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英特尔和ARM这两个原本不同行业的芯片主导厂商走上了拳台。尽管之前所奉行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都有不同,但顺应新时代的商业法则才是取胜关键
4月13日17时,中国国家会议中心,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2010正在举行。在307A会议室,名为“MeeGo操作系统技术概述”的专题讲座已经进入最后的提问交流环节。尽管天色渐晚,但芯片巨头英特尔高调推出的操作系统软件,还是吸引着众多已面露疲惫的听众的好奇心。这些人来自于全球各地,包括上下游厂商代表和技术开发人员,英特尔的一举一动,总能得到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关注。
“英特尔这么做,岂不是要和ARM产生竞争了吗?”一位听众在问了两个技术问题之后,突然“明白过来了”似的问道。“哦?”英特尔的讲师对这个问题有些“猝不及防”,他沉吟了一下并没有正面回答:“?你这倒像是个记者该问的问题。”在全场的一片哄笑声中,讲座到此结束。
20多天后,在5月11日英特尔年度股东大会上,公司总裁兼CEO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回答:“ARM根本算不上是竞争对手。”他从投资的角度分析说,英特尔的毛利率远高于芯片代工厂商,这是英特尔根本性的优势,“你很难通过架构授权赚取和我们一样多的钱”。
正如欧德宁所说的那样,从财务角度看,总部设在英国剑桥的ARM公司很难称得上是对手——英特尔2009年的营收达到351亿美元,ARM只有不到5亿美元。但是ARM公司的分量却并非销售额所能完全衡量,要了解ARM的重要性,只需要拿出你的手机:如果它是一部以通话功能为主的普通手机,那么它的芯片有90%的可能性属于ARM架构;如果它是一部智能手机,那么这个概率将是100%——无论你手里的是诺基亚、三星、黑莓还是iPhone,甚至手机之外的iPod和iPad。
英特尔现在致力的目标,就是从这100%中夺取一部分市场份额。在这个每年一度的IDF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将“移动互联计算”作为了战略重点,他们不仅联手手机巨头诺基亚推出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MeeGo操作系统,还展示了采用Moorestown芯片的智能手机。7月5日,英特尔公司CTO贾斯汀·莱特纳(Justin Rattner)表示,搭配英特尔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将于明年初发布。
面对PC业芯片老大的“捞过界”,ARM公司选择了针锋相对。CEO沃伦·伊斯特(Warren East)于4月底宣布公司将进入计算机处理器市场:“我希望能在未来的12个月内,在服务器市场看到一些我们的东西。”这个试图进军英特尔传统领地的行动,引起了IBM、戴尔等计算机厂商的兴趣。“我们一直都在关注着ARM架构服务器的发展。”戴尔企业产品部门CTO保罗·普林斯(Paul Prince)表示,他们在ARM架构服务器上的测试已经进行了一年多。
计算机处理器厂商和手机芯片厂商井水不犯河水的均势被打破,对于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动向,如果可以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其原因,那就是:手机和计算机走得越来越近了——它们之间甚至已经有了“结晶”:平板电脑。
两大阵营
在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发布的“2009年全球25大半导体厂商营业收入排名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不同的技术阵营:采用x86技术架构的英特尔和AMD公司分居第一和第八位,而其他厂商则基本上都采用了ARM技术架构。在ARM阵营里,既可以看到三星、IBM、东芝、索尼、NEC这些跨行业巨头的名字,也可以看到德州仪器、高通、Marvell这些以半导体为主业的厂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先获得ARM公司的技术授权,然后在“ARM核”的基础上增加外围电路和其他功能模块,设计出不同用途的芯片,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航空、网络设备等各个领域。换言之,在这个生态系统中,ARM既不设计芯片,也不生产和销售芯片,而是通过研究和出售核心知识产权来获取利润,客户之后每卖出一片芯片,再向ARM缴纳少部分的“版税”。
“我们现在在全球有超过700家的合作伙伴,ARM的价值是给它们提供一个领先的CPU架构以及生态环境。”ARM中国区总经理吴雄昂告诉《商务周刊》,“我们只是获取很小的一部分收益,所以我们的销售额很少,但反过来说给我们的生态系统伙伴提供了很大的价值。” 他举例说,高通每售出一枚芯片,纯利润大概是6美元,而ARM只拿几美分。这可以解释何以2009年共有约39亿片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而ARM公司的销售额却只有4.89亿美元。
“ARM帮我们做好了基本的微处理器,我们就可以专心去做外围的通信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得我们的产品可以快速成型、快速更新换代,非常有帮助。”通信芯片设计厂商展讯公司的技术专家丁学告诉《商务周刊》,ARM不进入芯片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定位,使合作伙伴们感到安心,也是这个看似奇特的产业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平衡的基石。
而x86阵营的商业模式则截然不同。英特尔的x86技术架构对外是近乎封闭的,与另一家拥有小部分x86专利的厂商AMD之间也时有争讼。在这片领地里,实行的是一家企业负责从架构、设计、测试到生产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IBM前董事长郭士纳曾撰文指出,微软和英特尔组成了“Win-Tel”联盟,“英特尔公司几乎控制了PC微处理器领域?而其他所有的公司都围绕着主导型公司转”。这种商业模式下的英特尔,控制着行业的技术方向和价格趋势,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也得以长期保持40%以上的毛利率。
有意思的是,英特尔也曾是ARM阵营中的一员。1998年,英特尔通过收购DEC公司的半导体业务进入移动处理器市场,随后推出了面向掌上电脑和手机的StrongARM和XScale型处理器,但这些基于ARM架构的产品市场反响未达预期,英特尔于2006年又将这块业务以6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Marvell公司。市场调研公司Forward Concepts分析师Will Strauss说,英特尔在上述出售给Marvell的资产中,累积投入了30亿—50亿美元。
近10年的巨资投入,并没有给英特尔在移动处理器领域带来成功。显然,英特尔并不适应ARM阵营奉行的商业模式。但移动互联这一产业方向让英特尔无法置身其外,2008年3月,英特尔以凌动处理器(ATOM)重返移动处理器市场。这一次,它改用了自己所擅长的x86架构。
2007年6月,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智能手机,这款产品被看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分界线,其意义是提供了一个具有良好体验的上网工具,从而引燃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爱立信的调查显示,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在2007年之后的两年里以每年280%的速度增长,到2009年12月,全球使用手机上网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已经超过了打电话产生的语音流量。
而调研机构Gartner进一步预计说,未来几年内,手机将超越PC而成为人们的主要上网工具。具体的数字是:预计到2013年,全球PC保有量为16.2亿部,而智能手机和具备浏览器的普通功能手机的保有量将达到16.9亿部。英特尔显然无法袖手旁观——长期以来,英特尔正是通过隐藏在各类计算机机箱里的一颗颗处理器,扮演着运算能力主要提供者的角色,并以硬件领域主导者的身份享有丰厚的利润份额。现在,运算需求开始向手机等移动终端转移,英特尔一旦在这场创造性破坏中被边缘化,它就可能成为另一个柯达。
节食中的大象
在PC处理器市场上,运算速度历来是决胜关键。1965年,日后将成为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单块硅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年将增加一倍(1975 年,摩尔将周期修正为“每两年”)。这一定律奠定了计算机处理器领域的技术逻辑,英特尔和AMD多年来关于CPU运算速度的比拼近乎IT业界的“百米大赛”,绝大多数时候英特尔都是胜利者。在2010年5月底发布的第35届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上,有408套系统是基于英特尔处理器所构建。
但在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领域,追求的是运算能力与功耗之间的平衡,更强的移动性使得处理芯片必须体积小、重量轻、待机时间长。
2008年3月3日,被英特尔寄予厚望的第一代凌动处理器平台Menlow发布,它的面积为8500平方毫米,待机功耗1.6瓦,被称为“英特尔历史上体积最小、功耗最小的处理器”。相比追求运算能力而功耗高达几十瓦甚至上百瓦的其他英特尔处理器,这款产品的功耗下降可谓惊人,但和ARM架构的产品相比仍然偏高——同样采用45纳米工艺的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整体待机功耗低于10毫瓦,理论上只有凌动Menlow的1/160。凌动第一代产品的耗电量和发热量,使得它更适用于上网本而不是手机。
2010年1月8日,英特尔CEO欧德宁在第43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展示了首款采用凌动处理器的手机——LG的GW990,它基于凌动第二代平台Moorestown,据称面积只有第一代的一半,功耗则降低到了1/50。但有些出人意料的是,5月份LG电子取消了该款手机的发布,引起了市场上的一些猜测。
“你可以让一头大象去节食,但它终究还是一头大象。”ARM生态圈成员英伟达公司(NVIDIA)CEO黄仁勋5月份对凌动第二代处理器如此评论。英特尔副总裁阿南德回应说,“这位著名的仁勋老兄?他需要搞清楚事实,还得检查一下自己的数学水平。”但他也承认,45纳米工艺的Moorestown芯片对英特尔来说还只是一个开始,它之后的第三代产品“Medfield”更加适合智能手机。
美国科技博客Ars Technica联合创始人乔恩·斯图克斯(Jon Stokes)撰文分析说,如果让Moorestown只执行部分功能,那么能得到正常的智能手机体验,但如果让它像x86处理器一样正常工作的话,“英特尔对这些功耗数据保持沉默,基本肯定它们会很难看”。中国手机设计公司德信无线CTO贺昌科对记者回忆说,他们也曾经尝试用Moorestown来做产品,“但是用了之后感觉那东西还是不属于移动领域的,它在耗电方面和ARM还是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对于x86架构和ARM架构产品在功耗方面的差别,展讯技术专家丁学认为要从根源上找原因,x86所采用的完全指令集(CISC)比ARM采用的精简指令集(RISC)功能多,但动用芯片内部的硅单元也多,因此功耗也大,如果采用同等制造工艺,英特尔能在x86架构上做到和ARM一样的功耗,“那真是一个工业界的奇迹”。但丁学也提到,其实英特尔几年前就开始在处理器设计上引入RISC的思想,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CPU中心主任汪东升教授进一步指出,x86架构在外部使用者角度看来是复杂的CISC,但内部其实已经是RISC。根据英特尔公布的时间表,采用32纳米工艺的凌动第三代产品Medfield将于2011年发布,那将是一个值得业界屏住呼吸去等待的时刻。“想想都让人兴奋。”一位英特尔的支持者在论坛上留言说。
ARM的价值
到目前为止,英特尔和ARM都还没有在对方的市场形成实质性影响,但双方已经在PC和手机领域的交叉地带进行了交锋。在这片中间区域,先后出现了“上网本”(NetBook)、“智能本”(SmartBook)、平板电脑等多种差异化产品,截至目前的战况是:x86阵营取得了先机,但ARM阵营的势头更猛。
2007年,华硕公司推出一款起初并不为人看好的Eee PC 701产品,然而这款配置不高的小屏幕笔记本电脑却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火暴起来,并开创了一个后来被命名为“上网本”的新产品序列,至今销量达到8500万台。而2008年推出的英特尔凌动处理器,也不失时机的占领了上网本80%的市场份额。
面对x86阵营的进攻,ARM阵营的高通和飞思卡尔于2009年6月推出了智能本的概念,希望能在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开创出一款能和上网本相抗衡的产品。2010年1月7日,联想在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全球先进款ARM架构的智能本Skylight。和上网本相比,智能本采用的是高通Snapdragon处理器,据称其相对于上网本具有“更轻、更薄、续航时间更长”等优势。但智能本市场在推出后的半年里却并没能迅速启动,业界评论说,智能本遇冷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软件和操作系统的支持,但国内IT评论人士孙永杰认为原因还不仅在于此,“在智能本领域,还缺乏一个类似于苹果那样能对市场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厂商”。
其实,苹果并没有忽略这块新市场,只是这家公司的风格决定了它喜欢去开辟新天地。4月3日苹果正式对外发布iPad,这款不太被看好的平板电脑仅仅上市28天,销量就突破了100万台,3个月已经累计销售300万台。更重要的是,这款采用了ARM架构芯片的产品打开了大场面,此后数十家业内厂商蜂拥跟进,推出各类“Pad”产品。
东方不亮西方亮,吴雄昂将这种此起彼伏、百花齐放的局面归结于ARM商业模式所带来的灵活性:“在我们的生态圈里,许多公司都有机会把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加入到这个产业链里面,带来的产品多样化优势比单一化的模式要强势很多。”
英特尔对平板电脑的兴起迅速做出反应。在6月1日开始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 Taipei)上,英特尔发布了专门针对平板电脑设计的芯片,这款开发代号为Oak Trail的芯片将于2011年初上市。此外,欧德宁并不认可ARM在平板电脑市场的威胁,他认为不应再把英特尔仅看成是一家芯片公司,“我们在芯片能力的基础上已经增加了平台、软件和服务”。英特尔即将推出的MeeGo操作系统,以及已经在北美上线的AppUp Center在线软件商店,可作为这番话的注解。毕竟苹果公司的成功已经证明,在移动互联时代,用户所关心的已不再仅仅是性能,而更多是应用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也已经进入芯片业。继2009年收购芯片设计公司P.A.Semi之后,苹果今年4月又收购了芯片制造商Intrinsity。因此,业界有传闻说苹果有意再收购ARM公司,这样将拥有一条完整的芯片产业链,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它的垂直一体商业模式。6月中,这个传言让ARM公司的股价涨至8年来的最高点。
但吴雄昂认为,ARM公司的性质决定了“不会有这种可能性”,因为ARM公司的客户之间是存在竞争的,如果被其中的某一家客户收购,将对ARM的价值产生很大影响。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我们是一个开放性联盟的架构公司,而不是封闭型的,如果被并购,那么反而把开放性的优势丧失掉了。”ARM公司CEO沃伦·伊斯特的回应更掷地有声,“买家展开收购的唯一理由是消灭竞争对手”,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的ARM更有价值。“任何企图收购ARM的买家都无疑是在浪费钞票。”沃伦·伊斯特说:“你还不如把钱扔进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