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 频道

服务器巨头们的生存之道

2003年,AMD的X86-64架构Opteron掀起了一股64位风暴,在国际高端服务器市场销售连连报捷;在国内,继宣布与曙光公司联合研发向世界级水平高性能计算机冲刺之后,AMD又与曙光坐在了一起, “要联起手来,掀起一场64位服务器的普及革命”。

 

  作为上游的芯片厂商,AMD的触角开始慢慢朝下游制造商延伸。AMD的想法很明确,要提起“技术驱动”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以普及64位服务器的名义,集结下游的大牌硬件与软件厂商制造厂商进行反扑,在64位的企业级应用上后来居上,重现其2000年度的业绩水平。

 

  但64位服务器能否使AMD和他的伙伴们实现期冀已久的“咸鱼翻身”呢?

 

“三套马车”

 

  多年以来,高端服务器市场一直是RISC架构的天下,这一阵营的厂商不乏国际巨头,比如Sun、IBM、Compaq、 HP以及SGI,他们大多是自己开发芯片,自己生产制造,并应用于大型系统,价格昂贵,但都曾叱咤风云。

 

  但好景不长,2001年英特尔从低端进军高端服务器市场,开发的IA-64构架系列芯片以优良性价比和传统的RISC架构的64位CPU就展开激烈角逐。而现在,又有了AMD的加入。64位计算领域的大路上行驶着三驾马车。

 

  进入64位高端市场之后,英特尔抓住RISC阵营专注于大型系统,应用层面局限于专业市场,相对狭窄而且价格昂贵的弱点和规模化不足的缺点,实现差异化竞争,降低价格,同时说于各个往日对手之间,说服他们向自己靠拢可以实现“互补”,一系列策略使得对峙多年的RISC阵营开始出现松动。IBM开始也主动尝试着向IA靠拢,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高端坚持自己的POWER芯片,一方面向英特尔探试,生产可以与自有的大型系统实现互补的IA构架服务器,以全面对抗惠普。借助强势的市场拉力和合作伙伴们的市场经验,英特尔占据了几乎垄断地位,并以其市场份额的强势使IA架构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IBM的培育慢慢开花结果,时至今日,在IBM的总体销售额中,英特尔服务器的销售收入渐渐超过Unix服务器,成为他的最大利润来源。在中国,强势的英特尔公司最早在IA构架的服务器里发展独立方阵,并在同样觑觎国内服务器宝座的国产服务器两强中布局——浪潮和联想,他们驱动IA架构服务器在国内的增长势头令人惊叹。

 

  而SUN无论从芯片到硬件制造以及软件开放上,都保持着独立的技术路线和地位,产品的纵向一体化将能贯通整个产业链,相对来讲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但如果公司的技术创新不能领先或者至少与对手对峙,则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为应对这种局面,SUN开始加大在RISC架构的投入,加快核心芯片的研制计划,同时降低成本和价格,集结友商打出"低成本策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争夺。甚至为了顺应市场需求,SUN被迫推出基于Linux平台的IA服务器。

 

  AMD则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推出基于X86可继承32位的X86-64处理器,以其高性价比和先天的继承优势,大大风光了一把,吸引了各服务器巨头的青睐。

 

未来潜力股

 

  2003年春季,AMD的Opteron芯片的出现,使原本一帆风顺的英特尔开始显露危机。这种危机很大程度上似乎始于英特尔的“自掘坟墓”。

 

  IA架构使英特尔完全抛弃了业内x86结构的“通用性”,其32位服务器处理器“至强”能够执行基于X86结构开发的软件,但由于无法运行64位的软件。这种改变让他的合作伙伴们大为困惑,“此举使大部分软件开发商无法在技术和资源上实现过渡,很多延续性的资源将会形成人为的浪费”,一位业界人士如此评价,“同时,这给老对手AMD在技术上留下了追赶的空间”。

 

  显然,英特尔推出IA架构成为其改变技术路线的分水岭,也使得技术——这一市场杠杆的力量凸显。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