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IBM TotalStorage SAN护航苏州建行数据集中

    【IT168 报道】数据大集中对银行来说可不是什么新鲜词汇。作为名列四大国有银行前位的建设银行自然投身大集中建设,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以下简称苏州建行)也不例外。对于银行而言,客户信息、交易数据是银行最重要的信息财产。而今天伴随着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交易量,银行业面临的数据挑战更高于以前。为了数据交易与业务管理,1998年,苏州市建行分行就在苏州全市实现了数据的集中。2004年的数据大集中,他们开始实施数据大集中,将在全市集中的数据并归到总行的大集中环境里。这其中集中的数据包括:对公业务、储蓄业务、信用卡以及个人消费贷款。

    成立于1954年的中国建设银行苏州分行,1997年1月1日被列为计划单列,系中国建设银行所辖的一级分行。从成立开始,苏州建行就依靠电子化建设,实现了诸多城市的资金汇划、消费结算储蓄存取款、龙卡交易的电子化,开办了电话银行等多种服务,而且以全行资金清算系统、龙卡异地交易系统、个人电子汇款系统,形成了网络化的服务。从1995年存款金额50亿元,到如今存款金额突破500亿元,苏州建行业务的发展离不开IT系统这个坚强的后盾。

    从最初的单机系统,到2004年第4次系统升级后采用IBM eServer p670服务器和IBM企业级存储产品ESS 800的SAN存储区域网络架构,苏州建行的所有业务都跑在IBM的硬件平台上。就像苏州建行信息技术部总工季永健所说:“苏州建行的业务已经与IT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现在,业务部门要推出一个新产品,首先要征求IT部门的意见。”

系统革新势在必行

    在没有采用现在的SAN架构以前,苏州建行曾面临过以下的尴尬局面。每年的6月底和春节前后,是银行业务最繁忙的时候,苏州建行也不例外,这时的业务量是平时的2~3倍,数据交易量更是如此。而以前苏州建行的存储系统有限,没有采用网络存储结构。这样一来数据的处理时间就会很长,有时要大16小时。为了保证银行第二天能按时开门营业,就不得不在前一天提前关门,进行数据的批处理。特别是春节期间,企业、个人业务繁多,数据量多的惊人。

    面临着银行业的激烈竞争,若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就是借助科技手段,实施科学化的IT管理,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及时周道的服务。IT改革就成为了摆在苏州建行面前的最大问题,而其中最核心的存储系统更成为了改革的关键。

SAN架构事半功倍

    经过细致的分析,导致业务交易缓慢的原因,除了数据增长快,原有系统容量不足,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数据的处理性能。在经过方案选型,最后选择了基于IBM存储和服务器平台的SAN架构。

方案设计如下:

    将基于AIX和Windows开放平台应用数据整合到一台企业级存储平台中,以此来简化IT基础架构。这些应用包括分公司前端数据,历史数据和其他基于应用的业务数据。通过SAN架构来连接现有服务器,存储和磁带库产品。

    1. 分公司数据整合集中到四台IBM eServer p670服务器和一些IBM eServer x系列服务器上。同时存储产品为一台IBM企业级存储产品ESS800和2台IBM 2027-232 32端口的SAN交换机。

    IBM ESS800可以提供经过显著优化的拷贝和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以优异的数据保护和访问能力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和业务连续性。提高企业存储服务器整体性能的同时,降低总拥有成本(TCO),改善数据管理的效率,提供更高性能更高可用性的数据环境。实现点对点远程拷贝的数据镜像,消除了数据丢失现象;通过数据集、多重关系和增量式刷新功能细化了存储粒度,提高了灵活性和容量管理/利用能力,并缩短了完成时间。

    2. 解决方案同样提供本地日常数据备份,通过IBM Tivoli Storage Manager (TSM) 解决方案和IBM TotalStorage 3584 LTO磁带库以及LAN加LAN-FREE备份,3584同样连接到SAN架构中。通过ESS flashcopy实现在线备份,对生产系统没有影响。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