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AMD 64位计算平台主演《星战III》

  【IT168 资讯】故事从持续了三年的艰苦卓绝的克隆人战争接近尾声开始讲起。绝地议会派遣伊万-麦格雷格扮演的奥比旺把独立派机器部队的死敌葛瑞费斯将军缉拿到法庭受审。与此同时,在科洛桑城中,伊恩-迈克蒂安米德扮演的巴尔巴丁首相的权力越来越大,政见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想把厌战的共和国变成强大的银河帝国。他向最亲近的同盟者阿纳金透露了权力的真正本性,并以利益诱使他屈服于黑暗势力,最终成为蜕化为邪恶的黑武士。

             --《星战前传III:西斯的复仇》

  《星球大战》系列电影--《星战前传III:西斯的复仇》这部世界电影史上最负盛名的系列科幻片的终结篇把科幻电影奇才导演乔治.卢卡斯想象的诡异空间展现在全世界面前。

  是什么让乔治.卢卡斯如此幸运?时至今日,仍然不少传统的艺术型电影导演和观众并不认为乔治.卢卡斯有多么了不起--无非就是用数字技术来堆砌视觉和听觉上的快感。事实上,正是乔治.卢卡斯在1977年执导的《星球大战》中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运用电影特技,开创了崭新的电影天地,彻底改变了好莱坞对于科幻电影的否定态度。尔后,前卫的卢卡斯开始越来越多地把电影和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把以前单纯利用光学原理和视觉特性产生的所谓"电影魔术"变成了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得的更逼真、更超越想象的"数字工厂"。

  如今,数字技术与电影的结合显然已经成为电影业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如《泰坦尼克》等动辄投入几亿美元的拍摄费用,其大部分都是源于大量的数字影像制作。数字技术曾经在电影中被当作特技的工具,不过,今天它对电影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工具"这个层次。一个数字电影的时代,正在一种充满幻想气息的绚烂背景下悄然来临了。

  实现灵感的数字魔法

  不论是电影拍摄还是后期制作,卢卡斯本人总是保持前卫:早在新片《星战前传Ⅱ:克隆人的进攻》的拍摄中,第一次抛开传统的胶片电影机,全部影像都用"0"和"1"来记录和表现,此外卢卡斯还第一次使用了基于AMD的强大计算技术。此次在《星战前传III》的后期制作技术仍然没有使用昂贵强大的SGI工作站,也不见多媒体领域的佼佼者Apple电脑,取而代之的是基于AMD皓龙(Opteron)64位处理器的图形工作站。这一选择引起了好莱坞的关注,为此好莱坞专业电影杂志Millimeter针对《星战前传III》中的视觉预览(pre-viz)动画效果和64位的AMD皓龙计算技术进行了特别评析。

  在数字动画领域,高成本和低成本的影片主要差距就是在后期的电影特效处理的渲染时间。高成本可以带来更短的渲染时间,在电脑被告知该作什么之后很快就能渲染出影片。在北美地区拍一个电影,通常30%到40%的整体预算是花在特效上。像《星战前传III》这样的巨片更对渲染时间有着苛刻的要求。乔治·卢卡斯之所以选择AMD的系统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渲染时间。短暂的渲染时间对于卢卡斯来说有什么好处呢?举个有趣的例子,以前卢卡斯在制作《星战前传II》的时候,他每星期去一次摄影棚,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影片渲染处理。而拍摄《星战前传III》的时候卢卡斯每天都要去一趟摄影棚布置新的工作。AMD的平台可以实时地渲染影片,无需任何等待。

  灵感好比火花,稍瞬即逝,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无法将想法与制作很好的结合,近年来有不少应用数字技术、充满金属和幻想色彩的电影被骂成了"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相比之下,卢卡斯更为幸运,借助基于AMD皓龙的图形工作站,可以随时提出意见,随时修改影片。只要卢卡斯一有灵感,就能实时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灵感与现实不足一步之遥,思维的火花无需等待就像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这对于人和计算机来说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负责《星战前传III》后期制作的JAK Films公司透露,这套系统总共使用了大约100颗Opteron处理器。视觉预览小组总共做出了大约6800个镜头,最后卢卡斯从中精选了2200个镜头。而在《星战前传II》中仅仅做出了4500个镜头。在影片最后交与卢卡斯亲自督阵的光魔公司合成的时候,庞大的剪辑资源可以使影片情节更为紧凑连贯,画面更为完美。

  以上种种成果不仅仅要归功于性能强大的AMD64位皓龙处理器,更要归功于AMD先进的直连架构技术和超传输总线技术。作为《星战前传III》后期制作的重要合作伙伴,AMD数字娱乐制作总监查理·博斯韦尔表示:"如果翻看好莱坞视觉效果制作的历史,最初电影创作者们都选择SGI图形工作站,后来苹果电脑依靠强大的色彩能力占据了主力地位。但是视觉特效是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的,以至于性能价格比成为了关键。以SGI或Apple组建的系统相对封闭,相应的制作工具少于通用计算平台,况且AMD64系统非常易于扩展为大型计算中心。在数字动画领域,成本的高低与制片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AMD64位系统相比以往的32位电脑,同时间内的执行计算效率要高出30%以上,以至于乔治·卢卡斯的手下以创作效率震惊了好莱坞。《星战前传III》虽然更复杂,但花费却少于上一部。这次《星战前传III》利用AMD皓龙(Opteron)创造了6800个镜头。这个数字让乔治·卢卡斯有充分的制片空间来'为所欲为',他也借用这种64位的速度优势来丰富了很多电影细节,不仅仅是激光剑的反光,或者黑武士可以当镜子的黑面具,可以说正是AMD的处理系统赋予了银幕上那些杰迪武士生动的原力。"

  左边为Charles Boswell:AMD 数字媒体和娱乐总监,右边为Daniel Gregoire:《星球大战前传III》视觉效果总监

  数字娱乐的技术嬗变

  《星战前传III》采用AMD皓龙的意义并不局限于电影本身,对于中国的电影及数字娱乐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味。在美国,电影数字工作室数量众多,而且几乎家家生意兴隆。数字电影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产业。而在国内,这样的工作室如凤毛麟角,且在技术水平上相差甚远,国内的电影行业已经在技术上与国外差了好几个个时代。 除了没有国外成熟的电影行业市场运作机制,对新技术的不敏感正在进一步让中美电影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大。

  现在,中国的电影制作者们有机会使用像卢卡斯在《星战前传III》时使用的后期制作平台。其采用高性能低成本系统是大多数底子薄弱的制片方们能够承受的。随着AMD双核皓龙及双核速龙的推出,同样性能的多媒体工作站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电影爱好者也有机会在自己的电脑上尝试电影制作的乐趣。

  电影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市场是电影行业得以运转的核心动力。而今天,极度商业化的电影市场已经开始把技术能力和市场联系了起来。随着技术门槛和硬件成本的降低,电影市场逐步成熟,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涌现很多像乔治·卢卡斯一样杰出的影视艺术家,希望AMD的计算技术能够迅速成为中国杰出电影的幕后英雄。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