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服务器面临的标准问题
由于目前刀片服务器不存在任何工业标准,各家的刀片并不存在互插性,用户一旦选择了某家系统提供商的刀片服务器后,其它家的刀片服务器就比较难以进入。不光是刀片服务器,更多以刀片的为核心的网络交换机、存储交换机(SAN、NAS等)、防火墙和负载均衡模块等待都将更加依赖刀片系统提供商。这点对于用户而言,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为此,IBM成立了一个BladeCenter联盟blade.org,该联盟主要由IBM与Intel构成和主导,联盟的基础为IBM eServer BladeCenter刀片服务器规范,与其它技术标准组织不同的是,BladeCenter联盟的主要工作目标不是建立一个由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的中立的产品标准,而是专注于对IBM eServer BladeCenter服务器规范的推广与合作伙伴的培养。BladeCenter联盟是目前刀片服务器领域较有影响力的标准联盟,自IBM和Intel于2004年9月开放BladeCenter设计规范以来,已经有超过300多家公司宣布使用BladeCenter设计规范,超过350家技术和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参加了BladeCenter联盟计划。目前这一联盟已经吸引了包括Nortel、Nokia、Cisco在内的国际知名厂商的支持。厂商基于BladeCenter联盟制定的设计规范,可以设计包括网络应用、存储、交换等类型的刀片,目前BladeCenter联盟不对外开发背板与控制部分的接口与规范。

标准之争的背后是利益之争
另外一类的做法是直接采用电信标准的ATCA标准,这样可以采用标准的ACTA架构平台,无需进行机箱,电源,交换等部件的设计工作。例如台湾的凌华科技推出过多款ATCA刀片服务器应用于电信领域,以及华为等。
在中国,国内的一家老牌服务器厂商曙光也正在倡议建立中国自己的刀片服务器标准。2006年8月18日,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筹备组在京成立,包括中科院计算所、东方通、国家气象中心、微软中国、飞思卡尔半导体、AMD等等在内的25家国内外企业参与并成为创始单位。未来,高性能计算机标准工作委员会将下设7个子工作组,分别围绕刀片服务器、安全、知识产权、操作系统等领域开展工作,这7个子工作组分别由不同的企业来主导。工作组计划在2年内推出针对刀片服务器的第一个标准,其余相关标准也将陆续出台。
但是,对于行业标准的制定,如果仅仅只有一家服务器厂商参与显然是不够的。联想、浪潮、宝德等国内主流厂商是跟着IBM的BladeCenter联盟后面走,还是积极参与到国产标准的制订中来,对国产刀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