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阿里云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到其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正在急速扩容。
阿里云公众号截图
疫情期间,人们减少了出门次数,甚至足不出户,平日里的购物、游戏、工作、学习只能都转移到线上,相关的互联网应用变得超级火爆。访问量的短期暴增,使得承载这些应用的“云”需要迅速扩容,以最快的速度增加新的服务器。
各行业对服务器的需求,也带动了服务器产业的紧急复工。据媒体报道,在疫情较为严峻的2月2日,中国服务器厂商浪潮的智能工厂已经复工。
浪潮智能工厂复工现场
流动人员识别背后的大数据
这次是近20年来,中国第二次遭遇较大规模的冠状病毒疫情,上一次是SARS。2003年至今,我国IT技术突飞猛进,疫情当下,云、大数据、移动互联和AI等新一代IT技术也协助了整体防控工作。
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可以识别一个人的行动轨迹,这对于流动人员的识别十分重要,而这种应用实现的背后,得益于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和普及,而大数据的存储和应用,则又离不开底层计算力的支撑。
有效药物是“算”出来的
根据媒体报道,针对新冠病毒,科研人员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病毒靶点-宿主蛋白的分子对接预测模型,对151个已经上市的抗病毒和抗炎药物进行虚拟筛选,发现其中4种药物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2种的抑制效果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得到证实。
虽然这些药物还需要经过临床等多个实验环节,才能最终走向应用,但高性能计算已经能够大大节省新药开发的时间成本。医疗领域越来越广泛使用的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都基于背后强大计算力的支持。
“云”部署的高弹性保障
过去十年,整个社会计算资源迅速云化,信息系统、手机APP应用的后台支撑等等大多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而疫情期间,各类应用对计算力短期爆发性的需求,让云计算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快速扩容。钉钉访问量暴增百倍,终端运行仍然十分流畅;生鲜电商们也抗住了“全民抢菜”的压力,“云”的功不可没。
根据阿里云公布的数据,钉钉在2月3日通过阿里云紧急扩容1万台服务器后,4日再度扩容1万台云服务器。1月29日至2月6日,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日均扩容云主机接近1.5万台,8天总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共涉及超百万核的计算资源投入。阿里云和腾讯云的扩容创下了中国云计算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
科技抗疫背后的强大计算力
IDC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服务器保有量为100万台左右,而到2019年末,攀升至1100万台左右。巨大的服务器保有量是中国能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升级抗疫能力的底层基础。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服务器市场,并且增长迅速。能够对服务器保持如此旺盛的需求,是因为中国正处于从信息社会向智能社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器所提供的计算力正在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生产力。疫情当前,深切感受到“科技战疫”、“计算战疫”的力量,疫情之后,相信计算力将推动创新科技在各个领域应用的进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