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168 转载】前两天,我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 “2010中国国际嵌入式大会”,非常感谢大会主办方邀请我做主题演讲。在大会上,我与上海科学院院长钮晓鸣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柴天佑教授等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嵌入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今天与大家分享我在这些方面的一些想法。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 方之熙
嵌入式的研究和应用已历经了许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存储、通信、医疗、工业、车载等多个应用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我们估计到2015年时,大概会有近150亿个的嵌入式设备与互联网连接,那时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嵌入式设备生产与消费大国。
嵌入式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个性化计算需求而产生的,其应用广泛、更新快速的特点,使得嵌入式产品在技术、商业模式上将面临多重挑战。
对开发者的挑战:更短时间,更复杂的要求
首先,嵌入式开发需要用更短的时间集成更多技术。不同领域对嵌入式产品的要求都不太一样,相同的是都希望用最低的成本,支持产品进行最快的更新。因此,嵌入式产品的开发周期已经进入6+6模式,即6个月完成设计,6个月之内变成产品上市。而且,嵌入式产品都是高度个性化与专业化的,如智能手机要能辨别主人是想找到附近最符合自己的饭馆,还是要随找到在附近的朋友的家。要满足不同层面的功能,就需要集成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等多方面的技术。
其次,嵌入式产品要求小巧、低功耗、高性能、稳定可靠一个都不能少。未来工程师需要在比32纳米更小的工艺上进行开发,那堪比在针尖上跳舞。同时,由于大部分嵌入式产品都使用电池供电,还面临着越来越苛刻的功耗要求。另外,嵌入式系统需要适应各种各样的应用条件,比如车载系统要适应零下30度到零上40度的工作环境,因此对稳定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对企业家的挑战:更灵活、更广泛的合作
谁能生产出同时满足一万种需求的嵌入式产品?答案是没有。在嵌入式领域,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从设计层面就开始进行技术整合。硬件厂商要与软件厂商合作,内容供应商也将更积极地参与到生态系统中。把不同标准、不同公司、不同地域设计的东西,通过健康的商业与合作模式整合在一起,将是嵌入式公司的挑战。
另外,企业家还要从战略层面上考虑如何提高自主创新。中国将成为嵌入式产品最大的生产与消费国,企业家要在与国内外公司的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工程师思考诸如 “语音识别能否识别上海话”、 “怎样满足中国新生代的使用习惯”等问题,更有责任领导公司解决 “如何确保大量嵌入式系统的信息安全”等实际问题。
合作创新,共迎嵌入式研究的挑战
面对嵌入式发展的挑战,我坚信只要加深本地产业与技术合作,并对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就一定能在中国形成有竞争力的嵌入式工业生态系统。
在产品的开发上,研发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精雕细琢的设计模式,重视模块化设计,拓宽合作领域,缩短开发周期,而不是在某一个部件上投入大量的精力;此外还要集成不同来源的IP核,寻求可编程性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同时,企业还要适应在各个层面中与别的公司密切合作。以英特尔微处理器的生产制造为例,30多年来,一直靠自己设计、制造、测试,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嵌入式领域,英特尔还必须与其它公司合作,把不同技术整合在一起。在商业模式上也是如此,英特尔正与诺基亚、谷歌等合作,拓宽嵌入式产品应用领域。
迎接嵌入式研究和创新的挑战,需要发挥工业研究院的价值。工业研究院不仅能推动技术的创新与转化,还能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致力于嵌入式系统研究,并将不懈努力,推动嵌入式技术的创新进程。英特尔中国研究院定位于嵌入式系统,将继续本着 “立足于中国,服务于中国”的使命,与国内外的企业与学术界密切合作,促进整个嵌入式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希望各合作伙伴的工业研究院同样能够成为嵌入式创新的重要前沿阵地。
正如本届嵌入式大会所指明的一样:嵌入式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时期。只有产业界加强精诚合作、开拓创新,才能化挑战为动力,共创嵌入式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