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报道】关键业务应用是服务器领域的核心关键应用,主要指的是在线交易、商业分析和数据库三大类别,通常在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的核心应用,强调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由于关键业务应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负载往往较大,因此关键业务应用更加侧重Scale up(向上扩展)的应用模式。
标题中的云应用其实是不严谨的说法,我们强调的是在云计算及互联网计算架构影响下,数据中心向分布式方向发展,从而涌现的越来越多的Scale out模式的新兴应用案例,这些新兴应用模式缺省在x86环境下开发,包括但不限于Openstack、虚拟化、Hadoop等等,并更加强调Scale out(横向扩展)的应用模式。
关键业务和云应用相互融合
长期以来,这两类应用泾渭分明,各有各的应用行业,也通常采用不同的基础架构。不过今天我们看到,两类应用市场已经开始发生一定的融合。一些互联网企业应用的工作负载已经到达了相当的规模,和传统的金融、电信等行业达到同等的量级(如天猫、12306等等),与此同时,金融、电信等传统的关键行业用户也在尝试更多的解决方案,试图通过Scale out的方式,将传统由硬件层面实现的可靠性交由软件来完成。
▲天猫双十一的工作负载压力巨大,支撑双十一的基础设施架构也是互联网架构的典范
在产品端,从产品形态上,我们看见x86系统和小型机也正在发生一定程度的融合。小型机从上至下、由核心向外延应用渗透,而x86服务器也多年来持续向核心关键应用进取。今年年初发布的两款处理器新品:英特尔至强E7 V2和IBM POWER8,就很好的体现了这种融合。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诞生12年,推出了不少划时代的产品,不过今年2月25日正式发布的E7 V2处理器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表明英特尔对关键业务领域全力出击的战略。E7 V2是英特尔推出的明确定位关键业务应用的处理器平台,并在提供关键业务应用所必须的RAS特性上,进一步强调了E7 V2处理器对于内存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应用的支持。
IBM POWER8处理器于今年4月28日推出。作为一款长期以来在关键业务应用领域占有优势地位的处理器平台,POWER8的发布带来很多新鲜的信息:IBM显然希望通过POWER8加大在新兴工作负载应用市场的攻势,在4月28日推出的五款Power服务器都集中在四路以下市场,并强调对Linux操作系统的支持和Scale out应用模式。此外,基于POWER8平台的另一项开放举措——OpenPOWER基金会,也全面面向Linux操作系统下的新兴工作负载。
E7 V2与POWER8全面比较
Xeon E7 v2是22nm制程工艺IvyBridge-EX架构下的产品,除之前提到奇数核心外,主要三通道DDR3-1600 DIMM内存(每路最多24条)、三条QPI总线、最多32条PCI-E 3.0通道、VT-x/VT-d/VT-c虚拟化、Turbo Boost 2.0睿频加速、TXT可信赖执行以及OS Guard系统保护。由于核心架构和核心数量的增加,为至强E7 v2处理器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3条环形总线的应用则保证了每个核心到缓存的时间一致性,可以有效的降低延迟。
Power8处理器总共能支持96个线程。该处理器采用了22nm制程工艺制造,芯片晶圆面积为650mm^2。Power8的非核心区域,配置了eDRAM 3级缓存,PCI-E和DDR内存控制器,以及各种加速器,用于提升每个内核的处理速度。之后通过NUMA互联技术,让每个节点都可以共享内存。
当然处理器平台性能和整机性能之间还有很大的区别,而且仅就处理器而言,除了硬件上的指标规格之外,英特尔E7 V2显然强调了针对关键业务应用的高可用RAS特性,而已经在关键业务应用领域占据优势地位的POWER8则重点强调了对Linux环境的支持。 在虚拟化的支持方面,IBM POWER平台提供了原生的PowerVM虚拟化平台,英特尔则通过VT-x、VT-d以及VT-c技术以增强对虚拟化应用支持。
IveBridge-EX与POWER8架构对比
POWER8处理器内部架构
架构方面,POWER8采用了8分派、10发射、16流水线的设计,并增强了预取能力。缓存拥有一级数据64KB、一级指令32KB、二级4MB(每核心512KB)、三级96MB eDRAM(所有核心共享)、片外四级最大128MB eDRAM。双通道内存控制器,带宽最大230GB/s。Power8整合了多种加速器,包括加密、内存扩展、事务性内存、VMM(虚拟机管理器)助手、数据转移和虚拟机移动性,总线方面则支持PCI-E 3.0、SMP互联CAPI(一致性加速处理器接口)。缓存支持NUCA(非对称缓存架构),带宽和延迟很灵活,而每个缓存区块的单向互联带宽高达150GB/s。
内存支持方面提供了两个主内存控制器与8个内存通道,由内存缓冲芯片做中介与内存DIMM相连,总计32个内存插槽,最大1TB内存容量。
至强E7 v2所使用的IvyBridge-EX架构采用环路链接,提供了三条环形总线。具备了3条QPI通道,其中2个通道具备双缓存连接,另外一个是单连接。此外QPI通道的速度由上代6.4GT/s提升到了8GT/s,为处理器之间的互联提供了更大的带宽和更多的链接。
内存支持架构是E7 V2的亮点:在IveBridge-EX架构中增加了一个内存缓冲扩展芯片。每个内存缓冲扩展芯片可处理6个DDR3 DIMM内存插槽,每处理器支持四组内存缓冲扩展芯片,这样每插槽提供了24个DIMM插槽,每插槽最大支持64GB内存,每处理器内存容量最大1.5TB。
此外E7 v2平台可以实现一种名为双重内存模式的技术,分别支持“锁步模式(Lockstep Mode)”和“性能模式(Performance Mode)”两种不同的内存应用模式。其中锁步模式利用了镜像技术,更偏可靠性,适用于准确度要求高的工作负载,如高速交易和金融业务。性能模式下寻址速度更快,可以访问更大的内存范围,吞吐量也更高,更适合高吞吐量工作负载,如流媒体应用。
E7 V2处理器和IBM POWER8指标对比
▲英特尔E7 V2处理器和IBM POWER8处理器指标对比表(由于今年4月,选择英特尔至强E7 4890 V2与四路POWER8对比)
简单来说:
E7 V2处理器拥有更多的核心数量,但单个核心的主频和线程均逊于POWER8。高性能、且多线程的处理能力使得POWER8在整体系统性能上拥有更多优势。
E7 V2强调了大内存应用,并提供了最大1.5TB的内存容量(每处理器24内存插槽,每插槽最大64GB内存容量),不过实际上E7 V2支持了两种内存应用模式,而真正适用于内存应用的“锁步模式”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容量损耗,因此,最终可用于内存计算的内存容量实际上不足1TB。POWER8则提供最大1TB的内存容量(32插槽*32GB),因此在内存计算方面实际上POWER更占优势一些。
最重要的还是生态圈的问题,x86系统目前生态圈占有优势地位,且多年来对关键业务应用市场的蚕食正在慢慢改变市场格局。原本使用小型机的客户也开始向X86迁移,其中不乏关键的电信、金融客户以及核心应用。不过POWER8也采取了一些重要革新,通过OpenPOWER开放内部核心架构,让更多厂商得以加入Power阵营,为POWER生态圈添砖加瓦。
OpenPOWER成立于2013年8月,IBM联合谷歌、NVIDIA、泰安、Mellanox成立了OpenPOWER联盟,之后演化为OpenPOWER基金会。今天,OpenPOWER基金会的成员已达25个,涵盖芯片、SOC、软件、系统各个层面。这些成员在OpenPOWER生态圈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一个完整和快速拓展的生态系统,塑造多方共赢的合作关系和产业环境。其中谷歌已经展示了一款基于POWER架构的服务器主板,谷歌表示将把谷歌软件堆栈迁移到POWER上,同时基于谷歌设计的Power服务器平台还将不断集成和测试OpenPOWER基金会及社区创造的新技术。
此外,为了提供对Linux环境更好的支持,Power8服务器均支持Ubuntu操作系统,以及Linux虚拟化工具KVM在Power系统上的兼容版本PowerKVM,可在Power8系列中的Linux服务器上运行。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增强对OpenStack支持,加速云领域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