贡献,而且也在促进 SaaS 以及通过互联网实行按需付费的订购式业务的发展。”
Nick认为公司正在朝云存储和信息管理服务方向发展。他谈到,“在一个云环境中,存储的重点已经不仅仅是容量的问题,而是要尽可能地让存储实现自我管理和自动调节。”
那么,EMC会提供什么样的云服务呢?EMC也许能对在线的存储以及客户自身的存储同时提供监控服务。EMC看到,无论是在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和协作方面,还是在个人信息管理方面,SaaS都很有很大的用武之地。Nick认为,数据索引、数据归档、灾难恢复以及数据安全等都是有潜力的。其实,EMC所收购的一些业务,包括Documentum (索引与归档方面)、RSA (安全方面)以及Infra (IT服务管理方面)都有可能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另外,EMC下属的VMware也在寻找云环境下的机会。VMware CTO Stephen Herrod表示,我们希望成为云计算时代的“管道”和驱动器。
跟他的同事Nick一样,Herrod也是在往前看。他希望通过按需提供的虚拟服务器来帮助用户实现基础架构的扩展,实现灾难恢复,同时使用 VMware所收购的B-hive Networks这种管理软件来保证SLA服务水平(service-level agreements)。
思考:云计算对中小企业影响更大
如果云计算对于大企业的IT部门来说有价值,那么,对于中小企业用户来说则会带来更直接的好处。在预算有限,IT人才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云计算,小企业也可以用到那些企业级的先进技术了,而且前期成本较低,并且非常容易随着业务需求进行扩展。
换句话说,今天最强大、最领先的技术不会只有大企业才能用上了。包括个人消费者在内的所有人和组织都可以获得非常先进的技术,而且是以一个较低的成本来获得这些服务。多年以前,绝大多数人只有在工作环境中才能接触到那些最好的技术。比如,你可能只有在办公室里才能访问互联网,而到了家里,只能把时间消耗在电视机面前了。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云计算为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货真价实的好处。比较下面这两个例子,你就会很清楚:一个是典型的Exchange Server,每企业用户可获得500MB的EMAIL存储空间,而基于WEB的EMAIL服务无须付费就能得到多达7GB的存储空间。(Google的企业版本是每用户每年50美元可获得25GB。)又比如,一个是传统的on-premises企业内容管理系统,而另一个是易于使用,更为灵活的基于云的分享系统,如Blogger、Flickr和Facebook。他们也都是免费的。
Info-Tech Research的高级分析师Michelle Warren表示,这些比较也许对于大企业来说没什么价值,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大企业主要用云来做存储这类基础架构服务,而中小企业可能是更多地把日常的生产性应用都搬到了云环境里面去。
实际上,我们相信,随着云计算越来越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把对IT技术的需求转移到云上来,而不再是花很多钱去在公司内部构建复杂的IT架构。
“我们正在朝一个IT外包的世界前行,也许不是100%的外包,但也许是95%。而且我相信,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会更加明显。”Warren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